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萬起 ",似乎成爲當代車企、尤其是新勢力車企最愛的一個詞,開一輛 30 萬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也成爲中産最新的準入門檻。" 如果再不努力工作,以後隻能開‘便宜的 BBA ’了 ",網上的調侃,好像正在一步步變爲現實。
就在這時候,特斯拉又降價了。
作者 | 福裏斯特
編輯 | 蘇炜
題圖 | 視覺中國
正當中國邁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2000 萬輛大關的曆史時刻," 新能源鲶魚 " 特斯拉又悄悄玩起了去年的老套路:降價。
根據特斯拉 1 月 12 日在官網公布的最新價格,Model 3 煥新版全新車型售價下調,Model 3 後驅版降價 1.55 萬元、長續航煥新版降價 1.15 萬元;Model Y 後驅版降價 7500 元,長續航降價 6500 元。
而在更早前的元旦,特斯拉官方就宣布推出 Model 3 後驅現車保險補貼及低息金融政策,總優惠幅度高達 2.2 萬元。
特斯拉又降價了,還有人會 " 抄底 " 搶購嗎?(圖 / 視覺中國)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有關國産車是不是越來越貴的争論,還沒停歇。去年下半年,自主品牌推出的多款新能源車型,價格都突破以往車型的定價峰值,以至于有人感慨:" 兜裏不揣個百八十萬,都不敢看新車了。"
就連以 " 性價比 " 起家的小米,姗姗來遲地殺進汽車市場後,也不再把價格作爲主要的競争優勢。上月 28 日,小米汽車首場發布會上,雷軍給喊 " 十幾萬 " 的觀衆潑了冷水:"(小米 SU7)确實有點貴,但我們做的是‘有理由的貴’,大家再耐心等幾個月。"
2023 年年底壓軸發布的小米汽車,似乎并不能 " 平價 "。(圖 / 小米汽車發布會截圖)
而特斯拉的降價,在這一片 " 漲聲 " 中,就顯得比較特别了。
不過,比起去年突然降價後的維權橫幅和網絡論戰,今年人們面對特斯拉調低身價的消息,似乎平靜了許多。老車主們似乎已經習慣起伏不定的車價,不再刻意關心這是特斯拉第幾回降價,也不再關心手裏的特斯拉到底是賺還是賠,更不會熱衷當 " 精神股東 ",哪怕特斯拉在去年三季度時交出了一份業績并不理想的 " 最差财報 "。
在諸多 " 跌跌不休 " 的錘煉下,人們對小小一輛汽車的 " 跌跌不休 ",淡定多了。
特斯拉 " 向下 ",
是因爲賣不動了嗎?
如果從總銷量看,過去的 2023 年,特斯拉賣得還不錯。
元旦假期結束後的首個工作日,特斯拉向外界公布了 2023 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産銷數據:全球生産了約 49.5 萬輛電動車,交付了超過 48.4 萬輛。加上這組數據之後,特斯拉在 2023 年共計生産 185 萬輛汽車,并交付了 181 萬輛,略高于 2023 年年初定下的 180 萬輛交付目标。
盡管 Model Y 的全球銷量超越豐田卡羅拉,成爲去年全球最暢銷的乘用車,但在全球新能源銷冠王的争奪戰上,比亞迪正将特斯拉抛在身後。
根據比亞迪官方公布的數據,2023 年全年共交付 302.44 萬輛新能源汽車(含 160 萬輛純電動車),直接鎖定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位置。有海外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問及馬斯克如何評價這一變化,得到的答複依然耐人尋味:
相比車企,特斯拉 " 更是一家 AI/ 機器人公司 "。
特斯拉 Model Y 成爲 2023 年全球最暢銷的乘用車。(圖 / 視覺中國)
言下之意,特斯拉和其他車企并不完全在一條賽道上,繼續立好 " 科技品牌人設 "。但不管品牌方怎麽想,在消費市場,特斯拉和 " 其他車企 " 們,就是實實在在的競争對手,共同争奪消費者口袋裏的真金白銀。
早在此前的 2023 年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就表達過對 " 人們買不起特斯拉 " 的擔憂,在輿論場濺起水花:難道特斯拉又想降價?
畢竟時間往前推小半年,放眼國内,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參與了價格戰,紛紛推出降價措施。
比如曾标榜 " 絕不降價 " 的蔚來,就官方宣布全系車型降價 3 萬,還扭扭捏捏地修改了電池政策;由傳統車企孵化出的新勢力極氪,在 2023 年年中的第二輪 " 價格戰 " 中,也官宣旗下的主力車型極氪 001 降價 3 萬元起。
相比新勢力,傳統車企們爲了争奪市場份額,抛出的降價力度更是猶如 " 打 5 折 ",一度讓消費者驚呼 " 下血本降價 "。
記得去年初震撼市場的東風雪鐵龍 C6 嗎?這款合資品牌的中級轎車,價格直接從原價的 21.68 萬元," 跳水 " 至最低 12 萬元,降幅達到 9 萬多,引得不少消費者去生産地湖北排隊提車。
"21 萬的 C6 都是缺點,12 萬的 C6 都是優點 ",C6 的舉動也開啓了一次降價狂潮。許多經典傳統燃油車型,價格一路走低。
新能源汽車品類越來越多,消費者也擁有了更豐富的選擇。(圖 / 視覺中國)
正所謂隻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沒有賣不出去的汽車,這些傳統車企們通過降價,還是從特斯拉和新勢力手中,搶回了部分消費者,也構成了特斯拉業績大幅低于預期的部分原因。
畢竟和幾年前的汽車市場相比,今天的消費者,有了更豐富的購車選擇,從傳統燃油車到國産新能源車,消費者對車也有了更立體、更多元的評判體系," 特斯拉等于電動車 " 的品牌形象,早已是老黃曆。
嘴上可以是主義,特斯拉降價是爲了實現馬斯克 " 讓更多人買得起特斯拉 " 的願景,但在刺刀見紅的市場裏,心裏必須有生意:降價,就是搶奪市場份額的最直接手段,盡管和其他狂奔的車企們相比,特斯拉手裏的王牌依舊隻有那兩張,但牌不在多,好用就行。
月薪多少,
才有資格買國産電動車
說回國産電動車,跟降價的特斯拉相比,動辄三四十萬的國産電動車 " 一路沖高 ",正成爲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
同樣是在去年 12 月,問界發布首款搭載鴻蒙智行系統的旗艦 SUV 問界 M9,給出了 46.98 萬— 56.98 萬元的官方指導價,讓圍棋冠軍柯潔在社交平台上直言 " 反正這價格你要我買肯定嫌貴買不起 "。
有意思的是,一貫受年輕人喜愛的柯潔,這次的吐槽沒有獲得太多共鳴,而是招來不少批評。許多網友紛紛在評論區回怼柯潔,讓他 " 丢掉對國産車的偏見 "" 睜開眼好好看看今天的國産車 "。
問界不是個例,假如回望 2023 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便能發現幾乎叫得出名字的國産新能源汽車都在推出高端産品,而且官方指導價均超 50 萬;相比之下,BBA 等傳統豪華品牌價格一路下跌,個别車型甚至跌破 30 萬,讓坐擁 BBA 的老牌中産們驚愕不已。
同樣是在 2023 年,乘聯會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3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豪華車銷量爲 58 萬輛,同比增長 89%;另一組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售價 30 萬元及以上的車型累計零售銷量達到約 131 萬輛,在總體銷量中占比爲 13.8%。" 今年我國已有 100 萬人買 30 萬以上汽車 " 一度成爲熱搜話題。
"30 萬起 ",似乎成爲當代車企,尤其是新勢力車企最愛的一個詞,開一輛 30 萬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也成爲中産最新的準入門檻。" 如果再不努力工作,以後隻能開‘便宜的 BBA ’了 ",網上的調侃,好像正在一步步變爲現實。
售價超 100 萬的仰望 U8 至今仍是國産新能源的天花闆。(圖 / 新周刊記者福裏斯特 攝)
看上去,這是燃油車時代向新能源時代過渡的表現,定義高端豪華不再局限于品牌溢價和對品牌的認同感,而是靠消費者的主觀感受。但細看之下,也是中國汽車品牌集體邁入高端車市場的必然選擇。
《财經十一人》此前發布的一篇報道透露,目前華爲正在建設 " 超豪門店 ",選址要求在頂奢商場裏,門店要挨着香奈兒、LV 之類的奢侈品品牌;而在此之前,蔚來的體驗店已經在北上廣深的高端商場裏安了家。
從某個角度來講,成爲高端是爲了獲得更高的品牌價值,更好的市場口碑和認可度,能夠在汽車市場裏獲得更靠前的位置,就像最早産生鲶魚效應的特斯拉一樣——其古早級别的純電動車型,就曾陳列在奢侈品商店裏的顯眼位置。
作爲追趕者的國産汽車,找到了 " 電動化 " 這一彎道超車的機會,而在制造門檻降低的新能源車上 " 堆料 ",也成爲品牌們一步跨入高端的終南捷徑。
國産車争相入局高端市場,跟市場環境有一定關系。(圖 / 新周刊記者福裏斯特 攝)
當然,汽車作爲最重要的大件消費品之一,必須既能夠容得下高端車互相競争,也容得下平價車便利百姓,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電動化不能也不應該與高端化畫等号,國産車的崛起更不應該單一地以 " 高價化 " 實現。
在汽車這樣一個龐大而細分的市場中,個體需求千差萬别,使用場景千差萬别,也就對應了車型千差萬别,把汽車當作剛需的消費者,爲變高端的國産車驕傲,低下頭也有豐富的選擇,這并不矛盾。
而在價格的變幻莫測下,傳統的汽車品牌認知已經被打亂。" 以車取人 "" 看車下菜碟 " 的汽車社會學,變得不那麽好用了。
比如這一輪降價後," 開特斯拉 " 背後的身份标簽,變得更加模糊。這也是消費模式變得越來越液态的氛圍裏,中産逐漸液态的一個縮影。
校對:楊潮,運營 / 排版: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