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以爲雯麗與明道的《轉角之戀》該是頂級的視覺系污染了。
沒曾想,還不到一年的光景,這個記錄就被潘長江老師打破了。
" 現在别的地方咱不敢說,喜劇電影喜劇電視劇喜劇小品上,你潘叔做得可以。"
固然,潘老師與 " 嘎子 " 繼潘嘎之交後,時隔一年二度連麥時,放出如此豪言壯語。
(圖源網絡)
但我這人情商低,就是愛說實話。
潘叔,你的喜劇做得真不行。
特别是看完今年潘老師剛上的這部電影《豆包縣令》之後,我對自己得出的結論越發堅定。
都說《轉角之戀》辣眼睛,我猜那是沒看過《豆包縣令》。看過之後,你便恨不得這雙眼睛從未生過。
《豆包縣令》
片名的靈感應是源自潘老師過往的兩部作品。
" 豆包 " 是潘老師 2006 年的鄉村喜劇《别拿豆包不當幹糧》,說的是潘老師扮演的村民趙喜富當上村長自後,爲村民解決問題的故事。
" 縣令 " 則是出自潘老師分别于 2014 年和 2016 年的系列電影《毛驢縣令》,講的是潘老師扮演的縣令伍四六,爲百姓解決問題的故事。
《毛驢縣令》系列電影之後," 潘嘎之交 " 元年的年末,潘老師重振旗鼓,又上映了一部《新毛驢縣令》。依舊是潘老師演縣令,爲百姓解決問題。
不難發現,潘老師有官瘾,熱衷爲他人指點迷津,救人于危難之中。
怪不得當初見嘎子沉淪之際,潘老師主動上前開解,試圖将嘎子從水很深的苦海中拉出,且秉承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高尚情操,自己一個猛子紮進去,以身殉道。可歌。可泣。
言歸正傳。
今年這部《豆包縣令》主題依舊未改,還是潘老師演縣令,爲百姓解決問題。
本文起首我就說了,和《轉角之戀》一樣,《豆包縣令》是一部視覺系污染神作。
所以先不談它的故事有多麽漏洞百出,毫無邏輯,就說最直觀的視覺感受,三個字:不忍直視。看得我是頭腦發昏,神志不清。
具體聊之前影迷朋友們需要先知曉幾個數據。
本片男主潘長江,1957 年生人,今年 67 歲。
本片女主苑瓊丹,1963 年出生,如今 61 歲。
兩位老師在片中的角色關系是夫妻,演夫妻自然沒什麽,老夫老妻,合情合理。
重點在于角色的訴求。
從出場開始,一直到影片結束,但凡這對夫妻同時登場,總離不開一件事:造小孩。
注意我的措辭," 造 "。
兩位年逾花甲的老師,在片中演一對時刻迫不及待想要造小孩的夫妻。
于是我們看到了,潘老師穿着紅肚兜嘟起嘴在卧榻上的張揚畫面。
也看到了,苑老師撩起褲腿露出肌膚挑逗夫君的蕩漾場景。
期間,自然也少不了兩位老師的互動環節。
爲了造小孩,一度喪心病狂到連男主的夢中也要塞得滿滿當當。
有道是,花甲夫妻卻無孩,兩鬓斑白偏強來。老婦追至夢中去,隻爲肚裏能懷胎。
我常在想,兩位老師在片中的行爲是否算是爲藝術獻身?以自己的顔面爲代價,喚醒觀衆對于老年人生理需求與生育這民生大計的關注。
可從整部片子的情況來看,是我多慮了。
主打喜劇的《豆包縣令》并非是意義非凡的現實主義佳作,片中的這些設定、情景,除了惡趣味,以及讓觀衆感到不适之外,沒有任何價值。
明确一個事情,《豆包縣令》是一部喜劇。
以上種種,都是被編、導當做笑點呈現給觀衆看的。
乍看,抹了不知幾層膩子粉的苑瓊丹老師,和滿臉溝壑盡是歲月痕迹的潘老師,兩人大膽玩起擦邊,讓人看得生理不适。
細想,老夫老妻一輩子無愧天地,盡做善事,隻是想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天不遂人願,直教人唏噓感歎。
我翻來覆去怎麽看,這都不是一個能當笑料的事。
諷刺的是,作爲一部喜劇,這件事竟被全片當做最大的笑點承載線。
萬幸,這隻是影片的兩大支線之一。
影片的另一條支線,還是男女那點事,女配苦追男配。
關于這條支線,隻提一點。男配是在女配的哈喇子中出場的,我隻當是多帥的人物呢。
結果待得角色走近,我鼻涕泡都差點樂出來。
都說内娛古偶界苦醜男久矣,可怎說呢,這分明是哪行哪處都沒有帥哥啊。
總之,兩大支線,沒有一條能稱得上是 " 美 " 的享受,盡是對眼睛的折磨。
還是來看影片的主線吧。
主線方面的笑點設計不多,主要是爲塑造 " 豆包縣令 " 的 " 濫好人 " 設定。
或許應是 " 善良 "、" 愛民如子 " 等褒義性的辭藻,但在我看來,還是 " 濫好人 " 更貼切些。
何爲濫好人?對人有求必應,不管對與錯什麽事都去做的人。
爲塑造好這個人設,影片主要設計了兩件事來支撐。
其一,一個不認識的老頭,突然蹦出來,逮住豆包縣令就稱縣令是他的私生子,他是縣令的爹。
豆包縣令如何處之?有什麽智慧的解決辦法嗎?并無。
豆包縣令的解決辦法是,将老頭帶回家,供老頭吃,供老頭穿,供老頭睡。
不管這個老頭給他的家庭帶去了多大的不便,他都聽之任之。
其二,作爲縣令,救濟災民。
不向上禀明情況,衙門也沒錢,就硬是打腫臉充胖子,拿老婆染布的錢、拿老婆賣藝的錢,去給災民吃食被褥。
你管得了今天,管得了明天嗎?還是能管一個月?兩個月?
片中并未見豆包縣令有什麽實質性解決災民問題的辦法,就隻是一味靠着身邊人割肉喂鷹,拿家裏的東西去典當,靠丫鬟攢的嫁妝去填無底洞。
旁的好作品裏的好人物,像洋蔥,一層一層剝開,裏面藏着一顆真真的七竅玲珑心。
豆包縣令則不然,他是個俄羅斯套娃,揭開一層又一層,内裏根本就是空空如也。
一言以蔽之,豆包縣令根本就是個編劇筆下的假人。和整個故事的腔調一緻,荒謬、失實,純屬無稽之談。
影片開頭的職員展示,首當其沖的是監制,碩大的幾個字位于畫面正中央," 監制 潘長江 "。
到了導演,就隻是在左下角用幾個小字标識," 導演 安小冬 "。
不難看出,本片的話語權在誰手裏。
因此說一句《豆包縣令》是潘長江老師的手筆,我想不爲過吧?
喜劇内容讓人笑不出來,劇情方面千瘡百孔,人物塑造畸形荒唐。就這種水準的渣滓作品,潘老師是如何能厚顔地說出:
" 喜劇電影喜劇電視劇喜劇小品上,你潘叔做得可以。"
既如此,索性我也當一回小人,說句不敬的話。
" 喜劇這裏面的水太深了,潘子,你把握不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