絕大多數創業者,總會感到迷茫、沒有方向,遇到難題頓感束手無策。往往起步階段一些小坑,就絆倒無數創業人。
創業如何選對賽道,做一門好生意?
産品做好了就一定好賣麽?
在紅海市場中,如何以小勝大突出重圍?
一個好生意的商業模型是怎樣的?
做商業,我們又在爲誰創造了什麽價值?
......
在 " 一 " 思維中,這些問題通常歸因于沒有做到本質思考。其實是創始人、決策者沒有找到自己和公司的 " 一 "。
但在 " 一 " 思維的探究過程中,找準 " 一 " 往往是最難的,這個過程需要不斷抽絲剝繭、層層下探,在這個過程中也一定會碰到許多複雜問題:我所做的業務中什麽是 " 一 "?如何探尋行業本質?如何聚焦做好單一品類?
今天,推薦給大家 7 位不同領域創始人的商業實戰案例,有消費行業、教育行業、餐飲行業、内容行業等等,他們都是在自己的領域爲用戶創造了不同的價值,成爲了行業内的佼佼者。
世界紛紛擾擾,爲何他們如此笃定,并取得成功?關鍵詞隻有一個:" 一 " 思維。
這 7 個 " 一 " 思維案例,帶你用 " 一 " 思維分析商業問題,都是創始人的本質思考和實際行動沉澱。
爲什麽要認知世界?
宗毅|芬尼科技創始人、裂變式創業開創者
他,曾是 2014 中國十大營銷人物之一,與馬雲、雷軍等被美國知名媒體評爲中國創新人物 100 強。自 28 歲起,他先後經曆 4 次 " 失業 ",從一名榮獲科技标兵稱号的工程師,脫胎換骨成爲極具商業頭腦的創業者,被稱贊爲 " 優秀工程師成功轉型爲 CEO 的傑出代表 "。
他因遭遇核心高管離職,開創裂變式創業,挖掘并留住公司裏有能力、有野心的 " 狼崽子 ",現坐擁 20 多家子公司,覆蓋 10 餘個領域。
他能把每一次危機變爲機遇,能在每一次逆境中絕地反擊、逆風翻盤。
爲什麽他能把人生過的如此彪悍、富足?這一切,源于他對世界的認知有更深的理解。
他說," 什麽是一?認知構建世界。世界由認知構建,也因認知改變。所以,你的認知深度,決定你的事業寬度。"
長按識别海報上二維碼,分享給好友共學!
爲什麽要認知世界?
尼采說," 視角是所有生活的基本條件,視角決定事實,而事實并不是客觀存在的。"
我們必須面對,很多時候努力和财富不成正比。努力和聰明程度相差再大也不過幾倍、十幾倍。爲什麽成長、财富、影響力呈現出的差異卻千倍不止?
選擇比努力重要,但選擇之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給大家認知世界的建議:
建議一,很多對世界的認知,要早一點植入。
人生沒有起跑線,你随時都可以起跑。如果非要說有一個起跑線,你父母的認知是你的起跑線。
大部分家庭的父母,認知是落後的,在你成年後能教的有限。如果你沒有好爸爸,請你努力成爲一個好爸爸。
建議二,持續找到幫助你認識世界的好老師。
讀書很重要,但找到好老師更重要。隻要讀書你一定會受到作者主觀性的影響。
僅僅靠自己,你不能完全看懂作者的思考。
建議三,盡一切可能,行萬裏路。
行萬裏路,與不同的人交流。看到世界的多樣能夠有效糾正認知的偏差。現場有神靈。
如何找到行業本質、不走彎路?
唐炜|開山酒業創始人、混沌學園 2 期學員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成爲紐約州注冊律師。曾爲 BBC 做潛水領隊,《地球脈動》中鲸魚巡遊的畫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所在團隊拍攝的。
唐炜帶領開山酒業,僅用四年的創業時間,就将白酒行業長期以來的十二大香型拓展爲十三大香型,通過品類創新改變了白酒行業。在 " 新人群、新需求、新供給 " 的消費升級邏輯下,唐炜創辦的新銳品牌開山酒業憑實力向 " 老師傅 " 叫闆。
那麽,他是如何在格局已定的紅海市場中,找到新機會的?
長按識别海報上二維碼,分享給好友共學!
什麽是 " 一 ":如何探尋行業本質,确認做品類創新?
如果你要做創業,不要站在消費者角度,頭疼腦熱地就去做決定,就去找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往往可能是一個僞突破口。而看清行業的本質,你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縫隙,這就是你能生發的空間。
找到你要做的事情本質是什麽,我們稱之爲找到 " 一 "。
如何探尋本質?看趨勢、挖問題、定方向。
看趨勢,看行業往哪裏發展。對外看一下,對内看一下。
順着趨勢,探尋行業發展中産生的問題,問題挖得越深,越能看到巨頭、别的創業者看不到的東西,才有可能紮根生長。
根據趨勢,和挖出的問題來确定自己的方向,根據自己的禀賦、特點、熱愛、資源等等去找突破口,最後鎖定目标。
開山是如何找到行業本質的,這是一個更宏觀跟前期的一個過程,在你找到這個行業本質,Get 到這個 " 一 " 以後,我們如何由這個 " 一 " 開始去深發,用我們的思維模型去不斷地做取舍,不斷地去做戰略上的定位,不斷地在執行的戰術過程當中去優化、去調整,做舍九取一。
很多快消品公司喜歡種草,我們做開山,更像是種樹。想清楚那個 " 一 ",再去擊穿它,擊穿影響力。爲了擊穿影響力我們做了三個決策,最終目的都是爲了花小錢辦大事。在資源有限,外部環境不确定性的時候,提升影響力。
根據趨勢、和挖出的問題來确定自己的方向,根據自己的禀賦、特點、熱愛、資源等等去找突破口。最後鎖定目标,開山找到的 " 一 " 是成爲具有先鋒精神、開拓精神的人群的社交貨币。
如何識别自己的熱愛和使命?
三川玲|童書媽媽創始人、混沌創新院 2021 級學員
我覺得我這個人,肯定不是世界上最古怪、最另類的人,隻要我由衷喜歡的,中國一定有超過 100 萬的人喜歡它,那麽我們如果做媒體,做營銷的話,你隻是把那 100 萬人找到而已,找到了你就可以成立了這件事情。所以我覺得所有的事情你都不用去調查,你就調查你自己就好了,調查你自己是怎麽想的。
我總是覺得你如果想得到一個東西,你一定能得到,你隻要想得到什麽,然後你就全心全意地去得到它就好了,然後這個過程很開心。
沒有标準答案,标準答案就是你自己。
長按識别海報上二維碼,分享給好友共學!
什麽是 " 一 ":做寫作教育的本質
我們團隊進行過激烈的讨論,我們究竟是做寫作的?還是做教育的?
最後一緻認爲,我們是用寫作來做教育。有位哲學家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外一朵雲,一個靈魂影響另外一個靈魂。我覺得大緻上教育就是這樣一件事。
我非常同意是像樹搖動另外一棵樹,雲推動另外一朵雲和一個靈魂影響一個靈魂,但是我們作爲教育工作者是不能停留在這個位置上,而應該更多去想,樹究竟應該怎麽搖才搖對了,雲應該怎麽樣去推真的能推動,那麽靈魂是怎麽樣去影響是真正能夠影響另外一個靈魂的,能夠讓這個孩子更加幸福,能夠讓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得幸福的。因爲這樣的理念,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到實踐的方法,并且親自去做它,去驗證它,我認爲這才算真正地對教育、對孩子們負責。
對于童書媽媽而言,寫作教育的本質,我覺得是通過寫作影響人的成長。
我讀混沌,在行動上最大的改變是,我決定将模型化思維帶到寫作教育中。我認爲孩子們完全可以很早,甚至 3 歲、4 歲時就可以用這種思考方法去思考世界。
如何識别自己的熱愛和使命?
我覺得有兩點:
第一,去看你擅長做什麽。你做什麽很容易一做就領先别人很多?你做什麽很容易獲得價值感和正反饋?第二,也許你做得不比别人明顯出色很多,但就是喜歡,願意花所有時間去做這件事,那它一定是能讓你保持長久動力的事情。
我覺得童書媽媽的每一次長大都是被推着走的,我依然還需要這種力量,臣服于上天給你的電話,那是一種使命感。
我跟混沌的同學、跟同事讨論童書媽媽的使命是什麽。最後得出的答案是非常精準和細緻的,但聽起來不是那麽宏大。我們決定要用 10 年的時間,用寫作教育改變 1000 萬人。
另外,一定要去除要讓企業上規模、上市這些要素對你的困擾。我畢業一年了,反倒覺得上市的路越來越清晰了,這是讓我非常吃驚的。它不是我的目标,但是我在靠近它,我喜歡這種感覺。
如何看待紅利?
邱尚振 | 臨家閩南菜、無味舒食品牌創始人、混沌學園二期學員
生于閩南漁鄉的邱尚振,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了 18 年,在創建臨家閩南菜品牌十多年後,在中高端餐飲領域探索出了療愈經濟的新機會,創建了新素食品牌——無味舒食。
他說:"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想做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可以讓你更好地修複跟療愈自己。"
長按識别海報上二維碼,分享給好友共學!
我怎麽看待紅利?
或大或小的群體中,人們内心渴望的共性會折射成社會外在的商業需求和商業機會,這就會帶來紅利。人心變化是外在一切變化的根源,因而又會形成紅利的周期變化。
我們現在做無味,我們也是看到一個内在世界的變化。在這個競争愈加激烈、内卷日益嚴重的社會,大家各有各的焦慮和不安情緒,我覺得人們應該慢下來,整頓自己的内心,學會和自己相處。無味的 " 一 " 就是打造一個能夠讓焦慮、糾結、初心不明的人修複療愈自己的地方。
整個社會的快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是該到了一個稍稍慢下來,稍稍做一些整理、整頓,特别是整頓自己内在的時候。就像混沌課程給我很多關于本質跟本心的一些思考。所以當我發現這個現象以後,我覺得從商業上來講無味的前景也很大,因爲這個社會焦慮已經成爲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态。
因爲文化的時代來了,屬于文化的時代來了。一個,事物回歸本質,一個,内在回歸甯靜。一個真正我理解的有文化的人,跟讀多少書沒有最直接的關系,他是懂得跟自己相處的。
如何突破行業局限?
王世勇|兩點十分動漫創始人
兩點十分動漫是一家以動畫 IP 研發、運營爲核心的全産業鏈創意公司。主要業務涉及五個模塊,虛拟偶像、遊戲 CG、番劇、品牌 IP 和動畫電影。制作了《我是江小白》、《巨兵長城傳》等爆款 IP 作品;聯合《陰陽師》、《王者榮耀》等頭部遊戲創作破圈 CG 動畫;《哪吒》、《長津湖》、《流浪地球》等市面上絕大多數爆款電影或動畫電影的制作,他們也都參與當中。
如今,兩點十分接受了五輪、數億元的融資。上下遊投資了 30 到 40 家公司。
在行業基礎面低迷的大背景下,兩點十分是如何通過 " 一 " 思維等一系列思考方式,重新思考動漫行業本質、擊穿與用戶的情感鏈接、賦能旗下 500 多位藝術家,從而持續創作出觸動用戶靈魂的 " 爆款 " 内容并找到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合适平衡。
長按識别海報上二維碼,分享給好友共學!
如何突破内容行業的限制,思考一個行業的本質和它的未來?
動畫 IP 有三大特點,第一是生命長,第二是唯一性,第三是共情性。因爲 IP 的生命周期足夠長,可以在不同時間導入新的消費方式。比如迪士尼剛誕生時,産品是書籍、玩偶、玩具、服飾、快消品和金飾等;到了五六十年代,是主題樂園、舞台劇等;到現代是遊戲、端遊、頁遊、VR、AR、MR。
IP 創作中六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新渠道、生活方式、馬斯洛需求、文化母體、内容規律、社會發展趨勢。
無論我們動畫的盈利模式,或者是其他行業的品牌破局點,我認爲就是你要去找到它的答案,它必須要有最重要的就是跨界思維,因爲方法我覺得都不在本行業裏面。
很多的消費品公司認爲自己做品牌,機會點在于消費升級。但消費升級,不是消費者能接受更高的價格,而是更追求對品牌的認同。可口可樂營銷全球副總裁寫了本書叫《情感驅動》,他說人們願意爲情感支付額外的費用。
《視覺錘》說,品牌認知 80% 來源于視覺,産品理念和文化是釘子,而視覺是錘子。你要錘在腦海裏有多深,就在于你的視覺有多有沖擊力。
我們希望能夠讓一個消費品牌變成文化品牌。不同于請明星代言,或者是其他方式,而是完完全全擁有自己的品牌資産。
以内容行業跨界爲例,第一個要做的是要承載企業的戰略和什麽願景價值觀,就是定義了是什麽類型的角色。第二個是社會化的超級符号,觸及到什麽樣的人群決定它長成什麽樣子。第三個是故事的調性和用戶需求,它決定了他講什麽品牌故事。而它要跟品牌長期成長,它決定了他用什麽方式講品牌故事。那除了這個以外,我們還能鏈接什麽?怎麽樣才能夠增加這個遊戲的生命周期呢?那我認爲就是要給遊戲的角色和玩家創造一個情感鏈接。
營銷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麽?
郁晔|永璞咖啡聯合創始人
永璞,一個非常年輕的咖啡品牌。它僅用了 8 年時間,從一個 30 萬資金起步的小公司轉變爲電商平台咖啡液品類大咖。2019 年,它的體量隻有 2000 萬,然而一年後,它就做到了咖啡液類目第一,成爲咖啡市場最受矚目的黑馬。時不時也爆出不大不小的新聞:" 數千萬級融資 "、"1 年賣出 1 個億 "、"7 年聯名 600+ 次 " ……
長按識别海報上二維碼,分享給好友共學!
600+" 聯名狂魔 " 的 " 一 " 思維
早期的 " 一 ":交換客戶 =0 成本獲客
早期品牌還沒有很多用戶的時候,需要通過投放讓用戶看到你的産品。2020 年 6 月份之前,永璞在營銷方面一分錢都沒有花過,但是聯名對永璞而言是一種嘗試,而且永璞也擁有屬于自己的用戶模型,十分方便。例如,一個年輕女性比較喜歡的紅酒品牌,它可能擁有和永璞幾乎重合的用戶模型,如果有一種方式既讓紅酒品牌增加一個品類賺到錢,又可以讓用戶看到永璞的品牌讓永璞也賺到錢,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而永璞則實現了零成本獲客或是負成本獲客,這是一種既能賺錢又能拓寬客群的路徑。
現在的 " 一 ":一種價值觀的選擇
如何選擇聯名的對象?品牌的體量是衡量的标準麽?永璞完全不在意對方體量是怎麽樣的,到現在爲止永璞還會跟一些初創的公司或者沒有很多用戶的品牌去做聯名。一方面是感恩,感謝很多大的品牌在永璞剛起步的時候與我們聯名;另一方面在于選擇夥伴,也是向消費者透傳永璞的價值觀,在衆多的同類産品中永璞選擇了這種品牌,一定是因爲永璞認可它對于産品的态度,這就是把自己的價值觀用很模糊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
永璞内部在讨論聯名品牌的時候是帶有隐性條件的,比如對方的價值觀與永璞團隊比較接近,或者對方品牌深得永璞員工的熱愛,我們反而不會很在意對方的體量。在這樣的判斷下,聯名其實是一種跟用戶做溝通的方法,告訴用戶永璞的信仰是什麽,永璞喜歡什麽樣的朋友。
創業階段:企業如何以小博大?
朱興明|彙川技術董事長
彙川技術,深耕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 19 年,如今發展成爲國内極少數擁有核心技術的行業龍頭企業。上市 12 年,市值一度破 2000 億。
先後在電梯、起重、紡機、空調、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細分行業連續跨越。去年營收 179.4 億元,實現了 55.87% 的逆勢高增長。因其創始團隊的華爲背景,也被稱作 " 工控小華爲 "。
在世界行業巨頭環伺、一片紅海的情況下,彙川是如何破局,并且持續找到新的市場機會的呢?
長按識别海報上二維碼,分享給好友共學!
彙川技術的創始人朱興明老師說:" 小企業就要立足于小,然後去博大。小企業有兩個轉換,首先是找到生存的方式,其次是解決生存之後如何發展。"
朱興明老師不僅對工控技術領域有深刻的理解,更是一位資深的混沌老用戶,長期關注和研究企業的戰略發展問題,習慣用 " 一 " 思維做戰略思考。
創業階段:企業如何以小博大
任何一個組織都有一個最小的最合适它的規模,這個規模讓它把什麽,保持它的内耗最小,吸收外面的能量最多,所以我們經常講組織變革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因爲業務的變化一定會帶來組織變化,任何一個組織它都有一個最佳的規模,這是我們要去找的,我們要去發現的。這個生存的狀态就是這個組織的 " 一 ",我們叫最小物理量。我們如果看《易經》,《易經》是從什麽?是從一開始的,太極一,一包含着二,陰陽轉換,最後它生了八卦。八卦是怎麽定的?也是按照自然界的八種自然現象生成了八卦,我們的祖先伏羲非常有智慧,然後他把自然現象的風雨雷、風水火澤,轉換成人内心的一些活動,變成人文世界的東西,所以我們 " 一 " 思維本質上跟我們《易經》的思維是是同宗的。有我們自然界的生物進化的智慧,也有唯物論學到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我們做企業,如果你企業的 " 一 " 你找不到,你稀裏糊塗,我告訴你,你一定是低效的。
從 " 一 " 戰略的角度來講,創業就是 0 到 1 如何突破。企業在發展階段也叫二次創業,就是 1 到 10 怎麽進化。如果回歸常識的話,創業企業要幹的是什麽?就是叫以小博大,沒有别的道路可以走。我們必須要遵循創業型的企業那個最小的物理量原理,它的規模那麽小,它就應該以它最合适的方式去成長。
收下這 7 份案例的合集,分享給你同樣優秀的好友,也将影響他人一起,學習并應用 " 一 " 思維,真正在人生和商業中受益。
混沌 APP 會員
暢聽全部好課
活動期間(2.18-2.23)入學送限量周邊一套!
掃碼入學 / 續費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