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定焦,作者 | 星星,編輯 | 方展博
25 歲的燦燦最近迷上了 " 花錢雇人和自己約會 ",從去年開始,她已經嘗試了 300 多次 cos 委托,花費超 10 萬。
和以往 " 租男友 "" 租女友 " 有所不同,在這類委托中,雙方多爲女性,且被委托方要打扮成遊戲裏的男性角色。這種新型玩法雖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但近期話題度飙升,"cos 委托 "、" 單主 "、" 委托老師 " 這三個詞,也頻繁擠占各大社交媒體。
cos 委托源于亞文化 cosplay,目前主要在乙女遊戲圈(專門針對女性玩家開發的一類遊戲)流行,發出委托的一方叫做單主或者夢女,被委托的一方被稱之爲委托老師。委托老師接單後,需要扮演單主指定的某位二次元角色,陪伴其進行一場約會,屬于一種 " 體驗經濟 "。
單主和委托老師多爲 Z 世代的年輕女孩,所以很多人覺得這門生意還比較小衆。但實際上,它比想象中要火爆很多。
去年,cos 委托就和上門做飯、環球影城跟拍等生意放在了一起,入選十大副業之一。今年,越來越低甚至免費的委托價,和陪吃陪玩陪看牙等不斷豐富的服務類目,讓 cos 委托這件事走入了更多人的視線。
這門生意很賺錢,但也很卷。
目前,cos 委托的單價大約在一天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有人不惜花重金求委托,但市場的情況是 " 供不應求 ",剛剛成爲委托老師的 " 皮蛋丁 " 表示,月初就已經接滿了當月的訂單,大概有十幾單。如果是小有名氣的委托老師則更加搶手,需要提前一周甚至一個月才能約到,但這對 coser 的要求也高,不僅需要和角色外形相似、能熟練模仿角色的動作甚至聲音,還要給單主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有的 coser 接到委托後,會讓單主填寫調查問卷以便了解單主的喜好,到了見面當天,還會給單主準備專屬的禮物。
需求多了,想入行的人也多了,多位單主的感受是,随着這個圈子逐漸走進大衆視野,一些亂象也随之而來。
爲什麽有人願意花高價找女生 " 扮男友 "?又是誰在接單?這個市場未來會走向何方?「定焦」和多位單主及 coser 聊了聊他們眼中的 cos 委托。
花錢找女生 " 扮男友 ",是一種什麽體驗?
單主 momo 給自己的社交賬号署名特意做了标注——瘋狂沉迷 cos 委托。她入坑的時間不算長,去年高考結束她才開始玩乙遊,算下來,接觸這個圈子不過一年多。
今年 6 月份,她開啓了自己的第一次 cos 委托之旅,如今回想起來仍然十分激動。" 終于在現實世界見到了我的二次元男主,一見面我就跑過去擁抱了。" 她說。
在衆多次的 cos 委托中,momo 的這次體驗算不上完美。她帶委托老師去了自己最喜歡的貓咖," 我比較害羞,當時我們坐着看小貓看了兩個小時,沒怎麽交流,後來吃飯時才慢慢放開,聊了很多。"
但這次 " 不完美 " 的經曆還是讓 momo 十分開心,她把拍的照片發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做了置頂。
類似的案例不少。近期,在小紅書上搜索 cos 委托,相關筆記數量超過了 8 萬。内容五花八門,有單主找 coser 的尋單貼,有 coser 的 " 應聘 " 貼,還有一些幹貨筆記。不少單主通過分享自己 cos 委托的相關内容,第一篇筆記就收獲了上萬點贊量。
都是誰在花錢雇同性和自己 " 談戀愛 "?
綜合多位單主和 coser 的說法,「定焦」了解到,單主絕大多數是乙遊玩家,沉迷于遊戲裏的某個角色,希望能夠在現實社會中見到自己喜歡的人,例如 momo 平時玩的是《光與夜之戀》,她最喜歡的角色是齊司禮。
還有一小部分人是跟風,帶着好奇心而來,把 cos 委托作爲一種新型社交方式,甚至把它當成是給自己社交賬号增加人氣的流量密碼。
當 coser 的人又是什麽來頭?
他們中大部分本來就是 cosplay 愛好者,要裝扮成爲遊戲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難事,他們也有自己擅長的人物形象,平時會分享照片到社交平台上。
來源 / 《咒術回戰》
至于爲什麽接委托,大家目的各不相同。
有人想賺點小錢養活自己的愛好,這部分人占絕大多數。一位 coser 說,她最開始就是很單純地喜歡 cos 角色,後來發現能賺錢以後,就把 cos 委托當做了一份職業。
目前她已經做了一年,單價是 100 元 / 小時,包天 600 元。因爲賺到的錢不少,她表示會繼續做下去。燦燦也告訴「定焦」," 凡是收費的委托老師,50% 以上是爲了賺點零花錢。" 不過,也有家境不錯的 coser 做委托,這類人想通過 cos 委托交到一些有相同愛好的朋友。
還有人是爲了打廣告,想拍點好看的照片發到網上漲粉。" 很多主打不收費或隻收很低費用的 coser,大多帶有目的性,想找一些好看的單主拍圖,然後發到社交平台上營銷自己。" 燦燦表示。
當越來越多單主在小紅書、閑魚、微博等平台上發委托貼時,大衆也充滿了疑問。
爲什麽有人願意花成百上千元約一個 " 紙片人 "(泛指二次創作的角色,如小說角色,動畫角色,漫畫角色)陪玩?momo 沒少聽過這種質疑聲,但她表示 " 不在乎 "。
不止一位單主向「定焦」表示,滿足情感需求是 cos 委托火起來的首要原因。
momo 性格内向,不太喜歡社交,遊戲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她也進一步将自己的情感需求,轉移到了遊戲人物身上。"cos 委托可以讓我在三次元世界(指現實世界)和二次元愛人見面,這也是唯一途徑,所以我舍得把錢花在這上面。" 她說。
性格開朗的燦燦稱自己其實是十級孤獨症患者,雖然身邊有很多朋友,但她覺得朋友間的陪伴屬于一種對等關系," 你要别人付出時間、情感的同時,自己也相應地需要給予相同的東西," 但 cos 委托屬于花錢購買服務," 自己付了錢,就不用考慮太多。"
在體驗過一次 cos 委托後," 方腌蘿蔔 " 從單主變成了一位委托老師。她感受到了跨次元陪伴的意義," 讓虛拟愛人來到身邊,這對于單主來說是一件很難忘、很浪漫的事情。"
另外,多位單主告訴「定焦」,cos 委托容易上瘾,這也一定程度上助推着 cos 委托的繁榮。
一位單主回憶,cos 委托約會結束後,她剛坐上回家的車就開始流淚,不停回憶起和委托老師一起玩、聊天的快樂瞬間,哭個不停。
隻要約過一次 cos 委托,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是很多單主的真實感受。燦燦從去年開始約委托,粗略計算大概約了 300 多次,最高記錄是一天約了 5 個 coser,集齊了《光與夜之戀》遊戲裏的男主。在 cos 委托上,她已經花了六位數。
有人把 cos 委托解釋爲戲劇療愈,都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人沉浸其中,從而治愈不良情緒,這看起來并沒有問題,不過由于 coser 非專業治療師,無法在委托結束時将單主從角色中引導出來,讓不少單主産生了強烈的戒斷反應。對于他們來說,一次 cos 委托的體驗越是美好,就越想通過下一次委托,延續這種感受。
花樣多、能賺錢,這一行也很卷
cos 委托雖然是小圈層愛好,但氪金力不容小觑,而且花樣不少。
cos 委托有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
線上委托,是指 coser 不用和單主見面,在線上完成委托即可。形式多爲被委托人扮演單主喜歡的角色,拿着單主照片合影,或者與單主進行視頻聊天,價格在幾塊錢到十幾塊錢不等。一些受限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無法與 coser 見面的單主,會選擇這種方式。
雖然收費低,但積少成多,還不會花很多時間,一位 coser 表示,自己很喜歡接線上委托。
相比之下,線下委托更受單主歡迎。一般來說三個小時起步,單主也可以選擇直接 " 包天 ",收費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在約定的時間内,單主和 coser 會像真正的情侶談戀愛一樣,看電影、逛街吃飯、玩密室逃脫、劇本殺、做手工等等,甚至是 coser 陪同單主去看醫生。雙方也會涉及一些親密舉動,例如 " 擁抱 ",不過因爲是同性,她們也不會覺得别扭。
這些在陪玩過程中産生的費用,全部由單主承擔,所以算下來單主的花費遠不止委托費,甚至有單主表示,多的時候,一次就能花上萬。
這門生意看似門檻低,被委托的一方也沒有什麽投入,但市場也很卷。如果想持續接單、成爲頭部委托老師,coser 既要在硬件上滿足身高、顔值等要求,也要在軟件上,了解所扮演的角色性格,保證還原度,同時還要爲單主提供情緒價值。
僅外形這兩項,就刷掉了不少 coser。因爲需要 cos 的角色絕大部分是男生,爲了滿足條件,很多 coser 會主動提出 " 可口罩焊臉(委托期間全程佩戴口罩)",同時穿上厚達 20 厘米的鞋子增高。
要做到在外形上和角色貼合,coser 通常需要化妝一個多小時,而委托過程中,coser 也要模仿角色性格和動作甚至聲音,俗稱 " 上皮 ",這并不輕松。" 方腌蘿蔔 " 表示,在委托期間,很多 coser 都會提前和單主商量需要在中途 " 下皮 ",休息一小會兒。
能否給單主提供情緒價值,也是考驗一個 coser 是否合格的重要條件。
一般來說,從接到委托的那一刻,coser 就要開始做準備了。
先是給單主購買小禮物,詢問單主的喜好和禁忌點,甚至還有 coser 專門做調查問卷讓單主填寫。單主們也很重視 coser 的用心程度。燦燦表示,她有一位約了十幾次的委托老師," 每次我難受時,她都會安慰我,告訴我其實很優秀,讓我不用焦慮,還會送我專屬的禮物,比如刻有我名字的帽子。"
由于很多單主很内向,委托過程中,coser 也要不斷尋找話題。不止一位單主向「定焦」表示,如果遇到的 coser 冷漠或者不專業,就不會再 " 回購 "。
按照燦燦約過 300 多次的經驗來看,現在合格的委托 coser 不到 10%。
這導緻想約到一位合适的 coser 并不容易,momo 介紹," 一些比較火的 coser,委托排期已經到了明年,根本約不到。" 與此同時,随着市場的火熱,還有大批人想要進入分一杯羹。
cos 委托能火多久?
一旦湧進來想賺錢的人多了,cos 委托也慢慢變了味。
一個最爲直觀地體現是,不少單主遇到了 " 照騙 "。
一般來說,單主和被委托人主要通過社交平台線上溝通,單主決定是否委托的方式比較簡單粗暴,就是看照片和視頻,衡量 coser 是不是符合角色形象,如果确認,就交付定金,線下赴約。
這也讓不少單主被 coser 的 P 圖欺騙,即便是燦燦這樣經常約 coser 的老單主,也沒少踩坑。她給「定焦」展示了一張圖,真人和照片對比,絲毫看不出是同一人。
還有一些爲了賺錢而來的委托老師之前并不了解 cosplay,隻會對照角色的照片仿妝,連角色的衣服都沒準備,更不了解人物的性格特性就匆忙接單,不僅讓單主不滿意,也讓一些 coser 覺得他們是 " 玷污 " 了這個圈子。不少單主表示,按照她們的經驗來看,踩坑率能達到 90%。
不止 coser 有問題,單主方面也良莠不齊。一位 coser 表示,自己曾遇到過爲了逃避委托費,挂名吐槽、還歪曲了部分事實的單主。
此外,由于 cos 委托的定價和服務沒有統一标準,單主和委托老師之間一旦産生糾紛,不好判定責任。
在小紅書上,單主指責 coser 不用心、全程玩手機,coser 則認爲單主沒有明确提出要求,雙方各執一詞發表不滿的帖子很多。大家的做法是,把問題挂在社交媒體上,讓網友公開評判,同時也能讓其他人起到一部分避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委托這筆交易能在當天結束,但因委托産生的微妙關系,在一段時間内還很難斬斷。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也開始接委托單,讓這一問題更值得被重視。
比如有的單主會在委托結束後仍然不斷聯系 coser,一位 coser 表示,自己遇到過缺乏邊界感的單主,會 " 視奸 " 她的朋友圈,經常問她 " 忙不忙 "" 新接的單主好不好看 " 之類的話題,讓她感到被騷擾。也有單主表示遇到過不懷好意的 coser,有 coser 在得知她家境不錯後,誘導她不斷爲自己消費,例如讓單主帶她去做醫美或是索要禮物等。
既然 cos 委托有市場,是否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規範和管理?有網友表示,自己準備開一家 cos 委托線下實體店,在價格和安全性上都給予單主和被委托人保護,目前已經确定了店面地址,位于二次元氛圍頗濃的上海。
不過,此舉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大家并不清楚,甚至有人表示沒有這個必要,情感服務無法标準化。
提到将 cos 委托做大、産業化,很多人想到了曾紅極一時的女仆咖啡店和執事店,它們都是二次元文化與體驗經濟結合的産物,主打餐飲 + 陪伴,試圖給顧客來一次心理按摩,但後來出現了各種問題,既有經營上的隐形消費陷阱,也有文化上的沖突,比如被默認爲是 " 二次元 " 聚集地而非治愈普通人,以及不時傳出此舉涉嫌物化女性等言論,最終這些店大多涼涼。
如今文化的這道坎依然存在,一些人認爲 cos 委托涉及灰色地帶,還有一些人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 cos 委托有了刻闆印象。比如一位 coser 就表示," 很多人覺得約委托的單主都是喜歡同性的人,但實際上不是,她們很多都是喜歡看言情、追古偶的女孩子,有着正常的情感需求。"
目前,cos 委托處在野蠻生長中。不過不少 coser 很 " 清醒 ",cos 委托雖然火,但沒有人會專職做委托老師," 這玩意主要吃青春飯,單子也不穩定,學生群體會一邊上學一邊接單,有工作的人,更多是周末接。"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燦燦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