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筆記俠關注我哦~
内容來源:由編者整理彙總自網絡公開資料。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将
第 7303 篇深度好文:5560 字 | 13 分鍾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史中,有一位人物無法回避,他就是 IDG 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
1993 年,熊曉鴿将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投資了衆多著名企業,例如百度、搜狐、易趣、攜程、慧聰、當當、騰訊等,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互聯網主流企業的發展。因此,他被冠以 " 中國 VC 第一人 "" 中國風投教父 "" 投資教父 " 等諸多稱譽。
從記者到投資大佬,熊曉鴿走出了獨有的道路,他所掌舵的 IDG 投資了 800 家企業,其中 200 家通過上市或并購退出。小編收集了他的多篇演講資料,整理出熊曉鴿對于個人成長、創業企業、商業模式、投資理念幾個方面的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啓發 ~~
一、對個人的看法
1. 當變數成爲一種常态,就不再焦慮了。出現什麽問題,大家就解決什麽問題。
2.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機會,始終保持很好的心态,不停學習,才會使得一個公司能夠具備基業常青的基因。
3.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包括勤奮,中等以上的智商,接受過一定的訓練,好的身體,但更重要的是機遇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4. 我覺得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和國運有很大關系,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要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情。
5. 實踐證明,一流的人才做三流的生意,有可能把三流做成一流。相反,三流的人才做一流的生意,很可能把一流做成不入流。
6. 我跟郭台銘請教過,我說你做得這麽成功最重要的是什麽?好像不是學曆吧?他就告訴我說有兩條,一個呢,非常努力地工作,不要怕苦怕累;還有一點呢,跟聰明人在一起工作非常重要。
7. 我發現過一些太聰明的人,最後沒有能夠成功。爲什麽呢?太聰明的人比較容易改變主意,我們所看到的成功的企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非常地執着鉚着一個事情,做很多年,一直堅持做下去。
8. 任何一個新東西出來,都會有人說不好,你要看它的本質,它未來會怎麽樣,人雲亦雲就不好做了。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和自己的信念、主張,還要有一定的堅持,持續做一個事情。
二、對創業者的建議
1. 創業團隊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看這個團隊是不是紮實、注重細節,對所做的事情有像宗教式狂熱的喜歡,有激情。
2.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首先是你喜不喜歡它。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爲馬雲,不是每個人都要做成 BAT 這樣的大公司。
3. 成功是小概率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喜歡創業這件事情,而且爲創業樂此不疲,創業失敗了也不懈氣。創始人需要在參與中調整,看準方向後,找到自己的團隊一起走下去,這樣才能夠成功。
4. 我這個人特别迷信 " 二八定理 ",就是說,不管你投多少公司,做多少事情,最後的結果永遠是百分之二十成功的公司,賺了百分之八十的錢。我們投了快四百家公司,有八十幾家上市的公司,也是 " 二八定理 "。
5. 創業說起來是非常好聽的一個事情,但是實際上,在創業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艱難困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失敗一定是會多于成功的。
6. 一個企業的成功,最最重要的一點能夠聽到你的客戶有什麽樣的要求。你在跟人家合作的時候,要能夠聽到我的合作夥伴,對我有什麽樣的要求,甚至是不足,是對我的抱怨,我能聽進去做一個調整。
7. 我覺得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情懷,所以我覺得情懷和商業是不矛盾的,隻是在評估項目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對市場,對産品做理性的分析和判斷。
8. 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把他現在做的事情弄清楚。我經常跟創業者說,先别談情懷,把你的事說清楚再說。
9. 創業者很孤獨,因爲作爲一個創業者他必須要表現出對公司和團隊有信心,即使有什麽事情,他也要硬撐着,要别人給他支招。
10. 要了解 90 後、00 後,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要我們團隊成員跟他們在一起 " 泡 ",了解他們的需求、喜好;就我們這些 " 老家夥 " 而言,也應該參加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看看年輕的創業者在想什麽、做什麽、說什麽,甚至唱什麽。
11.IDG 資本看好什麽樣的創業者?
第一,抓住當下引導性技術。
比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的成功是因爲進入了 PC 時代。谷歌和 FACEBOOK、BAT 的成功趕上了 PC 互聯網時代,今天的創業者幸運地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第二,信奉 " 拜客戶教 "。
如今基金多了,好項目卻沒有多。對創業最不好的是,很多創業者忘了自己是做什麽的,把投資人當客戶,把精力和資源都放在忽悠投資人上面了,這種忽視創業本質的做法非常不可取。隻有服務好客戶的企業才能成功。
第三,夢想簡單、注重實戰。
融資時,創業計劃要簡明扼要。實戰中,要提前做好市場調研,明确客戶需求和市場規模,産品有創新,團隊執行能力強。管理團隊身體素質要好且有良好生活習慣。
第四,創業領域要選對。
創業領域市場足夠大,就會有成功的一天,但如果市場很小,創業者又不肯做出改變,那麽即便他在這個領域做的再好也不投。
12. 創業者要知道自己要什麽,要選擇能夠幫助自己成長的機構,不要因爲貪圖明星、IP 效應或高估值去選擇投資人,而是應腳踏實地地把公司做大,這是一個公司能長期發展,能成爲百年老店最重要的路徑。
13. 我覺得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過去十年中。那個時候大家上來就講情懷,現在這種立志的東西還是很需要,但是創業者一定要把他做的事情弄清楚,先别談情懷。
14. 一家企業的成功,在于幫助你的客戶成功。但是如果你把投資人當作你的客戶了,對不起,我們不吃這一套,靠忽悠投資人謀求發展的公司我們是不投的。
15. 現在市場上的基金多了以後,好的項目數量卻并沒有成長,所以好的項目價格被炒上去了,這樣對創業來說最大的壞處就是他忘記了這個公司是幹什麽的。
16. 任何一個公司做到最後,就是一個品牌。
17. 科技類的投資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概十年左右可能會出現一個所謂的主導技術,怎麽能把握它順勢把企業做到一個新的規模和高度是很重要的。
18. 好的投資人或者企業家,一定是要把公司做大做強,做到持續發展,做到能夠盈利賺錢,對股東和自己的員工負責,并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賺了錢以後,再去做與情懷相關的事,才是真正的情懷。
19. 對創業者最難的判斷就是對他本人的判斷,我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學習能力很強,希望他能獨立思考,希望他認真聽你說話,但又不是什麽都聽你的。我們不喜歡羔羊一樣的創業者。
20. 大家都在尋找風口,最重要的一點,你不能原地等待機會到來,你要有一個很好的團隊、能夠抓住機會很重要。
三、對商業模式的觀點
1. 作爲企業來講,最重要的還是生産好産品或提供很好的服務,并且能賣出去。
2. 就媒體的呈現形式而言,過去是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更流行,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滲透性更強,比如直播這樣新的技術,但是有一點萬變不離其宗,永遠是内容爲王。
3. 現在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更多趨向于在移動終端中看直播,而且未來内容會越來越短,因爲你不可能在很小的屏幕上去看很長的東西。
4. 誰也不知道,未來的媒體會演變成什麽樣、哪一種技術會主導我們的生活。但是有一點不會改變,就是人們會追求更健康、更開心、更幸福的生活方式。
生活的質量越高,效率越高,關鍵看哪一種技術能夠滿足人們對媒體的需求。
5. 在消費的時代,說到底,我覺得你要成功的話,一定盯住一個事,不管是衣食住行的任何東西,一定要把品牌做好,品牌跟質量、服務、品位緊密相關,同時把品牌當時尚來做,我覺得你一定能成功。
6. 做消費很難的一點,就是如何能以很快的速度規模化,同時不被競争對手複制。
因爲消費類的門檻相對比較低,它不像某一種技術不易模仿,衣食住行大家基本都懂,問題就是能不能很快的把它做成規模化,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7. 盡管市場、技術變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質不會變。最終,羊毛還是會出在羊的身上。
8. 專一并不等同于「單一」,而是指企業在某一領域具有深度挖掘和擴展産品或服務的能力。專一性決定了企業的主攻方向和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必有成就。
9. 純粹的技術并不構成永久的核心競争力。但是某一領域的技術壁壘 ( 如專利技術 ) 卻能在一段時期内保持企業的領先優勢。
此外,技術優勢會帶來生産效率以及生産成本的優勢,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就能夠獲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回報。
10. 雙創說得非常響亮,但是我們真正理解創新要看兩個事情,一個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一個是技術的創新。但是技術上真正有創新的項目非常少,有技術門檻的項目非常之少。
而商業模式的創新比比皆是,這樣反而造成門檻越來越低,成功的機會也變得更少。同時,隻要别人稍微做到一定規模就可能把你吃掉。
11. 商業模式是指企業提供哪些産品或服務,企業用什麽途徑或手段向誰收費來賺取商業利潤。
研究商業模式的意義在于:是不是個好生意?這樣的生意能夠持續多久?如何阻止其他進入者?這三個問題分别對應:商業模式、核心競争力和商業壁壘。
12. 商業模式誰都可以模仿,但是,成功者永遠是少數。優秀的企業關鍵是具備構築商業模式相應的核心競争力。
核心競争力的内容包含:股東結構,領軍人物,團隊,研發,專業性,業務管理模式,信息技術應用,财務策略,發展曆史等等。
13. 所謂的商業模式,說到底還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痛點和爽點,就是如何讓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有情調、更酷。
14.(好的創業團隊和創業者)除商業模式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能不能建立起一個能幹、應變能力和執行能力很強的團隊。
四、對投資的理解
1. 投資一個項目,除了看總體的大環境和方向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不是技術。
2. 除了健康的體魄外,投資人還需要有健全的心智,心态不好的話,特别容易影響别人的情緒,也影響你的判斷。
3. 我認爲投資不應該是錢越多,投得就越快,投的項目就越多。
4. 我覺得市場冷的時候,你永遠不要喪失激情以及對市場的信心,因爲這個時候可能是最好投資的機會。
市場冷的時候,你的心必須熱;而市場熱的時候,你必須要冷靜地看待機會。這是一個辯證的道理。
5. 我經常開玩笑說,好的投資人應該逆向思維。就像我們投的比較成功的案例,百度、騰訊、搜狐,都是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投的,因爲市場冷,大家都非常謹慎,所以對技術看得非常仔細,反倒結果比較好。
6. 一個好的投資公司,一定是要耐得住寂寞,有長期持有的打算,隻有這樣才能爲未來風口的出現做好準備。
另外,我一再強調人和團隊,必須保持學習動力,要學習新的市場,學習友商、競争對手的打法,找到自己發展的特色和套路。
7. 錯過肯定是很遺憾的事,但是投資行業本身就是個 " 遺憾 " 的行業。即使你投對了就會問自己當時爲什麽投少了,投晚了;賣早了,會問自己當時爲什麽沒有拿住。能理性地總結經驗,并減少這樣的遺憾才是最重要的。
8. 最後悔的不是沒投,而是退出太早,比如騰訊。但做投資的首先要有很好的心态,永遠相信未來會投出比别人更牛的公司。我們不能每天活在遺憾裏捶胸頓足,要向前看。
9. 打仗講究「快慢」的節奏,什麽時候沖鋒,沖了多遠後要停一下,都有講究。一個勁沖過去,到了拼刺刀的時候就沒力氣了。做投資也是一樣,要抓住機會,捷足先登,但有時又要慢一點。
10. 包容是很重要的一點,要吸引能人來,來了以後讓他們待得住,能夠産出很好的結果;而不是誰職位高、誰資曆深就拍闆說了算。
要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主動去找項目、搶項目,找到以後有一個很好的機制來讨論和溝通,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
11. 要樂觀看待結果。因爲投資是一個集體的決定,失敗也是集體的失敗,不能說因爲項目失敗而去怪罪某一個人,他已經很難受了。所以對于投資公司來講,能夠理性地總結失敗教訓是最寶貴的财富。
12. 如果隻想掙錢,風險投資甯願投資電影公司,也不會投資單部電影。原因很簡單,一錘子買賣,風險太大。而我認爲,對一個成長潛力無限的産業和市場而言,一定要敢于 " 走險 "。
13. 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資,隻琢磨 3 件事:一是市場,二是産品,三是管理團隊。實際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個項目進入的時機,還要觀察項目的團隊對資本的複雜态度。
14. 我們公司内部有一個統計,美國高級的金融界管理的人才,能夠做投資的有 120 多萬,而中國拼拼湊湊勉強可以夠得上同樣水平的不到 7 萬,能夠作 VC/PE 基金管理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15. 任何一個投資公司想要的是,創造一個很成功的公司。幫助這個公司上市,幫助其取得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然後我們退出。
退出以後,這個公司還要能夠持續地發展,不僅僅是給社會創造更多的财富,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才談得上成功。
16. 投資機會來自具有壟斷經營能力的企業,低成本兼并劣勢企業,擴大市場份額,降低産品生産和銷售的邊際成本,從而進一步構築市場壁壘,獲得産品的定價權。如果兼并不能做到邊際成本下降,就不能算是好的投資标的。
17. 從本質上來講,投資是一個理性的選擇。你作爲一個職業經理人管理 LP 的錢,LP 投你不是投情懷,是爲了賺錢。你的履約責任是要賺錢,而不是投情懷。
18. 作爲一個職業投資人,在我們做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把我們情緒化的東西摒棄。
19. 做投資蠻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有敬畏之心 ,要對我們的投資人 LP 要有敬畏之心,對我們投資的公司要有敬畏之心,對我們從事的事情要有敬畏之心。
20. 對人品的識别是永遠存在的一個課題。我們在行業裏做了 20 多年,比較難的就是看人,人是有隐秘性的東西,有兩重性,人又是可變的,所以對于人的識别和判斷,仍然是我們投資上很大的一個坑。
21. 做投資無非就幾件事,投哪個行業,哪種産品,以及主要還是投人。
22. 天花闆是指企業或行業的産品(或服務)趨于飽和、達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狀态。
在進行投資之前,我們必須明确企業屬于哪一種情況,并針對不同情況給出相應的投資策略。在判斷上,既要重視行業前景,也必須關注企業素質。
23. 對我們而言,投資是一個專業,想成爲百年老店,必然會在不同時代遇到不同挑戰。這個時代現在碰到的是新技術,投資者需要有好心态,需要能應變的團隊和策略,需要不斷學習。
24. 我一向以爲,要投資一個行業,一定要親自試水,否則永遠隻能在淺灘徘徊,無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終極挑戰和快樂。
而對一個行業的深入了解,也往往會成就日後投資的神來之筆。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在追求可觀的資金回報之外,不能放棄的,還有夢想和激情。
25. 做投資行業,心态非常重要。合夥人在一起,永遠保持一個好的心态,樂觀看待任何一種挑戰,去迎接它,把困難解決掉,沒有什麽是過不去的。
喜歡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大部分時候你都在學習新的東西,這本身就讓人保持興奮。
26. 做投資不是一個比體力的活,除了投資成績以外,基金管理者失敗的教訓對于管理基金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當下這種比較低迷的市場環境下。
最有價值的是他失敗的教訓,越有經驗的人,失敗的教訓越多,吃的虧越多,就要多分享。
參考資料:
1.《獨家對話創投教父熊曉鴿:科技公司如何成爲百年老店,是全世界的難題》,騰訊證券;
2.《" 風投教父 " 熊曉鴿的 25 條投資真經》,北大縱橫;
3.《IDG 資本熊曉鴿:這 20 多年來,衡量一個項目,我隻看這 5 點》,投資人說;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