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競手機,或許最先浮現在大衆腦海的品牌,是黑鲨。
作爲國内最早進入電競賽道的手機品牌之一,黑鲨手機憑借對移動遊戲體驗深度優化,俘獲了玩家們的芳心。在風頭最盛的 2020 年,黑鲨在專業遊戲手機領域,獨占 72% 的市場份額。
近期,黑鲨推出了兩款新産品——黑鲨 S1 Pro、黑鲨 S1 Classic。與大衆所期待的不同,這兩款産品并非智能手機,而是智能手表。
(圖源:黑鲨)
宣傳海報中,黑鲨智能手表帶來了「電競健康」這一新潮概念,另外,還加入了當前最熱門的 AI 大語言模型。但無論怎麽看,智能手表與電競,要牽扯在一起還是略顯勉強。
去年那場「收購鬧劇」後,黑鲨一直遊離于大衆視野之外,而黑鲨智能手表的發布,似乎重新吸引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這一次,會是黑鲨回歸的信号,還是離開智能手機市場後的掙紮。
自品牌誕生以來,黑鲨的設計語言就給廣大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綠色爲主色調,混合濃重的機甲風格,頗有一番高達戰士的風味。
黑鲨 S1 Pro 延續了黑鲨的造型風格,1.43 英寸的圓形視網膜屏幕外,是粗曠的「機甲」風外殼,表盤上十分搶眼的四顆螺絲釘,透出一絲不拘小節的意味。當然,這與當前大多走極簡風、典雅風的智能手表相比,還是有幾分特色的。
這款手表主打兩個新功能,一個是引入了文心一言,利用 AI 回答用戶問題,還能自動推薦表盤搭配。另一個,則是更符合品牌調性的「遊戲健康」模式。從介紹來看,該模式主要是幫助玩家記錄在遊戲過程中的心率、壓力,以及遊戲時長,給出具體的健康分析。
不過,對于大部分智能手表而言,記錄這些健康數據壓根不算什麽難事,尤其是一些高端款機型,幾乎能實現全天候心率、壓力檢測與分析。聽起來,「遊戲健康」有些僞概念。
黑鲨 S1 Classic 則是黑鲨 S1 Pro 的減配版本,設計回到極簡風,不支持文心一言,續航從 15 天縮短至 12 天,售價則是比黑鲨 S1 Pro 的 449 元便宜 100 元。而像是健康部分的功能,兩者幾乎沒啥不同。
事實上,黑鲨這兩款智能手表還是有一定的性價比,像是 NFC、來電通話、長續航等特性,都是選購該類産品的消費者會注重的部分,而 IP68 防塵防水、AI 等一些小特色功能也俱全,結合其 500 元以下的定價,還是相當誘人的。
但目前,智能手表已經成爲各家手機廠商智能生态中的一環,幾乎很少會有消費者跳脫自己的智能手機去選擇其他品牌的穿戴設備。黑鲨要想靠智能手表重新打通品牌市場,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017 年,随着移動遊戲市場逐漸壯大,各品牌也看到電競領域在智能手機品類發展潛質,朝着這一方向開始發力。但最先成功的,是成立不久的黑鲨。
黑鲨與小米相互配合,前者在硬件技術上深度研發,後者則是打通了渠道商、供應鏈,甚至主動承擔了系統級的優化。在雙方關系最緊密的時期,玩家們能在小米商城裏購買到黑鲨手機。
不僅如此,爲了讓黑鲨對得起「電競手機」的稱号,小米将高通骁龍 855Plus 芯片的首發機型定在黑鲨手機 2 Pro,而不是當家旗艦小米 9Pro,,足以看出雷軍對黑鲨的重視。
但很可惜,電競手機這塊「蛋糕」沒能做大,投入資源與所得利潤完全不成正比,雙方都開始失去信心。2021 年,黑鲨開啓了 VR 項目,紅米進軍電競市場,一段傳奇佳話開始分崩離析。
黑鲨手機從 VR 項目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進入生命倒計時,隻是騰訊的入局,讓其加速滅亡。在經曆那一場「收購鬧劇」之後,黑鲨的手機部門遣散了 80% 的員工,幾乎無法繼續研發新項目。
于是,黑鲨今年并未發布新一代黑鲨手機,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新産品,但好消息是,黑鲨沒有離開電競賽道。
除了新發布的兩款智能手表之外,黑鲨還同時發布了一款爲 iPhone 設計的 MagSafe 磁吸充電寶,設計依舊是一股濃濃的「黑鲨味」。有趣的事,小雷還在黑鲨手機的旗艦店鋪裏發現了 iPhone 15 系列的專用鋼化膜,盡管依舊賦予「電競」的名号,但看起來和市售的鋼化膜也無兩樣。
而在黑鲨熟悉的領域裏,遊戲手柄、散熱背夾、快充套裝等電競屬性拉滿的配件,銷量也十分可觀。或許,黑鲨也像離開了魅族的魅藍一樣,專注與電競相關的配件市場,結合其品牌長期以來的市場說服力,能有更長久的發展。
電競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狂奔了一段說不長不短的時間,但如今的戰局,已經十分明顯了。
以筆電領域爲例,輕薄本、商務本和遊戲本之間,最顯著的就是性能上的差異,性能的強弱,決定了這些筆電的具體受衆群體。譬如說,一台輕薄本,是絕對不會被用戶指望能流暢地運行《賽博朋克 2077》這類 3A 大作的。
但智能手機不同,SoC 是綜合體驗,除去最直觀的 CPU、GPU 性能之外,ISP、NPU 計算能力,也根據等級劃分。旗艦手機能直接搭載當前最新最強的旗艦級芯片,那麽綜合表現一定不會太弱。電競手機,似乎占不到優勢。
縱觀整個市場,電競手機由始至終都是小衆品類。數據顯示,2022 年 1 月至 9 月遊戲手機累計銷量約 320 萬件,累計銷售額約爲 76 億元,而同時期智能手機的總銷量爲 1.29 億台,占比還不足 5%。
不難看出,對電競手機有需求的消費者并不多,尤其是在旗艦手機開始堆砌散熱材料後,極限性能表現比從前更好,遊戲内幀率更穩定。此外,旗艦手機往往體驗更全面,例如影像配置,一直都是完勝電競手機的部分。
廠商們的态度也很明顯,聯想旗下的拯救者電競手機暫停業務、華碩的 ROG Phone 也還未見新款披露,隻剩中興手機的紅魔仍在堅持。
結合衆多因素來看,即便黑鲨手機沒有經曆那場兒戲的「收購鬧劇」,一直處于單打獨鬥狀态的黑鲨,也難以在電競手機市場繼續發展。目前,黑鲨仍在電競賽道上,但推出了不少周邊配件,也算是迎合市場的妥協方案。
在 Redmi K60 Pro 發布後,盧偉冰曾發出狠話:2023 年電競手機注定要消亡。這句話雖然隻驗證了一半,但也足夠看得出電競手機這一品類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搖搖欲墜。即便智能手機市場和消費者都可以不需要電競手機,但與電競相關的周邊配件,可是一盤好生意,這也是黑鲨正在做的事情。
曾經的電競手機「一哥」跑去做智能手表,黑鲨的發展不免讓人感到惋惜,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電競的需求暫未崩塌,隻是換了一個方向前進。
早前,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發布了《2023 年 1-6 月中國遊戲産業報告》,數據顯示,遊戲用戶規模達到 6.68 億人,同比增長 0.35%,達到曆史高點。雖說電競手機這一品類不那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仍能在其他賽道上奔跑。
在未來,黑鲨可以繼續朝着配件方向發展,推出例如電競平闆、散熱手機殼,繼續完善遊戲 TWS 耳機等産品,在新的領域裏延續「電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