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行業龍頭,2023 年中國重汽集團再奪重卡銷量、市占率 " 雙第一 "。但随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如要繼續保持目前的行業地位,變革已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AI(人工智能)時代,你不主動革自己的命,市場就一定會革你的命。"3 月 2 日上午,在中國重汽 2024 年度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作報告時,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道。
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重構研發體系解決 " 科技軟骨病 "
譚旭光的表态,源自中國重汽要用颠覆性科技定義全球商用車行業未來的目标。
當然,從技術端看,近兩年,我國的商用車行業正在經曆由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更高維度進階,這些技術對車企而言都意味着從 0 到 1 的跨越,當然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戰和機遇。
" 在今天 AI 大模型時代、大數據時代、新能源時代,我們必須審慎評價自己的研發能力。我們與世界一流标杆企業仍然存在着‘斷層’的技術差距。" 譚旭光說。
如何縮小乃至解決這些問題,顯然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同時身爲山東重工集團的掌舵者,譚旭光顯然深知研發對商用車産業鏈的重要性。
在 3 月 2 日的講話中,譚旭光開始就提到,在自 2018 年 9 月 1 日以來的五年多的時間中,中國重汽累計研發投入 150 億元,超過重組前 15 年的總和,建立起了國内外行業一流的協同設計、虛拟仿真、汽車電子與智能網聯等 5 大核心能力,徹底改變了中國重汽在科技創新上一直以來不舍得花錢、更不敢 " 燒錢 " 的守舊思維。
在譚旭光看來,對标世界一流,全方位推進研發系統重構,逐步搭建起全流程自主正向研發體系,曆史性解決了中國重汽長期依賴引進模仿的 " 科技軟骨病 "。
近年來,油價居高不下、運費持續低迷,人力費用上漲、時效内卷加劇等成爲運輸人的最大痛點。對中國商用車企業來說,在比亞迪都将觸角伸到商用車領域的背景下,在與國際對手的競争中,積極主動地技術創新顯然更爲重要。
"AI 時代到來了,不改變就滅亡!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接受新事物,絕對不能隻看熱鬧!絕對不能不懂裝懂!絕對不能隻懂不幹!" 譚旭光說。
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要齊頭并進
" 要主動擁抱人工智能,迅速落地商用車領域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面向 120 個全業務場景,率先研究 AI 大模型在智能駕駛、人機對話、生成式設計、預測性診斷等領域的應用,搭建起 AI 新科技工程體系。" 而對中國重汽集團而言,譚旭光也給出了明确目标:未來五年研發投入要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投入強度從 3% 邁向 5%,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中 30% 以上要用于前沿基礎研究、人工智能應用研究。
《汽車縱橫》雜志在近期的相關文章中稱,未來,商用車市場的競争将越來越集中在技術創新上。誰能掌握最新的技術,誰就能在市場競争中占據優勢。随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商用車将越來越智能化。智能化可以提高商用車的使用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物流行業的整體競争力。
除了主動擁抱 AI,從技術端看,商用車行業有傳統能源、新能源等不同技術路線。但對商用車企業來說,這可能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
" 新能源商用車業務要做好多元化布局,在突出‘新’字上狠下功夫,在跌宕更新的新能源技術路線上,找準自己的發力點,甯願多‘燒’一點錢,也要多儲備一些技術,絕對不能走錯路、迷失技術方向。" 譚旭光說。
然而,在新能源領域的創新,并不代表傳統能源就會徹底退出市場。在譚旭光看來,要辯證看待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新能源不是 " 百病都治 ",内燃機在未來百年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傳統重卡将會長時間存在。
" 我們不能跟着瞎忽悠、随風擺、當混子,要紮紮實實走好自己的新能源發展之路,實現新能源和傳統能源齊頭并進、相得益彰。在競争中,誰能笑到最後,誰就是王者。" 譚旭光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