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闆日報》1 月 1 日(記者 餘佳欣)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再掀熱潮。近日,億航智能宣布,首批完成适航認證的 EH216-S 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分别在廣州、合肥兩座城市完成商業首飛演示,其表示,這标志着 EH216-S 在當地景區将開展常态化空中商業飛行。
深圳、合肥、廣州市黃埔區等發布 eVTOL 相關政策,加速推動 eVTOL 落地。同時,廣州開發區交投集團與廣州産投資本共同組建設立廣州開發區低空産業創投基金,基金目标規模 100 億元。
從一級市場來看,據财聯社星礦數據顯示,回看 2023 年全年,共有 8 家 eVTOL 企業獲融資,累計公開融資金額超數億元。
展望 2024 年,随着 eVTOL 領域迎來政策、市場多點開花," 空中的士 "、" 飛行汽車 " 的願景還有多久可以真正成爲現實?其商業化前景如何?未來藍圖又将如何繪制?
▍多地政策加持低空經濟
2021 年 2 月," 低空經濟 " 概念首次從國家戰略層面被提及。《國家綜合立體網規劃綱要》提出," 構建城市群内部快速空中交通網絡 ",并 " 發展低空經濟 "。
而後,"eVTOL" 概念日漸被官方提及。其中,2023 年 10 月,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電動通航飛機投入商業應用,eVTOL 實現試點運行,到 2035 年建成具有完整性的綠色航空制造體系,新能源航空器成爲發展主流。
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一次釋放出明晰信号: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被列爲若幹戰略性新興産業。
據不完全統計,2023 年以來,累計有十餘個省份将 " 低空經濟 ""eVTOL" 等相關内容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在此熱潮下,2023 年,廣東、安徽、江西、海南等地後舉辦了低空經濟相關的發展論壇、研讨會等。
其中,深圳市于 2023 年首次将 " 低空經濟 " 概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制定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法規,打造全國首張 1.4GHz 低空經濟通信專網。
2023 年 12 月 26 日,深圳寶安啓用全國首個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城市空中交通運營中心,該中心将與億航智能、鵬城之翼合作開通全國首條 eVTOL 短途觀光航線。
兩天後,2023 年 12 月 28 日,深圳市七部門聯合印發《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 其中提到,加快推動載人 eVTOL 等低空航空器産業化。對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 eVTOL 航空器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型号合格證和生産許可證并在本市經營的低空經濟企業給予獎勵,其中 eVTOL 航空器 1500 萬元,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 500 萬元,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 300 萬元。每個企業每年資助不超過 3000 萬元,同一型号僅獎勵一次。
就在同一天,2023 年 12 月 28 日,合肥市政府發布《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其提出,計劃在 2024 年基本建成駱崗低空融合飛行試驗片區,2025 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 低空之城 "。
據合肥市人民政府官方發布,目前合肥低空經濟已集聚企業 60 餘家。2023 年以來,其已與億航智能、時的科技、零重力飛行工業等 eVTOL 公司達成多項合作。
此外,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也相繼爲低空經濟産業制定了 " 低空十條 " 專項扶持政策。
▍一級市場 eVTOL 企業融資熱
據了解,eVTOL 市場于 2021 年開始逐漸受到資本青睐。融資規模來看,2021 年 10 月,小鵬彙天 A 輪融資以 5 億美元的融資額度位居前列,投資方包括高瓴創投、IDG 資本、紅杉中國、五源資本、鍾鼎資本等一衆頭部機構。
2023 年以來,據财聯社星礦數據顯示,一級市場共有 8 家 eVTOL 企業獲融資,其中,沃飛長空、零重力飛行工業在近半年内獲得兩輪融資。
以最近的一筆融資來看,2023 年 12 月 13 日,沃飛長空完成 A+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中科創星、華控基金、華西金智投資、四川鋒翅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空港資本、蘊盛資本、海睿資本 7 家機構參與,其成爲 2023 年參與機構最多的一筆融資。
目前,按照技術路線劃分,eVTOL 主要可分爲多旋翼、複合翼、傾轉翼等,其在飛行速度、載荷和技術實現上都存在差異。
其中,億航智能、小鵬彙天等企業以多旋翼技術爲主,沃蘭特主攻複合翼技術,而時的科技、沃飛長空則是傾轉翼的代表企業。此外,零重力飛行工業則對外聲稱三代技術路線都有涉及。
從競争格局來看,《科創闆日報》記者注意到,其中不乏有車企布局。其中,2020 年,小鵬汽車控股彙天科技,即現在的小鵬彙天,正式開啓飛行汽車商業化道路。與此同時,吉利在 2017 年 12 月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 Terrafugia(太力飛車),并于 2020 年 9 月成立沃飛長空。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24 年城市空中交通的全球市場空間将達 1 萬億美元,2025 年預計有望達到 9 萬億美元。市場研究和顧問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顯示,未來五年,eVTOL 預計将以 46.2% 的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增長。
▍ " 空中的士 " 何時真正到來
在政策和市場的助推下, eVTOL 行業迎來快速發展。
進度方面,不少企業披露 2025 年将是處于量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中,2023 年 10 月,時的科技 E20 eVTOL 完成首輪試飛。時的科技創始人兼 CEO 黃雍威在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 時的科技 2024 年将進行載人飛行測試;預計 2025 年将生産量産機。如若 2026 年順利完成适航取證工作,之後我們的客戶便可以開始運營這架飛機了。"
與此同時,小鵬彙天、追夢空天創始人都曾公開表示,預計 2025 年實現量産或交付。
适航認證被認爲是 eVTOL 商業化的前提。2023 年,億航智能自主研發的 EH216-S 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頒發型号合格證(TC),這亦被視爲行業的重要事件之一。天風國際證券對此表示,其或爲中國乃至全球創新型 eVTOL 的适航認證樹立重要标杆。
" 适航證是從産品研發到商業應用階段的一個重要關口,也可以說它是區分産品和商業運用的一個分水嶺。适航證之前是屬于産品研發階段,核心的目标是把無人機造出來,那麽進入商業運營階段之後,就是把無人機賣出去、用起來。" 民航專家林智傑向《科創闆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适航認證仍是個難題。目前,除億航智能先行一步外,其他 eVTOL 相關企業仍在探索階段。時的科技 E20 型号和沃蘭特 VE25-100 型号合格證申請處于被華東民航局受理階段。
林智傑進一步解釋稱:"eVTOL 是一個全新的産品,它的整個适航認證的大綱都是全新編寫的,局方也沒有相關的認證經驗,所以需要雙方共同的研讨摸索才能完成。"
林智傑還表示,适航證的頒發,并不能說是具備了商業運營的資格。" 目前拿的是型号合格證,後續還有兩個證要拿,包括 PC(生産許可證)和 AC(單機适航證)。"
除适航取證外,時的科技創始人兼 CEO 黃雍威曾向《科創闆日報》記者分析表示,在供應鏈方面,由于我國航空事業起步晚于歐美,對于飛控系統、電機等産品,企業尋求本土化發展存在一定難度。
" 進入商業應用階段還需要破解很多的難題,比如:産品實際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運行空域的申請,包括起降場所等;以及 eVTOL 最适配的應用場景的考量等。" 民航專家林智傑進一步對《科創闆日報》記者表示。
對此,時的科技創始人兼 CEO 黃雍威認爲,"eVTOL 商業化并非一開始就‘滿天飛’,這可以說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回歸到商業落地的本質,逐步從示範效應,發展至多條航線運營,再到最終大面積鋪開。"
天風證券分析師孔融則認爲,全球範圍的 eVTOL 發展将沿循從載物到載人、從郊區到城市、從特需到日常、從公共服務到商業化運營的發展方向,有望創建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空中智能交通生态體系。
(科創闆日報記者 餘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