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筆記本電腦,你第一時間想到的品牌是哪幾個?聯想、華碩、惠普、戴爾等四個品牌,一度被稱爲是筆記本電腦界的四大金剛,他們一度占據了 80% 以上的筆記本電腦市場。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聯想和戴爾都穩坐第一、二的市占率,剩下的品牌則争奪第三的位置。雖然坊間一直流傳着 " 人傻錢多戴 " 的說法,但是就售後、外觀設計、體驗等方面而言,戴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還擁有唯一可以與 ThinkPad X 系列掰手腕的 XPS 系列。
但是,從去年開始,戴爾的國内銷量及市占率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在 Canalys 的最新一份報告中,戴爾的市占率已經由曾經的第二一路滑落到第四,被惠普、華爲所取代。
圖源:Canalys
同時間發布的戴爾财報則顯示,戴爾的 Q3 營收僅爲 222.51 億美元,不及早前預期,其中企業及消費者業務的銷售額同比下降 11%,跌幅極大,遠低于預期。雖然全球 PC 市場的持續低迷确實造成了不少的影響,但是,作爲對比,戴爾最直接的競争對手惠普,在國内的市場份額占比卻上升到第二,僅次于聯想。
在這樣的數據對比下,很難用國産品牌以性價比擊敗海外品牌這樣 " 簡單 " 的理由來評價戴爾市占率的滑落,那麽曾經在 PC 市場馳騁風雲的戴爾,爲何如今會跌落到第四,甚至馬上要被蘋果追上?
作爲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即使在全球 PC 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國内的消費能力仍然不低,爲了搶占國内市場,聯想、惠普等廠商也是花樣百出,除了降價促銷外還同時推出多款采用新設計的産品,提高産品的競争力。
以聯想爲例,如果你從兩年前開始關注這個市場,那麽就會發現在同等價格下,今年能夠買到的産品不管是做工還是性能都要較往年高一個檔位。注意,這裏并非指的是本身性能,而是從産品定位來看,今年你用 4000 元就能買到往年産品定位在五六千價位的産品。
爲了保住市場份額,很多品牌都是用盡渾身解數來争奪市場,對比之下,戴爾的動作顯然要慢上幾步,實話說,小雷今年除了對戴爾的 XPS 有一些印象外,其他産品都隻記住了名字(XPS 真的好看)。
圖源:戴爾
以遊戲本爲例,聯想的拯救者,惠普的暗影精靈,華碩的天選都聲浪巨大,而戴爾呢?恐怕沒有多少朋友可以在第一時間想起戴爾今年的遊戲本産品線叫啥。一方面是遊匣這個系列名确實不好記,另一方面是遊匣系列的性價比對比其他品牌,略有不足。
當然,你會說聯想拯救者也不便宜,爲什麽賣得好?首先它是聯想,作爲國内的第一 PC 品牌,認可度及知名度擺在那裏,加上遍布全國的線下網點,有着天然的優勢。
可以說,戴爾遊匣的競争對手,其實主要是華碩天選、惠普暗影精靈等次一線品牌,但是,當天選在大玩二次元營銷,與網友打成一片,暗影精靈靠一手極緻壓價硬拉性價比時,戴爾在做什麽?在宣傳遊匣采用外星人同款設計,然後售價一度逼近拯救者。
顯然,戴爾的宣傳并沒能獲得市場及用戶的認可,戴爾的遊匣系列在開學促銷季的銷量并不樂觀,而在促銷季後,遊戲本的主要受衆(大一學生)都已經購買到了自己心儀的電腦,此時再降價或是換宣傳口徑,已經是爲時已晚。
而在輕薄商務本市場,戴爾的表現同樣不如華爲、惠普等廠商,至于聯想?聯想靠着降價 + 狂推新品的兩大狠招,吃下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内市場。而惠普和華爲則靠着宣傳攻勢及實打實的性價比,搶占了戴爾退敗後留下的市場。
單從産品角度看,戴爾除了 XPS 系列外,曾經熱銷的靈越系列如今的産品力也低于聯想的小新系列、華碩的無畏系列、惠普的戰及星系列等,不管是價格還是外觀、配置,都略勝一籌,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熱賣的難度不是一般高。
根據 Canalys 的數據,戴爾的國内 PC 市場份額,在今年第一季度跌去 45%,第二季度繼續跌去 52%,如果戴爾再不對産品線、營銷策略進行調整,那麽在不久的未來或許會被蘋果超越,甚至掉到 Other 分類裏。
面對戴爾在國内市場的份額暴跌,戴爾也是終于坐不住,近日,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就表示,此前一直傳聞的戴爾将退出中國市場爲不實傳聞,戴爾将一如既往的重視中國市場,并繼續發展中國業務。
戴爾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又是怎麽一回事?
早前,一則被認爲是戴爾内部計劃的信息不胫而走,在計劃中戴爾将在 2025 年内在中下遊供應鏈中完全排除中國大陸制造的産品,并在 2026 年逐漸剔除中國大陸産的零件,最終實現 2027 年在美國銷售的所有 PC 産品完全脫離中國制造的目标。
其實,最初看到這個計劃時,小雷是保持懷疑态度的,因爲戴爾目前最大的海外生産國家就是中國,戴爾在國内的廈門、成都、昆山等三座城市均建有大型生産基地,生産的産品覆蓋戴爾的各個産品線,在短短兩年内想要搬離且更換零件供應商,難度非常大。
但是,如今看到戴爾的産品競争力一降再降,小雷不得不懷疑這個計劃是不是确有其事?對于 PC 企業來說,雖然 CPU 與 GPU 的單個硬件成本占比很高,但是其他硬件的成本占比依然是大頭。
想要保持競争力,提高國産零件占比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生産國,國産零件本身的性價比就非常高,加上運輸及不需要支付進口關稅等優勢,可以有效降低非關鍵零件的成本。
圖源:veer
事實上,大多數 PC 企業将生産基地設在中國也是因爲這些原因,除了 CPU 及 GPU 需要進口外,其餘硬件在本土都能找到替代品。
而在聯想等品牌都在大幅度降低産品均價,提高産品性價比時,戴爾可以說是少數價格穩定,甚至部分産品價格還略微上漲的品牌,不得不讓人懷疑戴爾是否正在按計劃從供應鏈中剔除中國産零件,導緻成本上升。
不過,即使不考慮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戴爾本身的産品設計也是其競争力衰退的一大原因。年初,小雷曾經對筆記本電腦市場做過一次調查,發現許多品牌都開始在中低端産品線使用 2K 高刷屏幕,而戴爾同價位的産品基本還是清一色的 1080P+60Hz 的配置,産品規格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
而在處理器等方面,戴爾的配置也不占優,新舊型号混賣且命名方式不易于區分及記憶,導緻戴爾的一些好産品很難在消費者間進行傳播,進一步削弱了戴爾的競争力。
對于戴爾來說,不管是否真的要照計劃從供應鏈裏剔除中國大陸,至少中國市場他們是不想放棄的。從近期的一些新品來看,戴爾也在努力跟上其他廠商的節奏,推出更具有性價比的産品,至于結果如何,隻能交給時間和市場來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