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偉 / 文 随着近期金價上漲,黃金投資格外引人注目。多年來,筆者一直在尋找關于黃金定價的理論著作。但令人失望的是,并沒有找到一本清晰可信的著作,講清黃金的漲跌原因及漲跌周期。
1900 年,全球黃金大會确立國際金本位,距今已有 120 多年的曆史。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已有 50 餘年,而倫敦金市因報價操作嫌疑而改革其金價定價機制至今還不足 10 年。因此,金本位的影響尚未遠去,公衆對美元、歐元等信用貨币的信任也顯得相對脆弱。
從中國曆史看,黃金的貨币地位并不突出。中國長期使用銅銀複合本位制,且以銅爲主,故 " 銅錢 " 一詞得以廣泛傳播,同時曆朝曆代的官方鑄币标準多有不嚴不統一之處。而今日的中國擁有的黃金規模卻相當可觀。過去十多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産國。自 2009 年起,中國的黃金年産量持續保持在 300 噸以上,某些年份甚至超過了 400 噸,其中國産黃金一部分被收儲。居民對黃金也有天然的喜好。近年,國内年均黃金消費量維持在千噸左右,黃金來源當然也包括進口。筆者粗略估算,中國的公共部門和居民部門所擁有的黃金存量,可能分别都超過萬噸。這和中國經濟體量、國有金融資産和居民儲蓄相比,并不爲過。
當然中國央行所官宣的黃金儲備并不多,截至 2024 年 3 月末爲 7274 萬盎司,也就是 2000 多噸。這和美國的超 8000 噸黃金儲備相比,甚至和德法意等歐洲國家的黃金儲備相比,都不算多。考慮到人民币在國際儲備資産中占比尚不到 3%,以及國際金融秩序的霸權體系特征明顯,中國央行在國際黃金市場上持續兩年淨買入。鑒于國際治理的碎片化和區域沖突的頻繁發生,中國央行可能會繼續保持黃金淨買入的策略。同時,全球越來越多的央行也開始增加黃金儲備。
近期黃金價格緣何上漲?衆說紛纭,但絕大多數解釋是相當可疑的。有人說是擔心西方國家債務沉重,但債務累積非一日之寒,金價爲什麽不對債務累積作出持續反應?還有人歸因于俄烏沖突或哈以沖突,這同樣引發疑問:爲何黃金價格不是跟随事件即時波動,而是出現滞後的反應?還有人說是中國居民的儲蓄防禦需求大增所緻,這過度誇大了中國居民消費對金價的影響。在筆者看來,目前絕大多數解釋,僅僅是在黃金上漲後給出了馬後炮的各種說辭,經不住推敲。
在筆者看來,黃金價格上漲,源自美元數量和利率的變動。在國際貨币體系中,美元仍是主導性的角色,并且在過去十年如日中天。美國經濟學家特裏芬和麥金農都仔細研究過美元和黃金。麥金農指出,美元作爲世界貨币發行的基礎性因素,其過量發行往往最終将導緻通貨膨脹的全球性多領域傳導。次貸危機爆發後,美聯儲的資産規模增長了近 4 倍(從不足 1 萬億美元到接近 4 萬億美元);疫情沖擊後至今,美聯儲的資産規模增長了近 1 倍(目前約爲 8 萬億美元)。2022 年秋,人們誤以爲 2023 年美國将步入滞脹式衰退。2023 年秋,人們再度誤以爲 2024 年 3 月份開始美聯儲将啓動降息周期。實際上,美國的就業和消費數據非常強勁,今年年内可能沒有降息窗口。我們可能正處于一個 " 菜單改寫 " 的初期階段,其中貨币和信用擴張已經啓動了一系列變化。這種變化就像是餐廳更新菜單,各種菜品和飲料的價格作了重新标定,調整的先後和幅度各不相同。筆者觀察市場上的白銀、銅鎳、原油等商品,似乎都在逐步經曆這種價格調整的過程。
另外一個因素是,國際社會對美元 " 備胎 " 的熱情。國際格局在演變,美國似乎在尋找中國制造之外的 " 備胎 ",美其名曰 " 去風險化 "。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經濟體對顯而易見的美元霸權和金融制裁準備風險預案,尋找美元資産之外的、安全可信的 " 備胎 ",這種因素可能帶來了比特币和黃金的額外需求。
如果上述一主一輔因素影響黃金的邏輯成立,那麽黃金價格可能何去何從?比較次貸危機發生前後,美聯儲資産增長了近 4 倍,黃金上漲略遜于 4 倍;疫情至今美聯儲資産翻倍,那麽以疫情前的價格看,當下的金價上行仍是初步的。不僅如此,美國通脹的粘性越強,覆蓋了黃金、有色金屬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的 " 菜單改寫 " 就越持續。這會對美國股市、債市的走勢産生制約。
許多國内居民已加入購金行列,筆者認爲,對此需持冷靜的心态。回顧 20 世紀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當時國營大商場中的金飾品每克售價大約爲 80 元。那時,普通職工的月收入不足 40 元,而如今已增至大約四五千元。這意味着,當年的月工資僅能購買大約 0.5 克黃金,而現今則可購買約 8 克黃金。從長期看,黃金的價格周期不好預測。當下,除了飾品金、實物金和銀行的合同黃金外,個人投資者可選擇以黃金 ETF 爲主,該産品有多倍看多或看空的杠杆,且可規避本币彙率風險。機構投資者可選擇黃金生産流通的受益上市标的,或黃金期貨。
人們對黃金定價及其周期率的理解仍然有限,例如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初期,黃金價格不僅沒漲反而下跌。20 世紀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世界經濟經曆了大滞脹,并且東歐發生了劇變,但整個 20 世紀 90 年代,黃金價格一直低迷不振。因此,鮮見知名投資人熱衷于黃金。" 股神 " 巴菲特的名言是,甯可擁有田納西的農田,也不願擁有黃金。人類文明依賴于開放社會的自發秩序和自我擴展,當人們對合作互信、央行紀律和社會經濟未來命運産生悲觀情緒時,黃金的避險屬性才會熠熠發光。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