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中國社會的忙碌千頭萬緒,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年是我們不斷走出新冠疫情的一年,不斷找回 2019 年各項指标和重建社會活躍度,以及釋放思想張力的一年。疫情的特殊管控結束了,但是特殊環境下形成的強管制思維、爲了安全可以犧牲其他的特殊時期邏輯、爲了盡量減少 " 出事 " 幾率而施行的各種報告和約束制度,這些大範圍的謹小慎微在 2023 處于逐漸克服、消融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12 月 11 日至 12 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資料圖:新華社)
走出新冠疫情,國家力量從 2022 年底就開始往前推,恢複經濟成爲今年全年這個國家最爲突出的任務。特别是爲了振興民營經濟發展,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到了今年底,年度重要經濟工作會議更是爲下一年提升經濟增長吹響号角,提出了 " 以進促穩 ""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 ""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 " 等振奮人心的主張。
然而要看到,疫情期間形成的一些觀念有着相當強的惰性和慣性。人們都還記得,今年初國家放開疫情管控時,就有很多人不習慣、不情願。疫情期間中國幾乎沒什麽外國人了,這讓一些人産生了中國離開世界也能過得挺好的錯覺,所以至少互聯網上的聲音總體上變得更嚴厲了,相關的各種警惕性更高了。國家今年不斷放寬外籍人士進入中國的條件,實施免簽或簡化簽證手續,非常有助于闆回社會上的一些認識。一些大學直到現在也沒有恢複到疫情前的校園開放水準,有些今天的大學生覺得挺習慣的,很多人忘記了疫情前的大學是什麽樣的開放程度。
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發文,明确向社會開放校園,社會人員可通過預約、登記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證進入校園。其中,北外表示,校外人員持本人實體二代居民身份證,經閘機刷臉完成人證核驗後即可入校,無需通過校内師生預約。(圖源:北京外國語大學官網)
中國發展有着天然的動力,那就是 14 億廣大人民群衆希望過更加美好的生活。過去 70 多年的最大經驗是,黨領導憲法秩序下的社會寬松更加有助于釋放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而過度加強管制則會約束各種潛力的釋放。2023 年是疫情後的第一年,也是我們社會面向未來整理思路,全力調整節奏的一年。到了年底重要經濟工作會議召開,老胡個人覺得,我們的社會和輿論層面基本跟上了新變化,完成了這種整理。因此我确信,2024 年我們整個國家的邁步将更輕松,更自信。
所有困難都是可以度過的。我們有黨把舵,有非常勤勞的廣大人民群衆,隻要我們勇于正視問題,實事求是地采取應對措施,中國一定能夠做到邊解決問題邊進步,而不是停下來休克式治療,甚至出西方式災難性的經濟危機。我堅信,中國的所有問題都是可逆的,都有條件軟着陸。
中國人民銀行 11 月 27 日發布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明确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目标和重點,并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 25 條具體舉措,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與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适應。(圖源:新華社)
2023 年,疫情剛過,争論頗多,國家制定了加快恢複經濟、促進各行各業繁榮的路線,但是有很多人猶豫、觀望,各地各部門的用力方向也未做到與國家主目标相一緻," 打橫炮 " 的現象不時出現,股市低迷真實反映了社會信心的匮乏。我相信,這些問題在 2024 年都将極大緩解,我們社會的集體認識和情緒都将煥然一新,共識度大爲增加。雖然還會有很多具體困難,但是我們的機制更順了,大家的奮鬥和探索更有空間了,寬松被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撐了起來。有了這一切,2024 年充滿希望。
别再猶豫,也别深陷抱怨,更不要做阻力。讓我們大家共同擁抱一個比 2023 年更好的 2024 年,一起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