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在北京捂了 22 年的一個地塊,終于要開售了,而不久前,他在香港的一個海景房項目七折甩賣,更是引發香港樓市 " 海嘯 "。迅速回籠資金的同時,李嘉誠又開始抄底香港土地市場,低價拿地,重新回到牌桌。
作者 | 李 逗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李嘉誠的專屬辦公室在香港長江集團中心大廈 70 層,從地面望上去,樓尖高聳入雲。從商半個多世紀,他長期坐鎮于此,執掌着龐大的商業帝國,坐了 20 年香港首富的寶座。
這個在香港中環心髒地段落成的樓宇,恰如其分地诠釋着 " 李超人 " 的形象。在他經商 70 餘年裏,長實集團長久屹立不倒,幾度穿越周期,還成了碧桂園老闆楊國強的學習偶像。
" 超人 " 很早就宣告了他的投資秘訣:" 不賺最後一個銅闆。" 别人貪婪,李嘉誠恐懼,主打一個出其不意。恒大、融創等房企在内地買買買時,李嘉誠轉頭開始處理内地資産。
如今,許家印、孫宏斌個個被債務壓身,但已經 95 歲的李嘉誠,卻勝似閑庭信步。讓人不得不對 " 超人 " 眼花缭亂的投資術歎服。
最近一段時間,李嘉誠把北京的一個高端住宅項目推入市場。項目還沒真正開賣,但大家已經提前幫超人算好了賬本:捂地 22 年,增值 50 倍。
不僅如此,在香港大本營,李嘉誠兩周前更是掀起了一輪降價風暴,以 7 折銷售的價格把海景房項目賣了,引起萬人搶購。
從商 70 餘年,95 歲的李嘉誠的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賣樓的同時,他近期在香港土地市場上也是動作頻仍。
從 2001 年拿地至今,北京朝陽禦翠園的開發周期超過 22 年,如此長的開發周期,在業内實屬罕見。但對于以捂地爲盈利法則的長實集團而言,這已經不是稀罕操作了。
2023 年 8 月 13 日,北京市住建委官網信息顯示,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旁邊的禦翠園,備案名 " 逸翠園 ",于今年 7 月 18 日獲得預售證,被推向市場。
▲(北京禦翠園。圖源 / 項目方)
對于其他地産老闆來說,散售的尾盤項目,很可能是一個燙手山芋,但是李嘉誠靠着囤地藝術,卻能将 " 尾盤 " 生意發揮到極緻。
禦翠園項目,是李嘉誠早在 2001 年就以協議受讓的方式,捂在手裏的一塊寶貝。當時的拿地價隻有 1750 元 / 平米,和現在動辄六七萬一平米的土地價一比,妥妥的 " 白菜價 "。
擅長 " 鬥智鬥勇 " 的朝陽群衆們,很早就不願再忍了。2014 年,在政府反饋意見欄上,他們一針見血地指出," 建議收回和記黃埔的土地開發權,重新進行招拍挂,維護土地市場公平,保證政府收益。"
變相囤地的指控,讓 " 超人 " 很苦惱。李嘉誠曾對公司在内地 " 囤地 " 的指責做出回應,表示集團并無在内地囤地," 沒有一個項目不是希望能加快開工。"
話音剛落,次年,李嘉誠就拉開了轉讓内地資産的序幕,揮一揮衣袖,清空了百億資産。禦翠園項目的買家們,一等又是近十年。期間,項目偶有公示信息之外,再無其他動态。
然而,京城豪宅市場的價格紅線,早在 2017 年 "317 新政 " 出台後就被嚴格限制在了 "8 萬 ",到了 2020 年,這條紅線上升至 "12 萬 ",但能突破紅線的項目少之又少。
而這條看不見的紅線,讓李嘉誠在京城的捂地大法失靈了。一位豪宅中介透露,"2021 年這個項目的備案價是 12 萬 / 平米,但是政府沒給批,一直等到了去年,據傳項目方把備案價降到了 10 萬,後來也沒給下證 "。
進入 2023 年,素來堅挺的北京豪宅市場,開始出現令人不安的信号。麗茲行豪宅研究院數據顯示,7 月整體新房豪宅網簽量爲 290 套,環比下降 7.64%,同比下降 58.98%,連續 4 個月成交量下滑。
豪宅低迷的形勢,終于讓長實決定不再等了,開始采取更爲謹慎保守的定價策略。目前,該樓盤備案售價在 9 萬到 9.97 萬 / 平米之間,并未突破 10 萬元大關。
即将開售的産品中,既有平層住宅,也有聯排别墅。上述中介表示," 最終的銷售價格均價會在 9.5 萬左右,目前還在驗資排卡階段。"
根據不同的面積,禦翠園平層總價預計在 1300-1900 萬元之間,聯排總價則預計在 3500 萬元 -4800 萬元。其中,平層共有 1024 套,聯排産品則有 228 套。
而一旦銷售完畢,也意味着長實集團在北京囤着的最後一塊地被出清。據上述中介透露," 目前平層的樓棟已經蓋到外立面了,馬上快要封頂,預計到明年底就可以收房,開發商也是想要快點賣掉。"
目前,長實集團官網顯示的 " 内地發展中項目 " 共有 13 個,都是住宅項目。但據公開信息,其中絕大多數都在 2015 年前已開盤,僅有零星房源陸續散售。
不過,受銷售市場大環境影響,長實集團的業績也同樣出現了波動。8 月 3 日,長實集團披露了 2023 年中期業績報告,财報顯示,集團已确認物業銷售收入爲 82.46 億港元,同比減少 59.6%。
面對銷售、利潤都在下滑的局面,不管是内地樓市,還是香港樓市,很少企業會坐以待斃。更何況是擅于 " 低買高賣 " 的李嘉誠。
在推出禦翠園項目之前,李嘉誠在香港樓市刮起了更爲猛烈的降價風暴。
香港,曾經書寫過無數個樓市神話。但如今,長達 20 年的超級大牛市悄然褪去,香港樓市正在度過漫長的冬天。長實集團,率先發出了寒冬已至的警示信号。
8 月 3 日,長實集團旗下香港油塘 " 親海駅 II" 項目開售,平均每平方英尺價格爲 1.5 萬港元,對比周邊二手房便宜了三成。
這則七折樓盤出售的消息,迅速引發香港萬人搶購潮。" 相當于 7 年前的樓價,被新聞形容爲‘炸彈’般震憾。" 長實集團主席李澤钜如此描述。
由于極具競争力的價格," 親海駅 II" 首批樓盤開售十分鍾即獲超額認購,最終首日收獲超 2000 宗認購,超售 14 倍。
據香港中原地産數據,截至 8 月 10 日," 親海駅 II" 收逾 3.8 萬票(即買家遞交 " 購樓意向書 ",同時支付訂金),超購約 60 倍,成爲香港曆史上收票最多的新盤。
實際上,近兩年,李嘉誠旗下公司打折賣房也不是第一次了。由于土地成本優勢,長實集團一向奉行以市場價或低于市場價進行銷售。但這一次的降價動靜卻是最大,引發行業震動。
長江實業的低價抛售,引發了業界的衆多猜想。對于項目低價出售的原因,市場衆說紛纭。
有觀點認爲,項目旁邊有魚市場和水泥廠,魚市場已經确定會拆除并改建成住宅,可能會擋住 " 親海駅 II" 項目海景。另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李嘉誠此舉可能是想減倉,把資金盡快收回投到比房地産回報率更高的産業和項目上去。
▲(圖源 / 視覺中國 )
深圳中原地産董事總經理鄭叔倫對「市界」表示,香港樓市轉冷的背景下,長實上述項目之所以能賣的比較好,與其價格優惠力度大有關。
" 長實一慣采取貨如輪轉的銷售策略,所以在制定開盤的價格的時候,一般來說都會比周邊項目便宜的賣樓策略,形造性價比高的态勢。市場好,定價比市場價略低,市場不好,定價則比市價更低,以此确保銷售業績不滑坡。" 鄭叔倫說道。
據媒體報道稱," 親海駅 II" 項目的一名經理回應," 打折買房是爲收回資金更多拿地,如果行業都能低價,重喚消費熱情,循環重啓,行業就能景氣起來。"
如今,香港樓市正迎來近十幾年來最大的調整期。自 2022 年第三季度以來,香港新盤頻頻出現折讓出售的情況,一直持續至今。
而李嘉誠七折抛售海景房的消息,猶如一顆 " 深水炸彈 ",讓整個香港市場都感受到了震感。
據香港媒體報道,受 " 親海駅 II" 低價抛盤影響,香港近期一些二手房交易中,賣家報價下調了 7%~11%。
早在今年年初召開的業績會上,長實集團管理層便表示:房地産是周期性行業,也是長遠重點發展的産業。2023 年,長實集團會加快賣樓速度,希望多一些項目盡快建成入賬。
也因此,基于靈活的銷售策略,雖然市場環境不同以往火熱,但李嘉誠的财務仍保持一定 " 韌性 "。截至今年 6 月底,長實擁有 438 億港元現金,而一年内到期借款僅約 92 億港元。
2023 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誠以 2800 億港元(折合 390 億美元)位居第一,其他富豪身家縮水,而他的身價漲了 200 億。
一邊在加速出貨的同時,李嘉誠也在着手調整資産布局。而在這方面," 超人 " 曾經戰績非凡。
就在恒大老闆許家印買下香港總部的 2015 年,李嘉誠已經在内地賣掉了千億資産。他盆滿缽滿地奔往倫敦,把業務重心轉移到了歐洲,到 2018 年末,其歐洲資産占比已超過五成。
2021 年,李嘉誠又開始賣倫敦資産,并重新回到内地和香港投資,重新顯示出回歸迹象。
盡管地産局勢出現震蕩,但李氏家族仍展示出了投資信心,他說," 如果有機會以平價買地,便宜一點賣樓,買家開心,我們也開心。"
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李嘉誠最近在地産上多次發力,主要目标變成了購買香港地産,重新回到了牌桌。
不久前的 6 月 19 日,已經 95 歲高齡的李嘉誠現身廣州,位于廣州的合景泰富與龍光集團在香港的一宗地産,是李嘉誠看中的優質項目——位于香港島南區鴨脷洲的凱玥。
早在 2017 年,長實集團就曾在參與競标凱玥項目中失敗,最終被龍光集團與合景泰富買下。六年後,随着兩家企業先後爆雷,凱玥被推上了談判桌,李家也卷土重來,欲重新将凱玥收入囊中。
不僅如此,李嘉誠還曾對許家印的香港總部動過心。根據市場消息,在恒大香港總部被擺上貨架的那段時間裏,長實集團也曾與之接觸過。
▲(圖源 / 視覺中國 )
不過,在 2015 年以 125 億港元購入的标的,長實集團卻給出了 90 億港元的報價,相當于買入價的七折,被市場戲稱爲 " 玩票似的報價 "。或許也是因爲壓價太狠,長實集團最終未能拿下恒大香港總部。
随着香港地價回歸合理态勢,資金充裕的長實集團又開始積極拿地。僅在 2022 年,便以較低價拿下香港多幅土地。
譬如,3 月以 59.96 億港元投得土瓜灣 4 個重建項目;10 月以 46 億港元投得屯門大榄段住宅用地;12 月以 87.03 億港元中标啓德商住地塊。
" 前幾年公司沒有在價格高位時購入太多土地,所以短期内不用擔心有多少物業建成或交付。" 李澤钜相信,長實集團在控制土地成本方面具備相當強的競争力。" 在不同産業、不同周期,做出不同的選擇,是我們的強項。"
截至今年上半年,長實集團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 7600 萬平方呎(約 706 萬平方米),其中 800 萬平方呎、6400 萬平方呎及 400 萬平方呎分别位于香港、内地及海外。
而在長實集團此前的中期業績分析員會議上,李澤钜曾表示," 我們認爲應該在逆周期買地或置業,現在的時機比 3 年前穩陣(即穩妥、安全)"。
除了投資項目外,維護公司市值也是李嘉誠的努力目标之一。自去年 7 月觸達 54.72 港元階段性高點後,長實集團股價持續低迷,爲此,李嘉誠開展了股票回購計劃。
自 8 月 4 日以來,長實集團已連續 12 日進行回購,合計回購 1190.65 萬股,累計回購金額 5.08 億港元。期間該股累計下跌 2.90%。截至 8 月 22 日,長實集團年内多次回購金額,已達 18.66 億港元。
過去幾十年間,香港的經濟騰飛,造就了一批叱咤風雲的商業大佬。而審時度勢、趁機吸納、瘋狂買入地皮和房産,這一步更是奠定了李嘉誠亞洲首富的基石。如今,在房地産市場落入低谷期,一衆房企大佬進退失據時,李嘉誠會再次抄底成功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