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 雲計算在這個時代的意義,就像 1893 年在芝加哥世博會上第一次用交流電一樣 "。
在 10 月 31 日的 2023 雲栖大會上,阿裏雲創始人王堅笃信地認爲,雲計算算力将來在數字化領域,就會像當下的電力一樣,潤物細無聲卻又不可或缺。這将是雲計算的第三次浪潮,大家都将有機會見證這一曆史。
回顧雲計算的發展,第一次浪潮中,雲計算改變了今天的全球互聯網,奈飛、米哈遊爲代表的企業從第一天起 100% 完完整整 " 長在雲上 ",蘋果的 App Store 也是借雲計算從無到有,定義了智能手機。
慶幸的是,雲計算的滲透并沒有止步于互聯網、科技企業當中,而是開始被部分傳統企業接納,王堅稱,這些企業在那個時代看起來是 IT 技術的先行者。
雲計算用戶 " 從虛向實 " 的轉變,成爲了第二次浪潮的标志。
這其中,最标志性的事件是去年北京冬奧會,雲計算第一次承載了賽事的核心系統。王堅表示,雲計算跟奧運會的關系,不是簡單的新技術使用,它的意義就像當年在芝加哥世博會上同時點亮數萬盞燈泡的交流電。那正是交流電日後成爲主流的裏程碑。
王堅稱,雲計算就是交流電在計算領域的翻版。他認爲,讓一個核心業務的核心價值通過雲計算能夠釋放,就證明了它對社會的價值和意義。
而這也爲雲計算的第三次浪潮,即推動雲算力成爲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不可或缺的 " 基建 ",打下市場認知的基礎。
接下來最重要的催化劑,是 AI 與雲計算的結緣。
王堅認爲,2023 年,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有了一次集中的體現和爆發,GPT 模型的出現使得計算機對科技創新的革命産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他形容,雲計算和 GPT 的關系就是電和電動機的關系,未來雲計算的算力都是會被這些在智能時代的電動機,就是被模型消耗掉。而作爲一個基礎設施,電力有非常久遠的生命力。就連算力芯片的巨頭英偉達也直言," 最後所有這些計算,都會以雲的方式來提供 "。
不過,雲算力要真正走進 " 千家萬戶 " 并非一蹴而就。王堅表示," 它不會在一年、兩年完成的,可能需要十年、幾十年的時間,在汽車、飛機、農業機械、核技術等各行各業的領域真正落地、産生應用。
在這樣的想象力下,由 AI" 攪動 "、雲算力的加持下,一場潛移默化的底層大變革,正在快速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