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曉林 過去一個月中,受歐盟将對産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正式啓動反補貼調查的影響,中歐之間在電動車領域的不和諧競争氛圍一步步加重。受到這一氛圍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自主車企,在中國投資的跨國車企也時刻關注事态進展。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 ä llenius)在日前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奔馳強烈呼籲各方應該盡可能減少貿易壁壘。
康林松是在來華參加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 2023 年年會期間傳遞出以上觀點的,他強調," 現在有些國家和地區開始出現一些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我們需要密切關注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可能帶來的後果,因爲這不利于經濟的增長和繁榮。"
" 奔馳整個業務模式的核心原則,就是擁抱開放市場、開放競争、開放準入的原則 ",康林松表示,當前局勢不會影響奔馳在華戰略執行,奔馳也不會停止在中國的投資。
作爲德國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之一,奔馳的态度也代表了德國汽車企業對此事的總體态度。業界共識是,在德國汽車企業已經紮根中國的現實下,歐盟的做法無異于将德國車企在中國的利益置于潛在風險之中。
事實上,與歐盟的步步緊逼不同,德國車企在中國的投資正在進一步加快。面對中國快速變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奔馳也在走一條不同的路。
快步擴大合作維度
10 月 25 日,歐盟正式确定對三家中國車企啓動反補貼調查,此舉引發中國汽車界又一輪聲讨,也讓在華跨國車企尤其是德系品牌如坐針氈。而且,此項調查并非隻針對中國自主車企,寶馬此前已經被要求提供它從中國生産設施制造并出口的 iX3 運動型多功能車的信息。奔馳同樣面臨此風險,因爲奔馳與吉利集團合作的 smart 品牌,其純電車型也是中國制造出口歐洲的。
因此,歐盟對中國産電動車豎起的貿易壁壘,已成爲衆多車企不得不考慮的未來投資風險之一。但事實是,與其他在華規模不斷縮小的歐洲品牌不同,已将自身視爲中國本土企業的德系品牌無法錯失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巨大潛力。即使因堅持可持續性前提而在新能源戰略上并不激進的奔馳,今年在華布局的動作也明顯加快,尤其在近期,不斷表達堅定在華擴大投資的态度,客觀上傳遞出以期平緩中歐汽車貿易緊張氛圍的努力。
"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相關調查,并不會影響奔馳未來在中國本土化戰略的開展。" 康林松稱,奔馳本土化戰略的核心之一是不斷擴大在華業務,所以即使相關局勢有着不确定性,從根本上,不會影響奔馳在中國不斷投入的戰略。2022 年,奔馳在全球範圍内交付了 204 萬輛汽車,其中在中國銷售 75.17 萬輛,占比超過 1/3。
康松林坦言,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面對這樣或那樣的結構性挑戰,但對于中國經濟,他認爲仍具有向上勢能。" 奔馳會全面看待未來幾個季度的整體發展走勢,目前沒有看到讓人過于憂慮的情況。"
同其他德國車企一樣,奔馳正在中國進入新一輪關鍵的投資期。除了努力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在前瞻技術上也在物色投入方向。康林松介紹說,奔馳對中國潛力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數字經濟、高科技、新能源等領域。
據康松林介紹,奔馳最新的一筆在華投資剛在上海落地。10 月 17 日,奔馳與上海金橋管理局和金橋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同時宣布奔馳(上海)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全新上海研發中心辦公大樓計劃于明年上半年正式啓用。
此外,10 月 19 日,在第十一屆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中國可持續發展對話上,奔馳發布了《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中國可持續發展藍皮書 2022-2023》,并與雲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低碳鋁在生産中的應用。據悉,在汽車供應鏈上,鋼鐵和鋁材是汽車生産排放大頭,北京奔馳已在去年與寶鋼合作,探索将低碳鋼産品整合到整車制造過程中。
在電動車的使用層面,奔馳也在前不久宣布,目前,充電功率達到 480kW 的奔馳超級充電站已在華啓動建設,首批站點在 10 月中旬已投入使用。
合資關系:穩字當頭
" 可以說奔馳的在華本土合作網絡正處于有史以來最爲強勁的發展階段 ",康林松說,奔馳正在大幅拓展和本土供應鏈企業的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科技公司的聯手。" 我們與中國頂尖的科技企業合作,引入了豐富的本土内容和應用,呈現在我們車型中的 MBUX 超聯屏和超級屏上。"
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Hubertus Troska)透露說,在 10 月剛進行首發的全新長軸距 E 級車中,奔馳和中國一家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合作開發了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同時,在芯片集成方面,奔馳爲 E 級車搭載了目前業内領先的高通 8295 智能座艙芯片,讓奔馳成爲首個搭載這款芯片的豪華汽車品牌。
雖然堅定在中國廣交朋友的态度,但奔馳在合作上也強調其 " 核心獨立 " 原則。" 從汽車架構或整車平台的角度來講,奔馳會堅持自主研發車型平台,不會與其他車企在這一領域進行合作——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品牌,無論是來自中國的、德國的還是其他國家的車企 "。康林松解釋稱,無論是哪個細分市場的車型,奔馳都緻力于提供一緻的奔馳品質和駕乘體驗," 我們堅信,奔馳就是獨一無二的奔馳。"
此外,在合資關系上,自兩年前中國全面放開汽車合資股比門檻以來,業界持續關注着奔馳是否會增持北京奔馳股權。畢竟寶馬和奧迪均已有所行動,以增加來自中國的合資收益。
康林松在回複經濟觀察網記者關于北京奔馳股比是否在重新商讨中的問題時,十分肯定地表示,目前奔馳與北汽的合作非常穩健,雙方一直在讨論的是怎麽在中國市場把當下的合作做得更好,目前沒有改變合作結構的計劃。2023 年半年報顯示,北京汽車(01958)97% 的收入來自于北京奔馳,所有毛利皆來自北京奔馳。
穩定的合資結構與穩定的銷量互爲背書。最新出爐的三季度銷量顯示,奔馳在華銷量保持穩增。奔馳是堅定的油電雙行戰略執行者,一邊向高端燃油豪華車要利潤,一邊在新能源上加快新品推出。這一戰略在銷量結構上也得到清晰展現。
今年前三季度,奔馳在華銷量達到 20.15 萬輛,前 9 個月累計交付超過 57.87 萬輛新車,同比增長 3%。其中,高端豪華層面,邁巴赫品牌、G 級越野車分别取得 21%、18% 的季度同比增長,GLSSUV 前 9 個月累計交付實現雙位數同比增長。同時,純電車型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長超過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