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科技四少 Ultra,作者 | 尼古
繼直播電商因爲低價沖擊實體經濟被多個國家喊停後,一些低俗直播帶貨的直播間,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近日," 中國消費者協會 " 公衆号發布 2023 年 " 雙 11" 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稱靠審醜發迹主播正引發更多人反感,并點名主播 " 瘋狂小楊哥 " 的徒弟 " 紅綠燈的黃 "。
中消協轉載媒體評論稱,瘋狂小楊哥的徒弟 " 紅綠燈的黃 ",帶貨化妝品時形象邋遢、表情猙獰,一度叉開腿蹲在桌上,姿勢頗不雅觀。因爲這則報告,瘋狂小楊哥團隊也再次登上熱搜,成爲很多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
圖源:微博熱搜截圖
實際上,小楊哥團隊的相關行爲,已不是第一次引發争議,其低俗言論和行爲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不适。
而且,在網絡直播間出現低俗直播帶貨的現象,并非個案。正如近期媒體報道稱,瘋狂小楊哥所在的合肥市監部門回應小楊哥徒弟被中消協點名低俗帶貨直播,表示會舉一反三,排查此類問題。低谷帶貨作爲直播帶貨亂象的重災區,爲何會屢禁不止?背後的真相引人深思。
01 直播帶貨亂象叢生,低俗帶貨 " 人人喊打 "
直播帶貨的負面影響有多大?通過中消協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獲取的誇張數據,就可以窺見一斑。據中消協發布的輿情分析報告,10 月 20 日至 11 月 16 日期間,消費者消費維權十分密集,其中,有關 " 直播帶貨 " 的負面信息超過 150 萬條,而吐槽類信息占比近半,日均信息量接近 5.6 萬條。
據了解,在這些負面輿情中,網友反饋的價格壟斷、低俗帶貨、虛假宣傳等問題較爲突出。以這次引發輿論與熱搜的小楊哥團隊低俗帶貨問題爲例。被點名的 " 紅綠燈的黃 " 直播主播,在鏡頭前披頭散發、表情猙獰,手中拿着印有聖羅蘭品牌标識的氣墊。
此外,直播畫面的截圖中,有女性模特擺出一字馬的造型,身後的牌子寫着:" 視覺效果,請勿模仿。"" 點亮燈牌,加入粉絲團。" 而 " 紅綠燈的黃 " 叉開腿蹲在桌上,姿勢十分不雅。
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實際上,即使是過億粉絲的瘋狂小楊哥本人,也曾在直播間有過各種低俗帶貨行爲。例如,小楊哥曾在直播間發表 " 把衛生巾掏出來 "" 用馬桶刷刷牙 " 等低俗言論、行爲。
對于小楊哥團隊在直播間的這些低俗 " 表演 ",自然會有一些喜歡娛樂八卦的網友拍手叫好,但是更多網友卻對此表示不适。例如,不少網友質疑該類直播間太過低俗,稱 " 誰要買他家的東西,就是垃圾袋都不買 "。
也有不少網友質疑這樣的帶貨方式,并喊話邀請小楊哥帶貨的品牌方:" 品牌形象不要了嗎?"。還有網友認爲,類似 " 紅綠燈的黃 " 的這種帶貨方式,涉嫌不尊重女性。
通過直播帶貨數百萬數量的負面輿情可以看出,如今的直播帶貨已是亂象叢生。而以低俗帶貨爲代表的直播内容,甚至正在讓直播帶貨這個行業變得渾濁不堪、烏煙瘴氣。而這個近年興起的行業将如何實現健康而可持續的發展,也令人擔憂。
02 流量至上,大衆的審美觀正在被扭曲?
曾幾何時,直播行業就進入了很多主播爲博取流量,而不斷試探大衆道德底線的惡性循環中。據了解,由于一些偏低俗、無聊的内容也有大量的受衆,所以在平台 " 大數據 " 内容分發規則的影響下,就會因爲其關注度高而被平台推流,甚至會 " 越播越火 "。
據互聯網上一些主播透露,此類 " 擦邊式 " 的内容,可能會因爲短時間的關注度很高,而更容易獲得平台推薦,因此也被一些主播視爲 " 流量密碼 ",并在直播間中反複 " 應用 ",屢試不爽。
對此,業内人士分析認爲,此類内容之所以受到關注,甚至相關直播間因此人氣、熱度越來越高,或許與大衆的審美觀被一些知名主播 " 帶偏 " 有關。
而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是一種 " 審醜心理 " 在作祟。那麽,爲什麽很多網友會對 " 扮醜搞怪 " 的内容如此熱衷呢?有心理學專業人士分析表示,這或許與現代都市人群,心理過于焦慮、壓抑有關。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宣洩、情緒釋放。甚至不過是爲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找到一種自我優越感。
例如,2023 年初,江歌母親江秋蓮訴劉某曦(原名劉鑫)生命糾紛權案二審宣判,維持一審法院對劉某曦賠償江秋蓮各項損失 70 餘萬元的判決。
令人無法置信的是,劉某曦居然 " 厚着臉皮 " 在微博平台發文,表示自己沒有能力償還,對相關賠償款發起網絡募捐。雖然多數網友對劉某曦這樣舉動表示不齒,認爲其在挑戰法律、道德底線,但是在短短一天時間内,劉某曦居然收到了 700 餘位網友給付的 2.56 萬元的打賞。
很顯然,網友對劉某曦的支持,無異于是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一種間接否定,更是 " 審醜 " 心理的極端化表現。除此以外,互聯網上通過 " 高額負債 "、" 賣慘 " 等方式博取網友的同情,甚至借助此類方式獲取的流量,進行 " 收割 " 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同樣也被視爲另一種形式的 " 審醜 "。
衆所周知,人類社會無論如何發展,一定是沿着弘揚誠實正直的主流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真善美的主旋律發展。然而,在直播帶貨越來越成熟後,暗藏在人性黑暗面的 " 假 "" 醜 "" 惡 " 卻堂而皇之地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而種種 " 媚俗 "" 媚醜 " 的現象橫行,正在成爲時代的悲哀。
實際上,類似的輿情、風波發生後,相關負面影響,也會波及到委托直播主播帶貨的品牌。例如,小楊哥團隊被指低俗的直播帶貨品牌是聖羅蘭美妝。在事件發生後,不少網友在聖羅蘭美妝的官方賬号下吐槽,稱 " 紅綠燈的黃 " 等主播帶貨風格,與其品牌形象嚴重不符。
而對其标價數百元 YSL 高定氣墊,網友同樣吐槽不已。有網友甚至直言:"680 元的 YSL 高定氣墊看起來就像 9 塊 9,不想買了。" 更有網友如此表示:" 我會買地攤貨,也會買聖羅蘭,但是不會去地攤裏面買聖羅蘭。"
實際上,對于網絡審醜現象頻發,中央網信辦等部門早就在 2022 年 4 月開始,開展了爲其三個月的 " 清朗 · 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 " 專項行動,集中整治 " 色、醜、怪、假、俗、賭 " 等違法違規内容呈現亂象。
不過事到如今,相關亂象依然随處可見。這也意味着,低俗直播等亂象并未因此徹底根除。而整個直播電商行業想要扭轉這種審醜文化,也必然任重而道遠。
03 低俗直播不止,直播電商平台恐難逃幹系
每次直播間的主播被監管部門點名,似乎輿論的聲音總是集中在直播主播身上。但是實際上,直播平台作爲給此類主播提供直播平台、工具、流量的幕後支持方,同樣難辭其咎。
例如,前段時間,鬥魚直播平台 CEO 因涉賭事件而網傳被捕,引發了相關監管部門以及媒體高度關注。據媒體最新消息,鬥魚 CEO 涉賭風波,後續可能牽扯出一批頭部遊戲主播。
由此也足以再次警誡直播平台,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而且,雖然直播間内容違法、違規、破壞社會公德爲平台主播所爲,但是作爲直播間的監管方、審核方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實際上,此前的 5 月初,國家網信辦就發布消息指出,針對鬥魚平台存在的色情、低俗等嚴重生态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湖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組,進駐鬥魚平台開展爲期 1 個月的集中整改督導。
對比之下,直播電商平台的社會影響面,遠遠高于以遊戲直播爲主的鬥魚平台,因此其負面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對此,業内人士認爲,随着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雖然網紅直播帶貨近幾年熱度高漲,也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不可抹殺的 " 功績 " 與不可忽略的社會價值。但是因此帶來的各種影響,同樣在阻礙着我國主流思想文化、正向價值觀的傳承。
尤其是網紅直播帶貨過程中存在商品選品随意、産品質量差、信息失真、直播數據造假等誠信問題,直逼商業倫理的道德底線,很大程度上制約着商業行爲的良性互動。
04 頭部主播成了行業 " 背鍋俠 "?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個别直播主播爲了 " 博人眼球 "" 獲取流量 " 而提供低俗、不雅、擦邊的帶貨内容固然可惡,但是背後的直播平台缺乏足夠的監管力度,同樣值得關注。
以今年雙十一各大平台都在提及的 " 理性消費 " 爲例。在各大直播電商平台,都有極富号召力的主播在大聲 " 吆喝 " 時,即使是非常理性的消費者,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理性?
所以我們也能看到,盡管 " 雙十一靜悄悄 " 的話題登上了熱搜,但是直播電商平台的 GMV 卻有增無減。種種迹象表明,可能我們聽到的各種輿論聲音、嘈雜的社會評論,都并非事實、也非真相。而此番再次沖上熱搜的 " 低俗直播 " 事件,說到底同樣也是老生常談、昨日重現。
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在問題的根源沒有找到前,就試圖對其下一個結論,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決,恐怕于事無補,甚至南轅北轍。而直播帶貨走向 " 低俗化 " 的罪魁禍首,恐怕也并非某一個主播或者某幾個受到關注的頭部主播。
以 " 低俗帶貨 " 爲代表的行業亂象現象反複出現,或許可以說明,直播行業可能真的 " 病了 ",而人們也期待更深層次地看到低俗直播泛濫的背後真相。
希望直播主播在自我約束的同時,直播電商平台也能夠拿出徹底整改的姿态,而不是一旦平台主播出事,就将此類問題歸結爲個人行爲、偶然現象,甚至讓直播主播成爲直播電商平台甩掉責任的背鍋俠、擋箭牌。
無論如何,整個社會都在呼喚直播行業早點肅清亂象。而且能夠做大責任共擔、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