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成長的可能 ,作者張蔚斐
專家|李厚儀
撰文|張蔚斐
來源|成長的可能
《中國詩詞大會》第八季剛剛落幕,但 " 詩詞熱 " 仍然在蔓延。走過了八季的詩詞大會爲我們獻上了一次又一次的詩詞盛宴,尤其是看到節目中看到那些被詩詞 " 喂養 " 長大的娃,所展現出來的風采,更讓家長忍不住也想督促自家的娃背幾首古詩。
董卿曾在節目中說:" 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詩詞大會上的武亦姝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小學習古詩詞的她,在 15 歲已經有了 2000 首古詩詞的儲備量,面對挑戰從容不迫,從古詩詞到語文學習,她都胸有成足,在高考中,她以 613 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學。
但是,如何培養孩子對古詩的興趣是家長面臨的難題,尤其是對于孩子即将上小學的家長來說,他們的困惑會更具體一些:孩子在上小學前要學古詩嗎?
爲此,成長的可能對話了原北京四中語文名師李厚儀,對于學齡前的古詩學習,他有哪些建議?
#1
背誦古詩的目标是建立自信,數量不是關鍵
" 小學前可以背古詩,最大的好處是增強自信。不管孩子處于哪一階段,多背一些古詩,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隻要孩子願意學,不感到痛苦。" 李厚儀說。
如果背詩成爲一種強制性的任務,那麽無論是小學前還是小學後,都會讓孩子感到痛苦。
家長需要明确的是,要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的動力,孩子的學習動力不是來源于提前學習了什麽内容,而是 " 提前學習 " 可能給他們帶來的自信心,這是屬于心理層面的能力,也是形成學習動力的基礎。
如果孩子在三年級開始寫作文的時候,已經能引經據典,流利地使用古詩詞,反應比别人快,在學校裏的表現就更突出,容易得到老師的表揚,這樣,他們會比其他人提前建立學習的熱情和自信,這就是優勢。
在小學階段,學習内容比較基礎,孩子自身的智力、能力上的差别并不會在成績上有太明顯的表現,關鍵是花了多少時間、有沒有學習興趣、自身有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的自信内驅動力。小學是重要的打基礎階段,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并且擁有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形成自律的學習習慣,遠比追求背誦了多少首古詩的數量、追求高分來得重要。
不要逼迫孩子必須背下來幾首古詩,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童年種下閱讀的種子,孩子喜歡閱讀,也許當下有幾首詩背不下來,但隻要有興趣多讀,他們讀過的書,會在未來某一時刻體現出來。
因此,家長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想的不是小學前該不該背古詩,而是盡量陪着孩子多讀古詩,讓孩子感受到閱讀和古詩文的有趣,哪怕暫時背不下來,也是一種熏陶。
從小學期末考試的試卷分析來看,未來語文考試的考察趨勢會越來越偏向中高考,會停留在能力考察的方向上,難度也會保留,不會再回到過去,考死記硬背的東西。
#2
找到興趣比找到背誦方法更重要
相比給學齡前孩子教授背誦古詩的方法,李厚儀認爲,引起孩子對古詩的興趣比背誦古詩的方法更重要。
" 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有些孩子多讀幾遍古詩,自然而然就背下來了,隻要願意多讀,不需要特别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家長應該把時間花在培養孩子的興趣上。"
在這裏,推薦三種比較能培養學齡前小朋友閱讀古詩興趣的方法:
一、合理運用遊戲和獎勵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單純讀詩、背詩比較枯燥,家長可以引入一些遊戲,例如詩詞大會上流行起來 " 飛花令 ",做古詩填空,還有一些可以買到的古詩桌遊,都能讓學詩這件事變得更有趣。
如果孩子做得比較好,家長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正向反饋,可以适當獎勵,讓他們在學詩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二、在生活中學詩
要想讓孩子愛上古詩,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先愛上古詩。例如,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能自然而然結合美食美景、風景名勝地分享一首貼切的古詩,自然能對孩子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在生活中學詩,也能讓孩子更加感受到詩詞的意趣,而少了很多死記硬背的枯燥。
這對于孩子将來在作文中運用古詩也有好處,如果隻會死記硬背,不知道結合生活場景和語境運用古詩,那麽背詩對個人的文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就失去了作用。
三、和小夥伴一起每日打卡
在小學階段,夥伴的力量是很大的,孩子們自然以優秀的朋友爲榜樣,爸媽的一百句唠叨抵不上好朋友的一次榜樣作用。關系比較好的幾個孩子們,家長們可以建一個群,每天在群裏分享自家孩子讀詩、背詩的視頻,也可以分享閱讀的心得,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做,他們很樂意模仿。還可以适當在幾個小朋友之間加入比賽,例如一起在小區裏玩 " 飛花令 ",小朋友的勝負欲也能激發學習的熱情。
對于孩子來說,興趣永遠在方法前面,千萬不要在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逼迫孩子學習。家長理應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看看他們的興趣愛好在哪裏,設計一些合理的結合。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家長可以做的是帶着他多聽書,背古詩也是一樣,如果孩子背不下來,千萬不要責怪他,不要把閱讀古詩這件事變成一種強制性的學習任務,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反感。
孩子的記憶很好,有了興趣以後,背誦、記憶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是比較長的文章,可以采取分段聽的方式,一段一段聽,多聽、多讀、多記憶,多給他一些外界的刺激,而不是把古詩變成死記硬背的任務。
#3
培養閱讀興趣,理解能力會因閱讀量的積累而提升
如果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不能理解古詩詞的意思,背下來還有用嗎?
李厚儀表示,孩子讀不懂沒關系,隻要他有興趣讀,有興趣背,意思不懂也可以背,還是能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
讀書的價值不一定在當下就能立刻顯現出來,而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熏陶。讀古詩,最重要的是一種語言表達上的熏陶,背古詩也好、閱讀也好,體現在語文能力考試中的最大價值就是寫作,孩子從小閱讀名篇,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本的影響。
不止是古詩,還有古文,到了初高中,很多孩子在語文學習上最大的困難就是文言文,文言文考試中的斷句怎麽都斷不明白,其實就是缺乏古文語感。
除此之外,家長也不要小看了孩子的理解力,可能他們不一定能做到逐字逐句理解,但大概的意思和應用環境是可以理解的,家長要多給孩子講故事,幫助他們把古詩詞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未來的靈活運用就不是難事了。
總結來說,作爲小學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做好兩件事,第一是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大量讀書,隻有當閱讀量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閱讀速度和理解水平才有可能突破。
第二,除了讀大量書之外,還要讀一定量有難度的書,不能像現在一樣随便讀一些教材、兒童讀物,是不夠的,在保證興趣的前提下适當讀一些有難度的文本,比如單篇的散文、短的古詩文。隻要孩子感興趣,家長應該想辦法用玩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讀,有利于孩子閱讀能力的提升。如果在小學階段讀過多淺意文本,到高年級、到初高中,可能就會很難。現在一二年級沒有考試,提倡無紙筆考試,特别輕松,但是三年級的試卷給了一些信号,一二年級的家長也可适當給孩子讀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文本。
閱讀是受益終身的事,無論什麽時候開始讀,都來得及。
相關閱讀
點擊以下公衆号卡片
立即關注我們,一起成爲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