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 10 年來被視爲汽車圈最大 " 王炸 " 的蘋果汽車,被曝已經取消。北京時間 2 月 28 日淩晨,彭博社科技記者馬克 · 古爾曼在社交平台上實名發布了一條信息:蘋果公司已經決定取消做了十多年的電動車項目。
馬克 · 古爾曼表示,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 Jeff Williams 和分管造車項目的副總裁 Kevin Lynch 已經于周二在内部宣布了這一決定,這令參與該項目的近 2000 名員工感到意外。未來,蘋果會将造車項目組裏的 2000 人轉入 AI 相關崗位,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方向。至于另一部分硬件工程師和汽車工程師,則有機會申請到其他項目組工作。
截至目前,蘋果官方未對上述曝料進行回應。但該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汽車圈的 " 震動 "。特斯拉 CEO 馬斯克及國内多家新造車企業的創始人,紛紛對蘋果終止造車的消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車企大佬紛紛表态
特斯拉作爲美國電動車企的代表,與蘋果曾有一些 " 過節 "。因爲此前蘋果在造車項目上從特斯拉挖角員工,特斯拉 CEO 伊隆 · 馬斯克曾戲稱 " 蘋果是特斯拉的墓墳場 "," 如果你在特斯拉沒有取得成功,你就去蘋果工作吧!" 據此前媒體報道的信息,蘋果一度從特斯拉挖走了超過 300 人。
在此次蘋果放棄造車計劃的消息發布後,馬斯克第一時間 " 吃瓜 ",其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蘋果停止造車的消息,并配以敬禮和抽煙兩個表情。随後,特斯拉投資人 Sawyer Merritt 發帖分析了蘋果放棄造車的原因,并表示美國隻有兩家車企從未破産過,一家是福特,另一家是特斯拉。馬斯克對此回複道," 破産是一家車企的常态。"
在國内,也有多家新造車企業的創始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們普遍對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表示震驚和意外。
" 看到這個新聞,非常震驚!" 雷軍在 2 月 28 日轉發 " 蘋果取消造車 " 的消息稱。雷軍因演講風格與蘋果已故 CEO 史蒂夫 · 喬布斯相似,被坊間贈以 " 雷布斯 " 的稱号。在手機業務向蘋果看齊的基礎上,2023 年小米高調宣布進軍新能源造車領域。根據計劃,小米汽車的首款新車将在 2024 年上市,目前正在持續造勢中。
同爲手機制造商,蘋果放棄造車,對于小米來說不算好消息,這似乎顯示出手機商跨界造車的道路艱難。雷軍此次在轉發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時同時,強調了小米造車的決心:我們深知造車難度,3 年前依然做了無比堅定的戰略選擇,認認真真爲米粉造一輛好車。
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同樣對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表示意外。" 去年還讨論過,汽車行業新進入者會在 2024 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蘋果。2024 年後的十年會進入淘汰賽和全明星賽。但沒有想到蘋果在 2024 年出了這樣的牌。" 何小鵬在朋友圈發文表示。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則發布微博表示,理解蘋果的戰略轉向。" 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絕對正确的戰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适。" 李想表示,做成了汽車,大獲成功,蘋果會增加 2 萬億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車大獲成功的必要條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才是決賽。人工智能會成爲所有設備、服務、應用、交易的最頂層入口,是蘋果的必争之戰。
蘋果造車10 年間數次停頓
蘋果造車項目可追溯到 2014 年。彼時,蘋果啓動了名爲 " 泰坦計劃 " 的造車項目,标志着公司正式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當時,蘋果公司的 CEO 蒂姆 · 庫克批準了這一計劃,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蘋果從谷歌、奔馳、特斯拉等公司招人,組建了一支精英團隊,号稱要造出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汽車,達到 L5 的自動駕駛水平。
在接下來的 10 年中,蘋果公司對造車項目的态度卻經曆了一系列的搖擺和變化。項目前期,蘋果對進入電動汽車市場的具體戰略方向不夠明确,在合作夥伴和合作形式上遲遲未能确定,導緻項目進展緩慢,一些參與項目的核心高管選擇離開。
2018 年和 2019 年,蘋果在造車項目上開始加大投入,彼時蘋果從特斯拉挖走了超過 300 人,以加強其團隊實力。但電動車的高價格和電動車市場規模較小,讓蘋果在造車項目上變得謹慎。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蘋果造車項目又多次陷入停滞狀态,一些核心成員相繼離職,泰坦團隊頻繁傳出解散的消息。據不完全統計,蘋果的造車項目前後已經更換了 5 位負責人。
期間,蘋果汽車的量産時間也一推再推,自動駕駛目标一降再降。2022 年年底,據外媒報道,蘋果汽車推出時間從 2025 年被推遲到 2026 年,并回歸傳統造車路線,僅支持 L3 級自動駕駛。今年 1 月,蘋果公司又調整了其電動汽車的發布時間表,将蘋果汽車推出時間推遲到 2028 年,同時,蘋果的自動駕駛技術目标下調至 L2+。這意味着,蘋果在 4 年後才有可能發布的蘋果汽車将使用 L2+ 的技術,這讓業内對蘋果汽車的期待感大幅下降。作爲對比,當前國内新造車企業的自動駕駛能力已基本達到 L2+ 及以上。
另據報道,蘋果在造車項目上除了面臨技術層面的挑戰,其内部管理上存在分歧和争議也是一大因素。對于造車項目,蘋果團隊内部在技術路線、産品定位、合作夥伴、項目管理和資源分配等多個方面的意見不統一,導緻項目進展緩慢。
從時間上來看,蘋果造車項目啓動的節點與國内 " 蔚小理 " 等新造車企業的成立時間是同步的,但 10 年過去,如今 " 蔚小理 " 已經交車數年,在銷量上取得突破,其中理想汽車已經進入盈利通道。然而,蘋果的造車項目連一輛量産車都沒有生産出來,錯過了新能源車發展最快的市場時機。
如李想表态的,面對日趨激烈的競争,雖然蘋果放棄造車計劃令人震驚,但對于蘋果來說,不再戀戰轉變賽道,不失爲一種及時止損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