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的驢啥樣,快遞站的人就啥樣," 在小紅書的一則 " 創業掃雷帖 " 下一名用戶打趣道,緊接着下面又有人補充:" 還不掙錢 "。
這大概是這兩年菜鳥驿站老闆們經營的縮影。近幾年,菜鳥驿站在各個城市越開越多,據媒體報道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全國菜鳥驿站數量已超過 17 萬。但出現社交媒體上的 " 轉讓、關停 " 聲音越來越多。而據虎嗅 ESG 組接觸過的驿站老闆來看,菜鳥驿站在當下算是累但不掙錢的營生。
作爲淘天解決電商物流 " 最後一公裏 " 的基礎設施,菜鳥驿站不僅形成了覆蓋全國的末端網絡,還連接着消費者售後及電商平台的末端數據,是阿裏巴巴電商業務的核心支柱之一。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菜鳥驿站體系搭建這麽多年且逐漸成熟之後,爲何菜鳥驿站老闆的抱怨越來越多?其中的矛盾出在哪兒?
" 熬人 " 的驿站
李鵬(化名)是某三線城市一名驿站老闆,其經營一家驿站已有一年多時間,在與他進行的對話中," 熬人 " 是用得最多的關鍵詞。而 " 熬人 " 的背後其實是兩個方面,一是累,二是不掙錢。
據李鵬介紹,菜鳥驿站的收入一般分爲兩塊,一塊是派件,其主要由快遞公司決定向某個驿站分派多少個快遞件,每個件收入較低;另一塊是寄件,即附近居民主動找到菜鳥驿站進行寄件,收入相對派件要高不少。
其中,派件數量的多少主要依賴快遞公司。在電商物流 " 最後一公裏 " 的小生态裏,當地的快遞公司擁有對驿站的派件主動權。而寄件量的減少,成了李鵬對菜鳥不滿的因素之一。
" 我在的片區包含兩個小區,一共四個驿站,競争激烈," 李鵬說:" 片區每天一共能有 2000 個左右的派件,到我這兒的派件大概能有 800 個。"
據分管當地的菜鳥城市經理陳冰(化名)介紹,大多數菜鳥驿站一個派件能給到老闆的收入在 3-5 毛錢。照此計算,李鵬每個月在派件方面的保底收入能夠有一萬左右。
" 但這個收入并不是淨利潤,刨去房租、人力成本後,每個月收入與在外面上班沒啥區别," 李鵬分析道:" 而寄件量的增長更能拉動收入增長。"
對于驿站老闆而言,門店的應收賬很好算,派件因爲利潤低、供量有限隻能作爲基礎保障,要想獲得更多的收入,希望還得在寄件上。
但如今寄件量卻越來越少了,李鵬将原因歸咎于菜鳥親自下場:" 用戶寄件一般是因爲退換貨,但現在通過 APP 就可以完成,不僅上門而且便宜,比來我們驿站方便很多。" 一般而言,驿站寄件的價格首重在 8 元起跳,但 APP 上上門寄件很多都是 5 元、6 元,用戶會如何選擇一目了然。
據他分析,淘寶 APP 上負責運營寄件的品牌 " 丹鳥 " 本身就是菜鳥旗下的,如今在淘寶上隻要開通 88VIP 就能享受 25 元的免費退換貨,這導緻歸屬于驿站老闆的寄件量減少了," 大部分用戶都在用丹鳥寄件,導緻來驿站寄件的用戶少了很多,本來驿站就經營不易,現在還把寄件再做分流,驿站怎麽辦?"
" 大多數菜鳥驿站都會在意門店的寄件量,因爲寄件利潤高,根據不同的城市級别,大概在 4 到 5 元之間," 陳冰向虎嗅 ESG 組表示:" 但也正因爲寄件利潤高這一原因,整個市場的競争(快遞公司、菜鳥驿站等)非常激烈,你在網上下單可以看到各種五塊、六塊全國可寄的價格,所以現在寄件也變得沒有利潤了。"
陳冰部分認同驿站老闆的說法:" 現在以傳統經營模式去做的話,其實掙不到多少錢,大概就能掙個人工,跟在外面打個工差不多。" 如果驿站老闆想再多請個人幫忙,那極大可能會賠錢。
如此境況已經說明驿站的競争已經足夠 " 内卷 ",但問題在于菜鳥驿站還在不停地新增。一名曾面試過菜鳥某一合作服務商的知情人士告訴虎嗅 ESG 組,其面試的崗位主要負責菜鳥驿站的新店開拓,在李鵬所在三線城市每成功拓展新開一家驿站,就能有 500 元提成,後續根據驿站經營狀況還能有更多績效獎金。
寄件量上不去、競争激烈," 苦熬 " 成了驿站老闆們的常态。
而比起收入減少,李鵬另外的抱怨在于過于嚴苛的管理:" 如今菜鳥客服對于驿站的運營事務插手過多,一旦有用戶投訴我就再也收不到其包裹了,幾乎沒有轉還的餘地;但與之相比拼多多的客服就不會過多插手,而是能夠選擇驿站與用戶私下解決。"
李鵬進一步介紹,很多驿站就是因爲客訴導緻無法繼續經營下去,但發生用戶投訴其實并不能單純百分百認定隻是驿站的問題。
對此,虎嗅 ESG 組向菜鳥方問詢,一名内部相關人士指出,驿站老闆的訴求确有其道理,但站在菜鳥平台視角考量,用戶在 " 丹鳥 " 下單能夠獲得更便捷的退換貨體驗,而菜鳥對客訴強硬處理的另一面,同樣是菜鳥對用戶體驗的高要求。
虎嗅 ESG 組認爲,如何做好生态内角色利益的平衡,成爲菜鳥方需要仔細考量的關鍵。
在當下,圍繞電商物流 " 最後一公裏 " 的競争無疑是紅海一片,在派件層面包裹量增長陷入瓶頸,在寄件層面快遞公司又開打價格戰,菜鳥也下場入局寄件業務,導緻行業整體利潤下滑。因此,導緻驿站老闆難 " 苦熬 " 的原因大概不止一點,而是整個鏈條都在 " 内卷 "。
治理的矛盾
" 菜鳥不是沒給我支過招," 一位驿站老闆說道:" 但那些建議要麽不太實際,要麽就是變相讓我再投錢。"
" 菜鳥曾經勸過我們購買 LED 燈條,說這種産品能讓用戶實現自助取件,提高人效,但我那個驿站算了下要備 1500-2000 個燈條,光燈條成本就得再投幾萬塊,這還不包含其他的升級設備," 一名驿站老闆就此向虎嗅 ESG 組分析:" 雖然說菜鳥推出了補貼政策,類似于燈條使用一次返幾分錢,但結合政策時間來計算,付出的成本依然很高,而且也不太實用。"
這位驿站老闆認爲菜鳥 " 坑 " 的一點就在這裏," 菜鳥所有的電子設備都需要在自己的官方電商平台裏購買,才能和菜鳥驿站的系統進行匹配,類似于強綁定,連驿站的監控攝像頭也不例外。"
" 所以現在很多驿站選擇墨守成規、不再投入資金了,你今天挖一個坑我們跳進去了,明天又挖一個新坑讓我們投錢,可能麽?我是來掙錢的,不是來投資的," 他繼續說道。
陳冰對這些抱怨有着切身的感受,但站在他的視角,卻認爲是驿站老闆們不願跟上市場變化," 核心的問題是今天的市場在變化,但很多驿站老闆尤其是做得久一點的,還在拿着三年前五年前的市場環境看現在,他們不懂改變也不願意去改變。現在市場環境是快遞公司派費在降,寄件上各平台都在推上門取件,導緻派件寄件兩方面收入都在減少。而很多驿站自身又沒有繼續升級,工作量還維持着比較大的狀态,一權衡下來就會抱怨," 陳冰分析道。
陳冰所指的 " 驿站升級 " 大緻來講是技術改造,推進快遞入庫出庫的自動化、無人化。" 比如入庫工作很多驿站還在用手寫,一天如果有一千票就要寫一千次,還有的貼打印紙的也很繁瑣,如果你有自動出庫的設備,那就輕松很多。但對于如今的驿站老闆們而言,本身就已經不掙錢了,如果還要再投入,那面臨的心理負擔會很重。"
推進驿站的無人化确實是菜鳥一個戰略重點,但聯系其前文菜鳥正在加速拓展新驿站的信息來看,其中多少摻雜着 " 賣貨 " 創收的意味。" ‘賣貨’隻是平時内部打趣時的玩笑話," 陳冰回應道:" 菜鳥與快遞公司的訴求不一樣,快遞公司隻想穩定一片區域的快遞派件,但菜鳥希望能夠服務更多的快遞公司,因此如何讓驿站更長久地經營下去更重要。"
但問題在于,升級驿站做到無人化雖然能帶來整體效率的提升,但從驿站老闆的收入模型看,改變不了其派件與寄件的單量,帶不來更多收入。反而是用戶體驗的提升能夠讓用戶更信賴菜鳥驿站,而非快遞公司。
回溯菜鳥網絡成立之時,雖然快遞公司投資了菜鳥,但雙方在倉儲和分撥網絡上存在競争。快遞公司一方面擔心被邊緣化,另一方面又依賴菜鳥帶來的電商訂單,微妙的競合關系存在其中。
可是随着用戶對送貨上門的需求越來越多,三通一達在派件上的自主權逐漸提升(一線城市基本已做到送貨上門),菜鳥不可能不急。此外從收入模型的角度上看,菜鳥在社區端的營收高度依賴規模化服務,2023 年菜鳥外部客戶收入占比達 72%,驿站的代收寄費需要與快遞公司的良好關系做支撐。
因此,無人化更像是菜鳥基于籠絡用戶、提高自身收入綜合考量後的一步棋。但很顯然,驿站老闆們不太想買賬。
從 ESG 角度來看,通過與驿站老闆們建立長期可信賴的合作,用戶便可獲得更穩定的優質服務質量,且驿站老闆們的 ESG 表現直接關聯企業品牌形象,嚴格的供應商篩選和持續監督可避免因供應鏈醜聞引發的聲譽危機。
但就當下現狀而言,驿站老闆與菜鳥間卻存在一定的互信問題,一方面面臨收入不及預期的困境,另一方面也不被驿站老闆們理解,這些都将對菜鳥未來社區業務的成長性構成挑戰。
變化的政策
繼去年 3 月宣布撤回菜鳥港股 IPO 申請之後,菜鳥集團 CEO 萬霖講話表态:"2024 年是菜鳥二次創業路途上至關重要的一年。"
據阿裏巴巴最新财報顯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三個月,菜鳥收入同比增長 8% 至人民币 246.47 億元(35.12 億美元),經調整 EBITA 爲人民币 55 百萬元(8 百萬美元),相較 2023 年同期的人民币 906 百萬元下降 94%,财報稱經調整淨利潤下降主要是由于跨境物流履約解決方案的投入增加。
而在菜鳥驿站這一側,政策的延續性成爲業務穩定的一大挑戰。" 去年菜鳥的核心就已經聚焦在營收上了,但有些政策沒有辦法貫穿到全年,這個季度是一個政策,下個季度又變了,行業裏沒辦法笃定地去長期做一件事情," 一位菜鳥員工向虎嗅 ESG 組說道。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終止上市之後,之前城市經理們負責重推的菜鳥裹裹 APP 不再強推:" 上市擱淺之後,這些東西也沒意義了。"
城市經理作爲菜鳥内部直接面對驿站老闆的崗位,陳冰曾經負責推行了不少給驿站老闆增收的策略,例如菜鳥曾在購物節期間做單筆快遞送貨上門的補貼,但因爲快遞員運力有限無法持續做下去。
驿站老闆李鵬曾經也對菜鳥一些新推出的功能滿懷期待,例如一項類似于跑腿的功能可以讓其在每天的派件中增加不少順手的收入,但鑒于三線城市消費不高導緻業務量不大也沒有持續做下去。
雙方始終沒有找到一條能夠持續共赢的道路。
在菜鳥發布的《2024 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中,确有寫到爲菜鳥驿站站長做好日常關懷、榮譽激勵與溝通傾聽,但從驿站老闆的現狀來看,他們關心的關鍵問題似乎并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與解決。
目前,李鵬的策略是 " 維持好現狀 ",未來也不會投入更多的成本。而當被問及 " 再給你一次機會是否還會選擇開驿站時 ",李鵬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實際上,菜鳥如今面臨的挑戰不止内部,在外部拼多多通過大肆補貼正在擴展其驿站網絡。有用戶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 與菜鳥當初的推廣手段很相似,用戶隻要用拼多多掃碼取件,小于 100 人一人補貼 1 毛錢,大于 100 人一人給 1 毛 4,大于 200 人一人給 1 毛 6。" 此外,還有用戶稱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快遞同樣會有相應補貼。
陳冰認爲拼多多想要的東西很明确,就是規模。而當時菜鳥燒錢所搭建的基礎物流網絡,如今正在被 " 拼多多們 " 以極低的成本 " 蠶食 "。
圍繞電商物流 " 最後一公裏 " 的競争顯然還沒結束,而留給菜鳥的反應時間已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