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 AI 時代地圖該有的樣子。
近日,國民出行應用高德地圖 v15 新版正式發布,服務能力廣度全面擴展,覆蓋廣大無人區、無路區以及無信号區。體驗全維升級,六大功能:車道級領航、北鬥衛星無網導航、衛星救援、3D 立體世界、AI 領航員、性能提升,每一項都把地圖導航體驗帶到了新高度,其中多項功能更是把最前沿的 AI 黑科技裝進了手機、封裝到了地圖,展現了 AI 時代還有的樣子,也彰顯了地圖行業領導者該有的方向引領。
最重要的是,這些功能不僅是高德地圖作爲行業領導者,對導航地圖天花闆的又一次向上捅破,把多項隻有在最先進、需要額外付費購買的 AI 功能裝進了手機,而且繼續卷剛需、卷救命功能,向無人區拓展服務。真是應了那句話:問你需要什麽的,不是真正懂你;真正懂你的,從來不問你需要什麽。
其中最受矚目、最受期待、反饋最強烈的,莫過于——北鬥衛星無網導航、衛星救援、車道級領航和 3D 立體世界等功能。
高德新版地圖:全新功能和全新體驗?
衛星無網導航和衛星救援,核心是與另一大中國核心基建技術北鬥衛星聯動。這也是高德與北鬥一直以來密切合作的延續,主線是用科技的方式解決極限場景的出行體驗。
當用戶進入無網絡服務區域,不僅能夠基于北鬥衛星定位,實現導航體驗的持續服務,還能在用戶進入無路區等極限場景時,可以根據高德提示全程記錄足迹,戶外遇險時可以發出包含精确定位的有效求救信息,進而救援隊獲得求救者的準确位置和軌迹信息,大幅提升救援效率。
這個新功能,無疑是對自駕出遊、戶外越野,都是從無到有的安全普惠,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過去,不論是自駕出遊還是戶外越野,安全保障都是一項必備但又成本不低的重要事項,甚至需要跟随專門車隊,配備專業對講機、衛星電話才能出行。但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普及、家庭汽車保有量提升,自駕越野出遊,成爲家庭出行新選擇。
剛結束的暑假,西北大環線、318 進藏,熱度一浪高過一浪。試想一下,在新版高德加持下,以後你隻需要手機,就能實現無網導航、衛星救援,出遊路上更省心也更安全。這不僅是自駕越野體驗上的質變,也在把導航地圖用技術卷到新高度。
同樣的體驗質變,也發生在車道級領航和 3D 立體世界帶來的升級中。
車道級領航。顧名思義,就是在導航過程中 " 領着 " 用戶高效通行。在過去,高德用戶所熟悉的是駕駛導航中,地圖會不斷提醒你前方攝像頭、匝道出口等 " 固定 " 信息,但車道級領航,卻能在導航過程中,結合路況、你所處的車道,幫你開啓 " 天眼 ",規劃指引一條最快速最高效的 " 活 " 路線。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曆,前方就要駛出環路下匝道,但臨近了才發現已經很難變道,甚至還有違章和事故風險。然而有了車道級領航,高德會根據你的導航目的地和路線、路況,更早給出車道級路線推薦——當你還在質疑爲啥提前 2 公裏就讓你變換車道保持右側第二車道行駛時,到了匝道口才會由衷感歎技術帶來的 " 上帝視角 " 的便利。
實際上,對于不少智能汽車和智能駕駛用戶,領航并不陌生,NOA(高速領航輔助駕駛)技術早幾年就已經成熟落地,在高速環路等路況場景中,智駕系統自主感知、決策,按照導航目的地設定,自主變道、超車,實現高速和環路上的 " 脫腳 " 體驗,目前也被進一步在城市開放路況中應用。
但對于最廣大的用戶,NOA 不僅需要換車,還可能面臨額外付費,成本花費之巨,普及門檻非常高昂。
而高德車道級領航,卻能在不額外增加成本、不用換手機,甚至功耗性能不改變情況下,通過簡簡單單 APP 功能升級,帶來了所有用戶實實在在的便利,開車上路,可以更加輕松地專注在路上,跟着導航就能高效到達目的地。
該功能也是地圖導航領域中的全球首創,其最大特點是實現 " 超視距 " 感知,比肉眼看得更遠,且不受傳感器限制,穿透前後左右車輛,極大擴展感知範圍,幫車主 " 看見 " 下一刻的道路情況并提前給出行車建議。
汽車拉力賽和相關影視作品如《飛馳人生》中副駕位置上的 " 領航員 " 角色,在高德這裏變成了每個人都能使用的功能,而且是車道級的。
有意思的是,領航員這個角色在高德地圖并不冷冰冰。在新版本中,AI 領航員也被正式推出,基于 AI 大模型技術,多位 AI 領航員,可随心定制聲音、形象、性格,爲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情緒價值。
智能汽車中重要的另一項體驗——智能座艙,也被高德地圖這樣集成了。
最後,還有輻射更多用戶、覆蓋更日常、更高頻的 3D 立體地圖。如果說不是每一位高德用戶都是車主、駕駛員,有開車導航需求,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圈,山河湖海、店鋪信息、吃喝玩樂設施栩栩如生,一眼就能辨别立體方位,一目了然看清店鋪位置及樓層信息。
對多數人來說,熟悉的周邊地點自然不在話下,但你是否也有過來到某個地方打開地圖查找附近地點周邊的經曆?或者去一個層高樓密的商場赴約時,被搞得暈頭轉向,找個店鋪費時耗力?
3D 立體地圖正是爲這樣的場景而生,現實世界到手機地圖上,宛如遊戲裏一個個 " 小地圖 "。 高德用一套最前沿的技術,打造了一個抽象逼真的城市,通過一張圖全自動建模、抽象還原,即可生成立體圖像,360 度旋轉查看,核心地标商圈都已經實現了覆蓋。
而且城市細節也被逼真還原,場景支持多視角查看,能夠自由縮放、移動、旋轉地圖,身臨其境地看清世界每個角落。
在你到達目的地商場,立體地圖能幫你快速識别方位、準确指引立體位置,而你隻是想查找附近吃喝玩樂信息時,立體地圖又把可達圈按照時間切分:5 分鍾可達的、10 分鍾可達的、15 分鍾可達的……既方便又充滿生活趣味,仿佛宇宙裏對一個個 " 光年之外 " 外星的探險一樣。
或許随着高德可達圈不斷深入人心、便利日常," 分達 " 也會成爲全新計量單位,作爲周邊附近描述的新世代表達——
" 嗨,咱周末約 XX 廣場聚聚吧,你我都是 10 分達~"
而一旦形成這樣的 " 成語表達 ",也意味着新技術、新産品,實現了普惠和平權,凡有飲水處皆能歌柳詞。
是的,新版本高德一系列新功能背後,都有一系列最前沿的領先技術。
領先的産品功能背後,是領先的前沿技術
比如無網導航和衛星救援,背後除了北鬥基建之力,還有高德在多項核心技術上的融合,背後核心技術邏輯簡單卻不容易實現,需要融合衛星科技與人地大數據,突破無網、無路、無參照的極端場景,需要把地圖廠商、手機廠商和衛星通信運營商之力三合一。
此外,高德新版本的衛星救援能力,也區别于傳統的三角定位技術,它直連北鬥衛星記錄用戶在風險區域内的軌迹,用戶随時可以根據軌迹原路返回,當遇到危險求救時,基于北鬥定位和連續軌迹,也能爲求救施救提供最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方案。
同樣的技術積累和能力突破,也體現在車道級領航功能,其媲美的就是最前沿的智能駕駛體驗,背後同樣是自動駕駛技術中最關鍵的感知模型能力。
據高德方面透露,應用了自研的時空感知模型,該模型融合多元動态數據,實時計算并爲用戶給出最高效路徑推薦。
在自動駕駛中,當前被談論最多的是 BEV 模型(鳥瞰圖 Bird's Eye View,簡稱 BEV),但 BEV 模型主要依賴于車端搭載的多個傳感器數據,融合了包括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的感知反饋,以獲得全面的環境視圖。
而高德的時空感知模型,則有更全局的維度,超越了車端本身,可以從 " 上帝視角 " 開天眼。
基于包括車道級網絡覆蓋、基于北鬥的高精度定位信号、大數據、時空計算等多項關鍵技術的融合,高德時空計算引擎能夠還原實時的交通環境,進行千億級的秒級計算,通過高效的時空索引預測未來位置。
集成到功能上,最核心的技術能力就是超視距,可以比人的肉眼和智能車感知半徑更遠,無形中幫用戶擴大了感知範圍。
在自動駕駛領域,感知能力是因,規劃決策能力是果,感知能力越強,規劃決策給出的預測未來時間就能越長。
而高德的自研時空感知模型,目前能夠預測未來 30 秒的行車建議,提前給到車道提示。如果光比較這一時長,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是第一梯隊水平,在地圖和導航領域,毫無疑問就是絕對領先的地位。
實際上,這種領先也是勢能作用下的持續領先。
時空感知模型對于高德車道級領航産品的驅動,并非一蹴而就,經曆了三大階段:
車道級導航(車道級的導航體驗)
車道級安全預警(車道級預知前方情況且告知用戶)
車道級領航(車道級預知前方情況且告知用戶做出變道決策)
其中車道級導航階段的紅綠燈推演,讓開車導航更爽更從容,被誇贊過一波,成爲了當今手機地圖和車機地圖的标配;另外車道級安全預警,更是在之前被熱搜熱議,讓網友直呼 " 救命的功能 "。
時空感知模型之外,3D 立體地圖背後則體現的是最前沿的 3D 建模和圖像處理技術,即 3D GPT 地圖技術。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s,即生成式預訓練模型,被 ChatGPT 引爆後成爲了全新的 AI 模型範式。
在高德 3D GPT 技術中,則在 3D 建模領域,應用了 GPT 範式,可以更高效處理和渲染複雜的 3D 場景。這也是綜合實力的體現,因爲拆開來看,需要在 3D 建模、圖像處理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地理信息 GIS 技術、渲染技術等方面的全能。
這種全能,最近也在 3A 遊戲大作《黑神話 · 悟空》的火爆出圈中,得到了更廣泛傳播,但或許少有人意識到,這麽快就在地圖産品中,再次感知到 3D 建模、渲染技術等帶來的體驗沖擊。
更難能可貴的是,3A 遊戲大作對底層硬件有硬要求,但地圖産品因爲人人可用的潛在普惠要求,還需要在性能和功耗上下功夫,在高德 3D GPT 中,包括自回歸模型、壓縮技術、神經渲染、存儲和傳輸等技術也得到了應用,最終實現了細節高逼真、實時切換、360 維度查看等能力在不同設備上都有良好的用戶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3D 生成也被視爲 AI 在視覺領域下一階段的風口所在,全球範圍内前沿科技第一梯隊玩家都在你追我趕,距離 "ChatGPT 時刻 " 不遠了。
高德則在産品中應用 3D GPT 技術,然後又在用戶反饋中進一步實現技術模型的打磨。
這種用戶參與叠代的範式,在高德技術演進中并不陌生。
一直以來,高德就是以穩定出色的技術和産品赢得了規模第一的用戶,然後又因爲規模第一的用戶反饋,形成了可靠可信的大數據決策參考。
最早如事故通報共享、擁堵提示,到現如今車道級安全預警、車道級領航,都是我爲人人、人人爲我展現出的用戶壁壘。
越好用越多人用,越多人用越好用,飛輪閉環,民心所向,無人能與争鋒。
AI 時代地圖該有的樣子
自 ChatGPT 推動生成式 AI 狂飙突進以來,關于 AI 如何重塑世界、重寫應用、重構産品體驗的讨論一波接一波。
對于地圖導航,有暢想,有反饋,但真正給出産品交卷的,高德是當仁不讓的玩家,也是持續領先、持續推動體驗升級的玩家。
在新版本叠代帶來的功能和體驗中,高德展現的就是 AI 時代地圖可以有的樣子,或者指明了未來演進的方向。
但則 AI 時代地圖,不應該是應用了最前沿技術、最強大模型能力,更應該是技術爲産品功能服務、爲用戶服務,讓用戶可以像 " 傻瓜相機 " 一樣按下快門即可使用。
同樣在新版高德中,功能背後的技術如何前沿、硬核、高深,或許官方都不會強調,最後給到用戶的就是出行中車道級領航讓駕駛效率更高、3D 立體世界讓地圖上的信息活起來、AI 領航員讓你在旅程中有了私人定制的夥伴。
最高深的技術,最簡單的使用,最好的體驗。
這樣的境界,說易行難,背後展現的是高德在技術研發上十幾年如一日的投入、在交通出行上日積月累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用戶體驗敏銳而極緻地滿足。不僅僅是新技術浪潮帶來的動能,還是曆經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時代積累的勢能,這才是始終領先、持續領先的核心原因。
當然,高德領先的 " 道路千萬條 " 中,最核心的那一條始終不變——用戶至上驅動的技術平權。
新技術會帶來新體驗,但往往也需要新設備來适配。但在每一波新技術中,高德強調和追求的一直是 " 技術平權 ",不需要用戶更換手機、升級設備,就能體驗到最前沿技術帶來的全新體驗。
用戶過不來,就讓山過去。
這往往要投入更大的研發成本、解決更大的技術挑戰、完成既要也要還要的任務,展現的是有擔當、負責任的技術派。
這是 AI 時代地圖該有的樣子,也是 AI 時代地圖玩家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