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 ESG 組
作者 | 袁加息
頭圖 | 視覺中國
本文是 #ESG 進步觀察 # 系列第 007 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清潔技術機遇,工業互聯網
1 月 18 日,在瑞士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全球電池聯盟(GBA)首次發布了電池護照概念驗證成果。
此次公布的三張電池護照,分别屬于一輛特斯拉和兩輛奧迪上的動力電池。護照記錄了電池的材料來源、制造曆史、技術規格、碳足迹、ESG 指标等信息。電池護照,就是像這樣把電池的供應鍊數據共享出來的一套系統,目的是助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電池護照(局部)| 圖片來源:GBA 官網
初看上去并不是特别高科技的東西。
然而,在此次概念驗證版本出來之前,電池護照已經獲得了七國集團(G7)、歐盟、經合組織(OECD)等世界經濟主導力量的認可。尤其歐盟計劃到 2026 年 1 月 1 日将電池護照完全納入合規要求。
在 1 月 19 日及之後的全球股市中,在項目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企業,如特斯拉、LG 能源、沃爾沃、巴斯夫、嘉能可、優美科、微軟等,股價基本都發生了較明顯的上漲。
國内企業方面,甯德時代進入了 GBA 的董事會,而洛陽钼業、華友钴業、中創新航、博萃循環(未上市)等中國企業,也是項目的參與者。
電池護照項目對參與的企業會是一個利好嗎?它對相關企業意味着什麼?
電池護照是為了什麼
電池是人類在推進新能源革命的一個關鍵産業,其重要性不需要過多解釋。各方希望趁着行業尚處于蓬勃上升的階段,把它帶到一個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同時,電池相關産業鍊具有高度的全球化屬性,從金屬礦産開采到最終的新能源車制造,不可能由單個國家獨立完成。
所以,全球範圍内的關聯企業、NGO、國際組織就發起了全球電池聯盟(GBA)這個組織。具體舉措就是用 " 電池護照 " 的形式,實現整個産業鍊的數據共享。數據共享之所以如此被看重,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業可以根據一套客觀公認的指标,來實現對 " 好電池 " 的統一認證(也就是 benchmarking)。
而至于哪些指标可以定義 " 好電池 ",GBA 的參與方在 3 年籌備過程中已經達成了一些一般性共識,比如電池護照需要體現出電池在綠色生産、性能質量、社會責任、循環經濟方面的品質。
具體指标究竟有哪些,這就是電池護照項目的一個工作重點和多方博弈焦點了。GBA 電池護照項目的總負責人 Torsten Freund 在訪談中介紹說,目前電池護照初步計劃收集 30 個左右的指标,但是完整的電池護照的指标數是不設限的。
這個 " 好電池 " 認證具有重大的潛在價值:以之為依據,産業鍊上的企業可以選擇更好的供應商,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好的産品,政府可以設置更有效的市場準入,NGO 可以對産業鍊形成監督,等等。政府和企業可以對電池的特定屬性進行規制。比如,某個國家可以規定:進入市場的動力電池必須包含特定比例的再生钴,這就可以促進钴回收産業的發展。
中國企業在這個項目上的成員身份,本身就是對其國際産業鍊話語權的認可。3 年後,電池護照将在歐洲完全落地,其他地區預計也将跟進。在這個中期尺度上,電池護照的落地完善,是甯德時代等企業高質量發展、鞏固其全球産業鍊地位的機遇。
關于電池護照的初步認識,到這裡似乎差不多了。
不過,事情還沒有這麼簡單。電池護照對于參與其中的企業而言,是工業 4.0 轉型和 ESG 治理轉型的雙重推動力。
這就要我們稍微往深裡聊一聊。
背後的工業互聯網國際競賽
摸清單獨一塊電池的全套數據,看起來不是難事。但要讓世界範圍内所有生産出來的電池,都擁有這麼一張全生命周期數據的護照,并且保證數據的可信、安全、共享、實時更新,這是人類不曾實現過的。
換句話說,人類還從未構建過這樣一個全球性、跨行業、多主體、且涵蓋 ESG 數據的數據共享機制。這種機制,不可能靠人工來收集數據,隻能靠開創性的技術解決方案、以及全球合作來實現。
這裡說的技術解決方案,核心就是數字孿生技術:利用自動化設備所采集的工業數據,在虛拟空間中實現對真實世界物體的映射。所謂電池護照,實質上是一個由全球産業鍊共建的電池數字孿生。
電池護照是電池産業鍊在工業 4.0 變革上的一場狂飙突進。電池産業之所以給全球工業開這個頭,其動力除了來自于産業本身的發展動力,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性,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歐盟希望在新興的工業領域中拓展自身的領導力。電池護照倡議的發起團體 GBA,本身就是在歐洲主導的達沃斯論壇中建立的。歐亞資源集團、嘉能可、巴斯夫、大衆等歐洲工業巨頭,在 GBA 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于是,電池護照實質上可以視為一個歐洲企業主導的工業互聯網項目。
圖:電池護照概念驗證工作的參與企業。包含歐洲的工業和礦業巨頭、特斯拉、甯德時代,此外值得一提的還包括 2 個韓國企業以及區塊鍊企業的參與。| 圖片來源:GBA 官網
純粹從工業互聯網總體技術進展上講,歐盟與中國不分伯仲,隻能說是各具特色。
提一嘴國内的情況。就在不久之前的 2022 年 11 月 20 日 " 中國 5G+ 工業互聯網大會 " 上,工信部宣布建成了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體系的國家頂級節點。這意味着,國内跨地域、跨行業的數據互通所需要的最核心的基礎設施,已經建成了。
在此基礎上,國内很快也可以發展出類似電池護照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業内認為,就在 2023 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将從單個工廠應用走向更大尺度的工業生态,開始實現産業鍊互通。國内之所以很少講 " 電池護照 " 或者更寬泛的 " 産品護照 " 概念,隻是因為國内業界更泛用的說法是 " 産品數字身份證 " 的概念。而歐洲人之所以喜歡講 " 護照 ",可能是因為歐盟本來就是很多國家,顯然更 " 國際化 " 一點。
但即便電池護照的底層技術算不上 " 超前 ",但肯定算得上 " 尖端 "。它驅策着成員企業在國内乃至國際市場上,保持數字化領導者的地位。它們比其他産業更有動力去推進國際合作和數據共享。在這個意義上,電池護照對相關企業是一個中長期利好。
工業互聯網:歐洲之道
GBA 電池護照項目的特殊之處不在技術,而在于另外三點特色:規模空前的利益相關方合作,需求側應用,以及 ESG 數據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整合。這三者與 ESG 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能夠反射出工業互聯網的歐洲特色。
電池護照從倡議和構想階段開始,就有規模空前的利益相關方參與。
參與者不僅包含礦産、電池原材料、電池制造、整車制造、回收、軟件支持等環節的大企業,也包含了投資方、行業協會、NGO、大學等組織,甚至包括世界銀行、經合組織(OECD)、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
這與單個公司應該遵循的 ESG 治理方式在精神上是一緻的,隻不過關注的話題對象,放大到了全球電池産業鍊。
電池護照作為全球利益相關方協商的結果,納入了需求側的很多要求。比如,要求電池必須達到一定的生态環保标準,要尊重工人權益,要杜絕童工,等等。這樣的要求不太會由企業(也就是供給側)提出來,而是由更能代表監管者、工人和消費者利益的組織來提。結果,電池護照就加進去了很多 ESG 的數據。
總結下來,我們很容易看到 " 歐式 " 工業互聯網的一大特色:ESG 數據治理的深度整合。這樣的情況在我國的工業互聯網領域還難以見到。
參與電池護照項目的中國企業,很可能要走這樣一條 " 歐式 " 道路:不是 " 先發展,再 ESG",而是 " 發展與 ESG 齊頭并進 ",乃至于 " 讓 ESG 指導發展 "。這是不是太為難甯德時代們了呢?
當事人似乎并沒有感到為難。像甯德時代、洛陽钼業這兩個企業,數字化程度和 ESG 治理水平原本就是國内領先的,與國際産業鍊的整合程度也很高。
MSCI 對洛陽钼業(CMOC)的評級為 A,即中等偏上,并認為公司在碳足迹、節水等議題上領先行業。這在礦業中是很難得的。| 圖片來源:MSCI
甯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就在相關采訪中表态:" 我們高度認同國際電池聯盟的哲學和發展目标。" 換句話說,中國企業沒有用自媒體上常見的 " 中歐競争 " 的話術來解讀電池護照項目,而是選擇了接受挑戰。
而挑戰中一定存在機遇。老大哥甯德時代在推進産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異常積極。比如公司剛剛在 1 月 30 日宣布投出 238 億巨款,加碼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此舉與電池護照的關聯,或許可以這樣解讀:公司通過參與電池護照項目,能夠精準判斷全球産業鍊對動力電池循環經濟的預期。比方說,上下遊企業、各國監管方到 2025 年預計要求産品中包含多大比例的再生钴、再生锂,這些信号将促使甯德時代在第一時間采取行動。于是就有了公司在回收業務上的大筆投資。有媒體提出,電池回收是新能源行業的 " 第二增長極 "。我們也可以以電池護照為切口來理解這一 " 增長極 "。
此外,老闆曾毓群還在 2022 年兩會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名為《關于加快我國電池碳足迹研究并建立中歐互認機制的提案》——明顯能看出提案與電池護照的内在聯系。如曾毓群所關切的,國内在電池碳足迹的數據治理系統還非常原始;而國際上其他 GBA 的成員,也有名目繁多的工作要做。時間緊任務重,沒有人能躺赢。眼下,至少國際各方的合作意願是非常積極的。
站在投資者的立場,我們沒必要跟着幹使勁。電池護照或許是相關企業的一項挑戰,但是這個挑戰也為它們帶來機會。如果項目參與者能夠在數字化、ESG 和國際合作三個維度上采取積極行動,那麼便更可能将電池護照兌現為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