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孫純雪(作者系正和島島親,山東通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最近先後讀了《馬斯克傳》和亞馬遜老闆傑夫 · 貝佐斯的著作《長期主義》。
事實上,我是在閱讀《馬斯克傳》時,看到了他與貝佐斯時時較勁,才産生了續讀《長期主義》的興趣。
兩個前後腳的世界首富,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了世界,他們的人生軌迹、創業曆程有何不同?
兩人的性格也可謂火星撞地球,誰更有魅力,而誰又會走的更遠?我試着把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權當兩本著作的讀後感。
英雄不問出處,
夢想足以改變世界!
沃爾特艾薩克森是美國著名的傳記作家,也是《喬布斯傳》的作者,這次他不光再出大作《馬斯克傳》,也于一年前爲貝佐斯的《長期主義》作序。
可見惺惺相惜,美國的頂流企業家之間,除了比拼實力相互競争,也有很多共同點,喬布斯跟比爾蓋茨如此,馬斯克跟貝佐斯也如是。
我在讀貝佐斯著作的過程中,尤其發現他跟馬斯克的共同點很多,比如他們都是在孩童時期喜愛科幻作品。
馬斯克愛看的是《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引用這部科幻小說來闡述他對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
貝佐斯從小也受到了阿波羅登月實況轉播和《星際迷航》等科幻劇的影響(希望劉慈欣的《三體》已經啓迪了中國未來的馬斯克和貝佐斯們)。
馬斯克和貝佐斯的還有第二個明顯共同點,他們均非來自名門望族,且都是離異家庭。馬斯克更是一成年就遠走他鄉,逃離從小的成長環境。
但兩人卻也都是貨真價實的學霸,尤其在計算機、數學、物理這些理科課程上,兩人都畢業于美國藤校。
這一方面說明理工科思維的深厚功底對于技術創新非常重要(任正非已多次指出這一點)。
另一方面,也說明西方教育對于創新領域高科技企業的誕生孵化有着更豐厚的土壤。
雖都出身低微,但兩人不約而同都懷有偉大夢想,馬斯克重新發明了網絡支付、電動車、可回收火箭,并在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天才創想。貝佐斯從網絡書店做起,引領了全世界互聯網電商的崛起。
在馬斯克和貝佐斯寶貴的共同點中,如果說哪一種品質并非來源于天賦,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可以學習的,那一定是勇敢和執着。他倆都對失敗有着正面解讀。
馬斯克說:" 就我而言,我永遠不會放棄,我的意思是,Never!接受失敗,但不接受放棄 ";他還推崇 " 快速失敗 " 機制,失敗後迅速進行反思、學習、修正,重複冒險,他認爲不應在工作中消除所有風險,否則将一事無成!
如何看待失敗,貝佐斯的觀點更加明确。他說:" 你會碰到問題、失敗和行不通的方案,這就是推動事情向前發展的意義所在,你要後退一步,再試一次。每次遇到挫折,都要重新站起來,越挫越勇 "。
貝佐斯還說:" 你必須對風險甘之如饴,你必須心甘情願地失敗,而一般人是不喜歡失敗的,失敗有兩種,一種是實驗性的失敗,一種是操作性的失敗,實驗性的失敗是你應當甘之如饴的失敗 "。
大家知道,我們濟南公司今年在機場項目上付出了較大代價,但這是在開辟第二産品線前進過程中的試錯,就屬于實驗性的失敗,爲我們今後的資源開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我這幾年對此也深有感悟,總而言之,我們必須正确面對人生中的挫折,前進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都不是多餘的,每一次失敗都是在給未來攢積分!
馬斯克和貝佐斯的經曆,是美國夢的完美體現,充分說明不論你來自哪裏,夢想足以改變世界!
瘋狂還是理智,這是一個問題
貝佐斯與馬斯克最大的不同,就在長期主義觀點上。馬斯克認爲人類資源即将耗盡,總是火急火燎時不我待,時常以極限施壓的方式逼迫團隊與時間賽跑。
他的按 " 第一性原理思考 " 和 " 五步工作法 " 都是在逼迫團隊突破自我,始終保持百米沖刺的亢奮狀态。
但貝佐斯卻堅信 " 長期的定位對于創造發明是必不可缺的,因爲在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很多失敗 ",他還建議他的團隊 " 甯做烏龜,不做兔子 "。
貝佐斯還建了一座萬年鍾,其世紀指針每 100 年前進一次,布谷鳥則每 1000 年出來報一次時。他說:" 這是一座意義非凡的時鍾,設計初衷便是成爲一個符号、一個代表長期思維的象征 "。
關于長期主義,貝佐斯還說:" 我們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平台,一個關系到我們用戶利益的平台,一個我們人人都能向自己的孫輩分享故事的平台。這樣的事業本就不該唾手可得 "。
聯想到我們正在進行的戰略媒體開拓,難度确實很大,但我們不就是要做 " 難而正确 " 的事嗎?
隻要方向正确,我們要杜絕的正是急功近利的消極思想,找對人(把精兵強将放到最重要的地方去),做對事(在戰略目标分解爲戰術動作和薪酬政策方面堅持長期主義)。
與貝佐斯一樣,我們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更爲未來想要做的事情感到興奮!
馬斯克激進、瘋狂,光芒四射(也可以寫成火花子亂濺),而貝佐斯智慧、理性、有條不紊。
貝佐斯每年緻股東信的畫風也都是對已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極盡自我表揚之能事的。而馬斯克在各種場合所表露的,都是永不滿足和時不我待的焦慮。
仔細閱讀《長期主義》,你會發現貝佐斯跟馬斯克還有一項本質的不同。
雖然他們同爲理科生,但貝佐斯更精于計算。無論其股東信中每年都會津津樂道的自由現金流概念(比較典型的是其 2004 年股東信中對某客運項目的投入産出拟算),還是用戶數量每年增長數字、客戶滿意度數據,處處體現出他的邏輯思維和理性。
換句話說,貝佐斯特别會算賬,正如他自己所言:" 我們在亞馬遜制定的許多至關重要的決策,都可以通過數據來完成。答案有對錯好壞之分,而數學可以讓我們明辨是非 "。
但馬斯克卻截然不同,僅從他不計得失收購推特這一點,就看出他的激情沖動、理想主義占上風的一面。
就個人的幸福指數而言,我想貝佐斯也是遠超馬斯克的,這或許來源于原生家庭的影響(撫養貝佐斯長大的雖然不是他的生父,但是對他視如己出,家庭環境很好)。
也可能是性格使然,就像貝佐斯自己說的:" 我不知道自己笑起來爲什麽是這個樣子,但我就是很容易大笑出聲 "。
他的家人也會這樣說:" 如果傑夫不開心,那就等 5 分鍾,因爲他不可能悶悶不樂太長時間的 "。
有一個快樂的性格,不光對普通人,即使偉大如馬斯克、貝佐斯,也是一項極爲重要的能力!
用戶爲本還是科技爲先?
兩種路徑殊途能否同歸?
貝佐斯很早就提出了 " 癡迷于用戶 " 的經營理念,每年的股東信中都有很大篇幅闡述亞馬遜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面所作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于用戶重複購買的人性化提醒和 " 差評 " 機制的推出。
事實上,亞馬遜創立之初所走出的關鍵一步,就是貝佐斯所寫的 1000 封郵件,詢問客戶除了書籍,還想在亞馬遜買到什麽,這也是亞馬遜以始終以客戶爲導向的真實寫照。
亞馬遜是平台電商的始作俑者,我們雖遠在地球的另一邊,近二十年所享受的諸多網購便利,其實都來源于中國同行的模仿,留心觀察。
不難發現我們日常使用的網購平台中有許許多多亞馬遜的痕迹,這都要感謝貝佐斯的天才創想。
相比而言,馬斯克好像并不太在意客戶的感受,讀過《喬布斯傳》的朋友們或許還記得,喬幫主有一句名言:" 消費者并不清楚現在科技的發展⽔平,⼈們不知道想要什麽,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前,正因如此,我從不依靠市場研究 "。
跟喬布斯一樣,馬斯克也總是依靠 " 遙遙領先 " 的科技牽引市場,不太關注客戶的感受。
所以如您所見,特斯拉的内飾并不怎麽精緻,僅就豪華程度和舒适性而言,其大有被中國電動車新勢力們趕超之勢。
但另一個方面,在馬斯克的堅持下,特斯拉對神經網路導航系統的研發,又不知道把全世界同行甩出多少條街,按他的說法,基于現實應用、大數據積累和完全開源的 X AI 最終将會戰勝 Open AI。
兩種理念,兩種路徑,你更看好哪種?個人愚見,亞馬遜和貝佐斯基于邏輯的理性發展模式更值得推崇。
近幾天馬斯克又涉足美國邊境非法移民問題并公開譏諷澤連斯基,怼天怼地怼空氣,不能不讓人替他捏把汗,但偉大企業家(按華杉的話說,企業家都是造物主)的些微不足,并不妨礙他們進入人類群星閃耀的光輝舞台,或許殊途能夠同歸。
畢竟 SpaceX、特斯拉僅有 20 多年的曆史,亞馬遜稍長一些也不過 30 年,誰走的更遠成就更大的輝煌,我們這代人都能親眼目睹。
馬斯克的四面出擊
是對定位策略的反諷嗎?
相比貝佐斯基本聚焦于亞馬遜(藍色起源僅僅是他的愛好而已),馬斯克的事業可以說是缤紛多彩,既有太空探索、又有特斯拉、Xai、腦機接口、屋頂太陽能,去年又将推特收入囊中。
截止目前,他管理的公司多達六家,是喬布斯巅峰時期的三倍。
看過《馬斯克傳》我還來不及消化,腦海中便浮現出一個大大的問号," 定位 " 這一現代營銷學和戰略管理的基礎,被推翻了嗎?
難道真像華杉所說的,《定位》每一個字都是錯的?
想來想去,我覺得企業聚焦戰略,實現差異化競争,無論如何都不能算錯,那怎麽解釋馬斯克四面出擊卻又大獲全勝呢?
我想,定位可以算是企業界芸芸衆生中的普世價值,并不适用于天才企業家。這個世界上總會有那麽幾個天賦異禀的神人,他們的能力超出了一切營銷學、管理學的 " 萬有引力 ",但并不能推廣複制。
假如你認爲可以像馬斯克一樣無所不能,那就大錯特錯了!
另外,凡事無絕對,定位策略或許适合大部分企業,但不适合所有企業。對那些資源豐厚、規模龐大的企業另當别論,比如保潔、通用電氣等,您覺得對嗎?
掩卷長思,讀書和鍛煉,無疑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方式,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直挂雲帆濟滄海,長風破浪會有時 "!
好文推薦:
排版 | 十一
編輯 | 十一 主編 | 孫允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