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 " 應該爲護工行業建立基本的薪酬制度,讓護工享受符合國家規定的待遇,比如讓節日堅持在崗的護工享受 3 倍工資等待遇。"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主任張偉濱表示。
經濟觀察網 3 月 6 日獲悉,2024 年全國兩會期間,張偉濱的提案聚焦護工的行業生态。
由于中國的家庭結構變化和人口老齡化,病人對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護工短缺。張偉濱在醫院工作時看到,現在病房的護工大部分是一個人幹多個人的活,有些家庭希望找一對一的護工,但非常難找,因爲沒有這麽多人手。社會對護工這個職業認知不足。護工的社會地位不高,收入不穩定,又髒又累又苦,導緻很多人甯願賦閑,也不願意做護工。
張偉濱希望國家能給護工行業好的指導,提高社會的認可度、職業的保障度以及從業人員的自尊感。同時,張偉濱鼓勵年輕人和失業者投身護工行業,希望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後,護工的需求缺口能變小。
對話
經濟觀察網:護工短缺的問題,在一線城市是不是更嚴重、更緊迫?
張偉濱:的确是這樣。發達城市家庭的平均人口數量更少,家人住院後對護工的需求就更多。另外,上海、北京的大醫院有很多外省市來的病人。再者,大城市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醫院護士的工作重心集中在醫療護理方面,沒有時間爲病人做基礎的生活護理,比如洗臉、刷牙、擦身體、剪指甲、喂飯、喂水、照顧大小便等等。這些空白就隻能由護工來填補了。
經濟觀察網:護工行業具體存在什麽痛點?
張偉濱:一是缺乏國家标準的培訓。現在,護工的培訓是由各服務公司提供的,培訓時間和質量參差不齊,因爲缺人手,很多人匆匆上崗。護工應該對病人的病情有所了解,需要懂基本醫療知識,否則可能引起一些問題。比如,有些骨折的病人,腿不能動,護理時需要學會避免二次傷害。
二是護工的入職門檻相對較低,多數護工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一個護工站穩腳跟後介紹許多同鄉加入,這樣大家互相有個照應,但也可能會形成小團體,出現排斥非同鄉護工的情況。
經濟觀察網:針對這些特點,你有什麽具體的建議?
張偉濱:第一,建議盡快出台相關政策,對這個工種的有關概念和職責進行明确界定,并制定統一的準入标準,如年齡、身體狀況、文化程度、考核要求等,使護工行業更加規範化。
第二,應該爲護工行業建立基本的薪酬制度,讓護工享受符合國家規定的待遇,比如讓節日堅持在崗的護工享受 3 倍工資等待遇。現在,護工有活幹就有錢,沒活幹就沒錢,收入得不到保證;很多護工 24 小時連軸轉,也沒有正規的休息場所,這很容易導緻疲勞工作;護工的福利靠病人家屬自願給付,私下給小費,這容易擾亂行業,在家屬之間造成攀比。
第三,建議建立護工行業的職業培訓制度,由正規的職業培訓機構對護工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