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一刻商業,作者 | 麥卡,編輯 | 以安
市場對京東的悲觀情緒仍在持續蔓延。
近期,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麥格理在内的多家機構,紛紛調低京東的股價預期。
從股價走勢看,京東股價自今年 1 月份以來一直處于持續下滑的趨勢,其港股股價還曾在 10 月 13 日遭遇今年以來最大跌幅。截止 10 月 19 日,其港股股價已經跌至 97.2 港元,9 個月内股價跌幅已經超 55%。
在三大電商巨頭中,阿裏美股總市值爲 2114 億美元,拼多多爲 1399 億美元,京東美股爲 407.33 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京東股價繼續跌下去,市值将被其他兩個平台甩得更遠。
京東美股股價走勢,圖 / 東方财富
過去半年,京東面臨着激烈的外部競争,經曆了組織大變革、戰略大轉向,在劉強東提出 " 低價是唯一性基礎武器 " 後,京東便展現了發力塑造用戶低價心智的決心,相繼推出百億補貼、自營免郵等,以吸引用戶和商家的加入。
京東并不缺乏危機意識,也試圖 " 革自己的命 ",但過去半年的探索,未見明顯成效。聲勢浩大的百億補貼,對于大盤并沒有比較大的拉動作用。這也導緻在經濟環境緩慢複蘇的當下市場信心有限,京東的股價持續下跌。
劉強東将京東的未來押在了低價戰略上,事實證明,新戰略的起效仍需更多的時間,也爲京東帶來了代價與風險,這無疑讓資本市場更加謹慎。
雙十一即将到來,京東将迎來一場硬仗,它此次強調低價、現貨和快速。這次雙十一,京東能真正重回增長嗎?
資本市場爲何不看好京東?
從大環境來看,随着國内消費複蘇,電商市場似乎逐漸走出低迷态勢。今年以來,京東深入布局百億補貼,試圖找回曾經一路上揚的用戶、營收增長。
但增量依舊難尋。京東的整體活躍用戶數從 2020 年就已出現增長放緩,據高盛研報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京東的 DAU 遠遠落後于淘寶和拼多多,淘寶約爲 4 億,京東則約爲 1-2 億。
同樣未見明顯起色的,還有營收增速。今年二季度,淘天集團的營收增速爲 12% 達 1149 億元,拼多多的營收增速爲 66% 達 522 億元,相比之下,京東的增速遠遠落後,核心業務零售增速僅達到 4.85%。
目前,京東零售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是在自有物流體系的支撐下,通過靠電子産品、家用電器商品拉動增長。
在消費疲軟的環境下,增長的關鍵,已經不在高單價産品上,但京東用戶對日用百貨等商品的購買意願不足,導緻部分品類出現負增長。
除此之外,京東直營業務也出現增速放緩,這一模式難以平衡 POP 商家和直營店的利益,不僅限制了京東平台上的商品種類,也限制了零售業務的發展空間。
此前,京東打通了 POP 和直營業務,摸索新的模式,但這無疑需要更長時間的摸索。
京東核心業務增長遠落後于競争對手的情況,可能還将持續。在分析師溝通會上,京東将三季度的零售收入增速,從低個位數調到了正負 1% 區間。
在京東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利潤略有複蘇,靠的是降本增效。京東已經進入發展穩定期,盈利能力觸及極限,未來想要進一步提升不容樂觀。
發展的瓶頸,需要新業務來突破,但過去數年,京東的轉型并不順利,生鮮超市等多項業務進展不順,這也引發了市場對京東未來前景的擔憂。
今年下半年,京東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京東集團 CEO 徐雷出于個人原因向公司辭職,許冉成爲繼任者;集團成立 " 創新零售部 ",整合七鮮、拼拼等業務成爲獨立業務單元;京喜拼拼将正式更名爲京東拼拼,重新殺入社區團購賽道。
再加上低價策略、深入下沉市場、加碼直播電商等。
種種動作,都是京東想爲自己帶來新的生機,但下行的股價,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困擾着京東。
雙十一,京東必須要打一場勝仗
即将到來的 2023 年雙十一,對于京東而言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考驗。
盡管電商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但頭部玩家的座次仍在變化,強勢崛起的拼多多,已經将京東擠下來,與阿裏的距離也在不斷縮小,三強後面還有抖音、小紅書在追趕。京東想要确保自己在電商市場的優勢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艱難。
此前 618 期間京東的種種策略,沒能改變二季度财報的頹靡狀态。透過接下來的雙十一,京東能否證明自己的新方向的正确性,并重新找回自身優勢,縮小與其他玩家的距離,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圖 / 京東官方公衆号
近幾年的雙十一,直播電商熱潮帶動了不少生意,但這是淘寶、抖音已經占據的市場,京東的直播電商業務既缺乏強号召力的主播,也需要吸納更多商家自播資源。
京東沒法将直播電商作爲着力點,隻能在别處下功夫了。
首先,今年雙十一,京東再次 " 搶跑 ",選擇在 10 月 23 日晚上 8 點正式開啓,比天貓雙十一的預售早了一天。
其次,京東将于當晚直接現貨開賣,還将大促的優惠規則改得更簡單了,滿減活動一般爲滿 299 減 50,預售取消了定金膨脹、尾款立減等疊加玩法。
近些年,電商平台的超長預售制越來越複雜,引發了大量用戶的不滿,同時,對消費者來說,電商大促本身也在失去吸引力。京東或許是希望通過改變雙十一策略,降低消費門檻,改變用戶消費。
不過,如果京東在弱化優惠規則的情況下,不能拿出和其它平台有競争力的産品定價,也很難實現雙十一的業績增長。
這意味着,雙十一大促期間,京東能否成功實施低價策略,将成爲至關重要的問題。
而雙十一這場仗,不隻京東備足彈藥。阿裏對今年雙十一的重視程度也肉眼可見。據澎湃新聞報道,淘天集團在天貓雙 11 啓動會上,把 " 全網最低價 " 定爲核心目标,包括三大行業發展中心和用戶、平台、直播等橫向部門,都将此作爲 KPI。
因此,這次雙十一,京東想實現 " 以低價換增長 ",也并不容易。
" 既要又要 " 難兼顧,京東能否下決心?
低價策略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幫助京東帶來用戶、銷量的增長,也會給京東帶來有關成本、效率、利潤的難題。
今年以來,京東力推低價策略,全面上線百億補貼,又在直播間宣傳 " 全網最低價 " 和單件包郵,以打造低價心智。
但與此同時,低價競争的影響,直接體現在了财報裏—— 2023 年二季度,京東的利潤率下滑到 3.2%,是過去 6 個季度的第二低;營業成本支出了 2465 億元,同比增長 6.4%,其中營銷費用支出 111 億元,同比增長 16.7%。
京東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銀,想要将價格打下來,但這場百億補貼的力度有限,京東既要追求低價競争,同時又要考慮成本、不能犧牲利潤。京東的倉配一體模式和物流固定成本,也決定了拼低價,很難拼得過拼多多。
圖 / 京東微博
據三言科技數據,雖然京東此次百億補貼的部分商品價格低于拼多多,但并未做到全部補貼商品都是全網最低價,同時,從參加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來看,京東方面的商品數量遠低于拼多多。
這導緻京東百億補貼并未在市場上引起較大反響,用戶也沒有将京東與 " 便宜 " 聯系在一起。
百億補貼最終實現的銷售額,并不能影響京東的業績大盤。據久謙中台監測的數據,3 月 29 日到 4 月 4 日,京東百億補貼周銷售額超過 6 億元,在大盤中的占比較低;其中,手機通訊、家用電器、電腦辦公三個品類,貢獻了超過八成的銷售額。
在劉強東此前的發言裏不難看出,京東的百億補貼不會一味打價格戰,而是以一種更穩健的方式,比如通過規模效應讓商家降價。另外許冉也曾表示,百億補貼仰賴的是平台、商家和供應商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說,未來的補貼費用并不全由京東承擔。
一方面,京東需要足夠多的商家加入,來獲得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京東在補貼和促銷上無法快速抓住用戶,那麽,百億補貼就很難吸引更多商家的加入。
如今,京東已經打破了自營和 POP 之間的壁壘,或許形勢也有逆轉的可能,中小商家的加入和驅動,才能讓百億補貼持續下去。
但目前而言,既要增長也要利潤很難兼顧,對于京東來說,今年雙十一能否打出效果,還是要看它的決心有多大。
在雙十一啓動會上,京東表示将拿出超過 20 億的補貼,用于爲直播、短視頻、新品商家提供流量扶持,并涵蓋百億補貼、廣告金激勵、降低扣點等各類費用減免。最終效果如何,還待觀察。
無論如何,這屆雙十一的低價比拼和補貼投入,将直接影響京東未來一段時間的流量和業務增長,以及平台低價心智、" 多快好省 " 形象的塑造。而低價競争所積累的平台優勢,将決定未來市場能否看到京東的新面貌,讓京東的估值得到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