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劇火了。
去年《狂飙》《漫長的季節》《風吹半夏》,年底的《繁花》。
而這一部年代劇的排頭兵。
等了快 4 年,續作這才來了——
大江大河 3
過往兩部 Sir 都說過,作爲一部主旋律劇集,不但取得了 8.8 的高分,續集也同樣 8.8 分沒拉胯,這本身就是個奇迹。
而這一次,正午陽光攜原班人馬再度歸來。
王凱、楊爍、董子健。
時間來到了 1994 年,這是南巡講話之後,國企改革之初,看起來,他們又要開創一段新的神話。
但。
讓人意外的是,劇集播出,卻有很多觀衆覺得,他們 " 變了 "。
尤其是王凱飾演的角色。
很多人指責其 " 人設崩塌 ",以至 " 一股《縣委大院》的味 "。
真的如此嗎?
Sir 一口氣看了 12 集,不得不說," 變 ",确實是 " 變了 "。
但有些東西,它不會變,也不能變。
01
作爲一部主旋律劇集,爲什麽《大江大河》會受到那麽多的好評?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
與時代共振。
故事從 1978 年說起,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交代了三類人的三條不同道路。
宋運輝(王凱 飾),相信技術和科學的理想主義者——
作爲一個沒有背景、不通人情的學霸,他投身到了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從一個農村畢業的大學生,爬升到了工廠的實際掌控者,十幾年裏浮浮沉沉,尊重科學,尊重真理。
他的特點是 " 傲 "。
這從他一出場就能看得出來。
1978 年高考恢複,宋運輝分數位居全縣第一,但因爲家庭成分,他的錄取通知書被革委會扣了下來。
怎麽辦?
倔強的宋運輝不服氣,在革委會工作的院子裏,宋運輝一遍又一遍背誦《人民日報》的社論:
關于 1978 年高考中央文件指出
招生主要看兩條
一是重在本人表現
二是擇優錄取
不管出身什麽家庭
……
最後逼得主任通過了他的政審材料。
他對自己有着絕對的自信,正如參加工作了之後,他一遍遍地憑借着自己對專業的自信抵禦一切外來影響。
他相信着自己的爲人原則和行事秩序。
雷東寶(楊爍 飾),則是一個敢作敢爲的破舊者——
從最早的小雷家副書記,帶領村民燒磚窯,搞養殖,到後來成立集群,拉着大夥兒一起幹起了電纜的生意,他代表的是集體主義經濟的創新。
他的特點是 " 爆 "。
第一部裏,别人眼紅小雷家的發展,于是找了個由頭告狀,老支書被抓了起來,雷東寶于是帶着人鑼鼓喧天的 " 感謝政府 " 去了。
胡蘿蔔加大棒。
最終縣長出面解決了問題。
而楊巡(董子健 飾),卻是一個生意場上的闖蕩者——
他從賣饅頭開始,一路當倒爺、搞小賓館,直到最後建起了商場,哪有商機就去哪。
他的特點是 " 闖 "。
爲了生意,他可以不顧一切,甚至左右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你說這是油滑?
但這卻是做個體經濟的人的普遍現狀。
他們沒有靠山,沒有資金,經常一夜之間傾家蕩産,有時甚至被污名,經曆牢獄之災,他們會在絕望中重生, 也可能在困境中徹底跌倒。
就像他對雷東寶說的:
難道我爲了自己有罪嗎?
你知道爲什麽我們個體戶那麽難嗎?
你知道社會上的人怎麽看我們的嗎?
覺得我們自己出去掙錢是爲了自己
一點都不光彩
這就是有罪的
可以這麽說。
前兩部裏,《大江大河》中的三個主角,代表着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在長達十幾年的時光中向我們展現了什麽叫" 摸着石頭過河 "。
劇中詳細展示了各個時期政策的實施,以及肉眼可見帶來的改變。
聯産承包責任制。
國企改革潮。
南巡講話。
我們也與主人公一起,從最初 " 技術至上 " 到後來 " 對外開放 ",一起緩慢地認識了那個書本裏着的改革年代。
看到了一個 " 不斷變化的國家 "。
這也是這套劇之所以備受好評的最根本原因。
而到了第三部還能說什麽?
一個詞——
" 民族品牌 "。
這裏面有個前提,就是那些年,雖然離大規模的下崗潮還有幾年,但在國企改革的過程中,下崗潮已經陸續出現。
" 中國制造 ",連自己人都不認可。
于是《大江大河 3》開場就是與以往風格迥異的 " 農藥中毒事件 " 調查。
爲什麽?
其實是以危險寫困境,以案件寫心理。
警察上門調查,說宋運輝任廠長的彭陽農藥廠生産的農藥毒死了人,于是家屬鬧了過來,村民避之不及,眼看農藥廠就要關門。
結果呢。
秉持着一如既往的科學精神,宋運輝追溯污染源頭,實地下鄉調研。
最後,他和警方發現,并不是自己廠裏生産的農藥緻人中毒,而是有人在清洗有毒的廢棄塑料膜和麻袋時,将污水排到了地下,緻使地下水源受到污染,居民中毒。
這件事表面上來看,隻是個虛驚一場的插曲。
但仔細想。
它背後反映的現實卻是,民衆對過往國産農藥安全的不信任,甚至對國營廠本身的不信任。
國産農藥 = 危險本身。
于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打造具有競争力的産品,重新建立起人們對民族品牌的信心,成了重中之重。
宋運輝是研發竹胺。
以新技術獲得競争的主動權。
雷東寶則是生産電纜。
以高标準增加競争的說服力。
當然不會一蹴而就,但至少,我們看到了一代人的迎難而上,看到了他們的血性和熱情。
而這。
也是觀衆深陷其中的原因。
02
從故事上來看,《大江大河》還是那個《大江大河》,主角遇到各種各樣新出現的問題,然後憑借着自己的 " 傲 " 勁、" 爆 " 勁、" 闖 " 勁去面對它,解決它。
但就像開頭說的。
爲什麽會有很多人覺得,它變成《縣委大院》了?
甚至于。
連一直以技術爲信仰的宋運輝,都有人認爲變了?
首先 Sir 要說的是,宋運輝其實沒變,不但沒變,甚至于那樣的 " 傲 " 氣更明顯了。
一個例子。
第三部裏的 " 農藥毒人 " 事件,宋運輝在國外的期刊上看到有可能是機器老化的問題,于是力排衆議,讓調查組去調查。
調查的結果是,機器确實有問題,确實可能造成中毒。
可以結案了。
但宋運輝卻拒絕簽字。
因爲他又覺得,檢測出來的數值并不能得到增加毒性的結果。
這一把,又把彭陽廠推入了危險之中。
他是不近人情嗎?
當然不是。
他隻不過是相信科學,相信技術,因爲心中有着絕對的自信,所以可以肯定農藥中毒事件并不是工人的操作不當,也不是所謂的機器老化,隻要去找,肯定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他依然是那個傲氣的宋運輝。
但。
這時觀衆卻猶疑了。
一度讓我們共情的宋運輝,這時候,變得無法共情了。
爲什麽?
一個最顯著的原因,是環境變了,權力關系也變了。
以往的宋運輝面對的阻力是銅牆鐵壁。
這裏面有守舊派。
就像第一部裏的革委會,作爲一個老實本分的個人,你無力對抗這種代表着權力的傾軋。
你隻能站在烈日下。
一遍又一遍地背着政府下達的政策,試圖去撼動它。
這裏面也有官僚派。
就像第二部裏的馬廠長,在權力争鬥的夾縫中,宋運輝作爲一個技術人員不選擇站隊,而是堅持技術爲本。
隻有做正确的事。
才能做到真正的問心無愧,才能帶來真正的發展。
但不管是守舊派還是官僚派,宋運輝所做的,都是自下而上的反抗,而這樣雞蛋碰石頭般的反抗,也是大衆喜聞樂見,并且感同身受的。
而到了第三部。
雖然宋運輝被貶,下放到了一個小廠,但他手握的,是 " 一把手 " 的大權。
仔細想想。
這一部裏宋運輝遇到的阻力是什麽呢?
是曆史遺留的問題,比如他來廠之前工人的管理混亂。
是工廠的普通工人,比如他搞創收時那些搗亂的老油條。
是技術的困難,比如竹胺研發時的資金與機器。
所以相對于前兩部的 " 反抗 "。
這裏更多的其實是 " 管理 "。
是一個帶頭人如何安撫民心,如何帶領一支隊伍進行自救,而這,則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權力關系。
就像《年會不能停!》。
同樣的結果,如果是從董事長的視角出發,變成了整頓公司風氣。
你還能共情嗎?
還是舉一個例子吧。
劇中爲了工廠自救,宋運輝制定了一條末位淘汰的制度,他讓工人們搞創收,打着些與本職工作無關的零工,連續兩次排名靠末就得淘汰。
且不說這樣的制度是否合理(畢竟工人是技術工種,而不是苦力)。
單說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勞模,因爲腰傷而無法幹太重的苦力,于是要被淘汰了。
本來這應該是個沖突。
是不合理的規則與實際情況的沖突,也是工廠的危機與舊有體系的沖突。
可結果呢。
老人二話不說,自願下崗,做了個表率,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這像什麽呢?
Sir 想起來當年春晚上黃宏的那句台詞," 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 "。
當下崗這件事被鍍上了一層 " 光榮 " 的金光,它也就離 " 人 " 很遠了。
所以簡單來說。
相對于前兩部,這裏的宋運輝遇到的阻力其實要小得多,阻力降級,技術又是他的強項,所以很多人看着看着,會覺得他仿佛是開了金手指。
就像明知道竹胺肯定會研發成功。
那麽。
能夠牽動觀衆心的,還剩下什麽?
03
即便如此,Sir 依然對這個故事的發展抱有期待。
不是因爲追了兩部,這些角色都已經有了自發的生命力,而是因爲即使視角産生了偏差,這幾位主角仍然是時代裏的 " 人 "。
是的,主旋律題材拍到最後,總容易落入一個窠臼:
把 " 人 " 變成 " 精神 "。
把一個時而困惑時而掙紮時而犯錯的矛盾集合體,概念化、理想化、符号化。
讓他變成某種象征。
但《大江大河 3》呢?
我們能看到這幾位主角缺點依然是缺點,甚至于在人物性格成型的情況下,還能看到他們的迷茫,和變化。
比如雷東寶。
我們前面說過,他的性格很 " 爆 ",這是他團結的基礎,立威信的根源,但同時,也是他最大的問題。
上一部裏,因爲行賄問題,他曾被捕入獄。
這一部裏。
這個經曆就帶來了諸多的非議。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
當他和宮書記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以往那種 " 唯我獨尊 " 的氣勢不見了,他不停地照顧着書記的情緒,以至于有人會覺得是 " 點頭哈腰 "。
這是現實給予他的毒打。
以及毒打後,所帶來的直接變化。
這是好事嗎?
恐怕,暫時還不太好說。
或者楊巡。
沒錯,他的爲人處世方法是其可以周旋在各種人際關系中的法寶,所以雷東寶會說他是天生做生意的材料。
但與此同時。
圓滑也就意味着原則性很低。
第三部裏他做假賬被發現了,以至于跪地求饒,被搞得一敗塗地。
你當然可以爲他諸多辯解。
但老實說,這就是他行事作風帶來的必然結果。
哪怕是宋運輝。
" 傲 " 的确是他的長處,但同時也是他的缺點,就像第二部,這份傲氣放在婚姻關系中,那對彼此都是無盡的傷害。
但不知你發現沒有。
到了第三部,他的傲氣,也時而收斂了。
一個對比最明顯的場景:網球場求幫忙。
上一部裏。
你可以看到他找到路司長時,語氣堅決、态度堅硬,與其說是去求人,不如說,是提要求去了。
而當路司長明确拒絕宋運輝的方案後,宋運輝依然據理力争,這個時候路司長忍不住了,說——
在系統裏
沒幾個人會這麽硬頂我
而這一部呢?
他見到劉主任時,明顯柔和許多了,所散發出來的氣場,也弱了許多——
求求您幫忙想想辦法
能不能讓我們
快點拿到外彙
換言之。
他的棱角,已經被磨平了許多。
所以回到開頭那句話," 與時代共振 ",到底什麽才是 " 與時代共振 "?
是與時代同頻,并一帆風順?
當然不是。
所謂與時代共振,我們能看到的,除了那些站在浪頭上笑傲江湖的人,更多的,其實是面對巨浪到來時那些猶疑的人,恐懼的人。
是那些好不容易站上了浪頭,卻又被另一個巨浪掀翻,從此覆沒海底的人。
是千瘡百孔的赢家。
也是努力前行的大衆。
這也是 Sir 爲什麽會喜歡這個主旋律系列的原因,因爲它告訴我們,沒有人是真正的英雄,每個人都曾辛苦地活着。
我們不能拿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曆史裏的人。
還記得第一季裏,宋運輝的姐姐宋運萍安慰他的一句話:
生活也一直給咱們出難題
這個也從來沒有變過
《大江大河》說的,其實就是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裏,我們遇到的各種難題。
是人的掙紮與摸索。
是我們看到了未來哪怕一點的可能性,都奮不顧身往前沖的精神。
哪怕失敗。
哪怕偏航。
但至少,我們還有往前奔的勁頭。
而這些。
說的又何止是過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