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複得不錯,除了定期複查,堅持吃中藥,平時飲食活起居也要注意。"4 月 26 日上午 8 點,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七樓名醫堂,國醫大師、著名中醫腎病學家鄒燕勤教授正在爲當天的 1 号病人黃女士診治。當天是鄒燕勤 90 歲生日,上午 8 點不到,她就來到診室,這是她從醫幾十年的習慣。
原本限号,生日當天一直給病人加号
今年 48 歲的黃女士,6 年前因慢性腎炎在多家醫院診治,療效時好時壞,始終鏡下顯示隐血,後經人推薦找到鄒燕勤。鄒燕勤根據她的病情,進行辨證論治,服用中藥後,病情得到控制,6 年來一直堅持吃中藥。這次爲了能讓鄒燕勤看病,黃某發動家裏人," 我這次‘搶到’鄒燕勤的号,而且是 1 号。"
上午 10:30,鄒燕勤診室裏來了一位從内蒙古特地趕過來的患者。病人今年 18 歲,在當地診斷爲 IGA 腎病,尿蛋白始終兩個加号、三個加号,聽朋友介紹江蘇省中醫院腎内科治療 IGA 腎病有特色,便趕到南京。了解到小夥是外地人,鄒燕勤二話不說就讓學生易岚主任醫師幫着加個号。鄒燕勤仔細地詢問病情,望聞問切,理法方藥,最後還不忘叮囑病人要重視和注意,不要緊張和害怕。堅持治療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和工作。
考慮到鄒燕勤年紀大了,鄒燕勤每周三門診醫院都是限号 12 個,但是鄒燕勤每次門診都加号,對外地患者更是照顧。中午 12:40,鄒燕勤看了當天第 28 位病人。除了 10 位患者是複診病人,其餘都是初診患者,最遠的是來自遼甯的病人。一個上午,鄒燕勤幾乎沒有時間喝水、上洗手間。
" 初診的病人對醫生來說比複診病人要複雜得多,投入的精力也更多。而且來找鄒燕勤的病人都是來自天南海北,疑難雜症多,不要說鄒燕勤是 90 歲老人,對年輕人來說都吃不消,但鄒燕勤對待每個病人都非常認真,從不馬虎。" 鄒燕勤的學生,國家第四批中醫優秀人才易岚主任醫師說。
" 隻要學生和病人需要,我會一直堅持 "
1953 年,鄒燕勤以優異成績高中畢業,被保送至江蘇師範學院生物系(後院系調整至南京師範學院生物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植物學助教,如願成爲一名 "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1962 年,國家爲保障名老中醫的學術傳承,在名老中醫的子女中挑選繼承人。專業相近、聰明好學的鄒燕勤成了最佳選擇。這一年,她被調入南京中醫學院中藥系,擔任藥用植物學教學工作,同時随父臨床,同年 9 月參加 6 年制醫療系本科的學習。
鄒燕勤的父親鄒雲翔,1955 年出版我國第一部腎病專著《中醫腎病療法》,曾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是我國現代中醫腎病學的創始人,被稱爲 " 腎病宗師 "。從小對父親診治耳濡目染,并且愛讀古文經典的她,熏染出學習中醫的興趣。" 我在進行系統理論學習的同時,就開始跟着父親抄方、出診。所學的生物和中醫兩門學科知識,讓我面對疾病時,不僅可以用中醫思維去思考疾病的診治,還能從生物學角度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疾病。" 鄒燕勤說。
1968 年,35 歲的鄒燕勤畢業後,在江蘇省中醫院内科一幹就是 50 多年,在中醫腎病專業領域被認爲是 " 承上啓下的集大成者 ",于傳承發揚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其所著《鄒雲翔實用中醫腎病學》一書,全面總結了起源于鄒雲翔、發展于鄒燕勤的治腎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系統創立了鄒氏中醫腎病學術體系。
1986 年,她在全國中醫腎病學術會議上首次從 " 正虛邪實 " 框架下提出慢性腎炎、慢性腎衰兩個中醫辨證分型新标準,得到業界高度認可,成爲當時全國行業标準,并被原國家衛生部、國家藥監局收錄于《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爲使中醫理論結出豐碩成果,她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上世紀 80 年代,她與同事們研制成 " 鄒雲翔腎系疾病診療與教學經驗應用軟件 ",首開此類課題研究的先河。數十年來,又根據新藥研究及臨床應用的需要,研制出保腎片、健腎片等多種治療腎系疾病的藥物。已開發成功的參烏益腎片治療腎衰、黃蛭益腎膠治療腎炎,均獲國家新藥證書。
雖已年至 90,在中醫中藥研究和傳承上,鄒燕勤仍停不下來。除了堅持坐診,她還将數十年積累的學術經驗悉數傳授給了弟子,她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不但堅持學習,把握前沿,還注重因材施教,幾十年來培養出兩代學科帶頭人。
生日當天上午,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代表醫院送上鮮花并向鄒老緻以親切的問候,方祝元說," 鄒燕勤是江蘇省中醫院的旗幟、行業的前輩,90 歲高齡仍堅持奮鬥在中醫臨床事業一線,勤勉不怠,謙虛治學,這些卓越品質正是我們學習奮鬥的目标。"" 我還要繼續門診看好病,不斷總結經驗,爲病人服務。" 鄒燕勤說。
通訊員 馮瑤 現代快報 + 記者 安瑩
(通訊員供圖 編輯 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