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 / 文 12 月 4 日,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已經出現在工信部車輛生産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這意味着,依靠江淮汽車代工的蔚來汽車終于有了獨立生産資質,蔚來汽車的尾标将可以從 " 江淮蔚來 " 變成 " 蔚來汽車 "。
次日,江淮汽車(600418)發布公告稱,公司于當日接到安徽省産權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項目《競價結果通知單》,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爲資産一包、資産三包受讓方,其中資産一包的交易價格爲 16.66 億元,資産三包的交易價格爲 14.92 億元,合計爲 31.58 億元。
蔚來汽車以 31.58 億元的代價,收購了此前爲其代工的江淮汽車部分工廠資産。至此,主流三家造車新勢力 " 蔚小理 "(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分别通過收購或資産轉讓的方式,拿到了獨立生産資質。
相比于傳統生産燃油車的企業來說," 拿到生産資質 " 一直以來是新能源造車企業的 " 命門 ",也是企業需要邁過的 " 硬門檻 "。眼下,已經成立兩年以上、最火的跨界造車企業小米汽車,同樣因爲造車資質問題而備受業内關注。最後的 " 造車落地 " 也是通過北汽完成的。
需要明确的是,新入局企業想要獲得造車資質有三種方式,與有資質的車企合作代工;收購有資質的企業;自己獨立申請資質,其中自己申請資質時間周期相對較長。因而,市場上解決生産資質的方式主要是前兩種。
在早期,新能源車企在沒有生産資質和生産經驗的情況下,爲了能夠盡早實現量産獲得先發優勢,大多數都選擇代工模式。比如,海馬汽車爲小鵬汽車代工;力帆汽車爲理想汽車代工;東風悅達起亞爲高合汽車代工;江淮汽車爲蔚來汽車代工……
2015 年 6 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出台《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首次對新能源汽車生産準入的 " 雙資質 " 進行規定,即新建新能源車企需先經過發改委的 " 投資準入 ",其次要經過工信部的 " 企業及産品準入 "。此後,新能源汽車生産準入監管政策根據市場情況不斷調整優化,但始終未脫離 " 雙資質 " 的審核框架。
" 雙資質 " 的規定要求造車企業本身也應具備相應的造車資質。再加上 2017 年 6 月國家發改委停止了汽車生産資質的發放,這也意味着代工模式很難繼續下去,新入局的造車企業隻能通過收購有生産資質的車企拿到生産資質,或者讓有生産資質的企業轉讓生産資質,後者其實也相當于收購。
爲了取得 " 造車資質 ",各家新能源車企可謂是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017 年,威馬汽車收購黃海汽車,取得了 SUV 和 MPV 的生産資質,同一年收購中順控股有限公司拿到了另一張資質;2018 年,理想汽車以 6.5 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力帆汽車 100% 的股權,取得了制造汽車的資質;2020 年,小鵬汽車收購廣東福迪汽車獲得生産資質……而哪吒汽車則是爲數不多的、取得獨立生産資質的車企。
蔚來作爲主流造車新勢力企業中最後一家告别代工模式、獲得獨立生産資質的企業,解決了過去的遺留問題,同時加速了新能源車企代工模式的終結。
從蔚來的産品和生産來看,當蔚來汽車的尾标将從 " 江淮蔚來 " 變成 " 蔚來汽車 " 時,這也預示蔚來汽車自己将對汽車生産環節的把控能力更強,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經營風險和制造成本。12 月 5 日,蔚來創始人李斌在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上也表示,如果蔚來的汽車完全由自己制造的話,制造成本會下降 10%。
不過,在 " 拿到資質不一定能成功,但拿不到資質必然走進終局 " 的準入機制下,是否需要放寬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對這一問題仍需思考:在大量資金放在購買 " 準入資格 " 的情況下,也會占用企業的現金流,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的長遠發展。
(作者系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