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2 月 27 日訊(記者郭松峤)前段時間,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烈信号,紛紛從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體系、大力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等多個方面,爲民營經濟發展出實招。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将分别于 3 月 5 日、3 月 4 日在北京開幕。
财聯社了解到,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和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都計劃提交有關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的提案。
劉永好對記者透露,今年将提交一份《關于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的提案》。
" 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仍是信心不足,一方面,實體企業經過三年疫情沖擊,普遍處于發展低谷,雖然旅遊、消費等行業已經率先出現了強烈複蘇信号,但全行業恢複仍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過去幾年的民間投資下滑明顯,企業看不清方向,多持觀望态度,選擇 " 躺平 " 不投資或少投資。"
劉永好建議,要加強各類涉企政策的全面、及時、精準解讀,引導民營企業家正确認識和把握經濟形勢預期。分類分層多維指導理解把握相關政策,有針對性開展大企業大集團和産業鏈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不同群體不同需求的精準解讀。定期舉辦高層次的經濟形勢(宏觀形勢)分析會,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國内外經濟政治形勢,避免方向上的重大誤讀誤判。對新出台的涉及到民營企業的重大政策、重要觀點,指定相關部門及時劃定紅線、解釋内涵或及時制定明确實施細則,引導民營企業家真正領會領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和戰略部署。
作爲來自科學技術界的委員,齊向東準備了一份《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提振骨幹民營科創企業發展信心的建議》。
在齊向東看來,民營企業目前的發展主要有兩大難關。一是融資難。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信息了解不對稱,在金融市場中相對弱勢。尤其是初創企業創新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面臨的風控監管較爲嚴格,容易導緻資金流斷裂。二是準入難。在重大科技創新任務上,民營企業仍然處在 " 看得見、進不去 " 的階段,很多好政策難以真正落地。
因此,齊向東建議,一方面放寬科創企業融資監管限制。目前根據我國監管要求,科創闆企業再融資,募資金額隻有 30% 能用于研發人員的人力成本支出,建議合理放寬融資限制,打破企業創新發展瓶頸;另一方面,優化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清除隐形壁壘,落實 " 揭榜挂帥 " 和 " 賽馬制 ",讓更多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登上科技創新的舞台。
" 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多、成果多、基礎好,具備科技創新的有利優勢。建議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比如延長貸款還本時間,推出 5 年期或更長期貸款,銀行每年評估償還能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齊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