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I 技術的發展,AI 換臉不再有門檻,新事物的新奇刺激着很多人 " 嘗鮮 ",一些 AI 換臉 App 背後的法律風險和侵權糾紛,也浮出了水面。4 月 11 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于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這也是國家首次針對于當下爆火的生成式 AI 産業發布規範性政策。
征求意見稿中包含了不少亮點,與社會大衆關系最密切的,當數提出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提供者需要對生成的圖片、視頻等内容進行标識。相關 App 能夠主動做到嗎?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國家網信辦出手,首個生成式人工智能監管規定即将出台
4 月 11 日,爲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健康發展和規範應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關于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這也是國家首次針對于當下爆火的生成式 AI 産業發布規範性政策。
《征求意見稿》共 21 條,其中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規則生成文本、圖片、聲音、視頻、代碼等内容的技術。
《征求意見稿》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圖像、聲音生成等服務的組織和個人,要承擔該産品生成内容生産者的責任。另外要求,不利用生成内容損害他人形象、名譽以及其他合法權益。
《征求意見稿》中明确,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圖像、聲音生成等服務的組織和個人 ( 以下稱 " 提供者 " ) ,承擔該産品生成内容生産者的責任;涉及個人信息的,承擔個人信息處理者的法定責任,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
《征求意見稿》中與社會大衆關系最密切的一條,莫過于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提供者應當對生成的圖片、視頻等内容進行标識。
△ AI 換臉軟件進行了标識
AI 換臉 App 五花八門,多數能主動做到換臉标識
人工智能技術本身并沒有善惡,但若是被有心之人惡意使用,就會産生一系列負面的 " 蝴蝶效應 "。《征求意見稿》的出現,讓 AI 的 " 移花接木 " 有法可依,網友們也是紛紛點贊。" 可以預知的隐患,必須先堵上 "" 希望使用 AI 的人遵紀守法有道德,别用先進技術擾亂互聯網 "" 這技術更新太快,生成内容的能力太強,真等到泛濫再去治理那就來不及了 "……
那麽,各大換臉 App 是否能夠主動做到對生成的内容進行标識?4 月 12 日,現代快報記者下載了應用市場内 15 款涉及到 AI 換臉功能的 App,并對其一一進行了測試。在這些 App 中,有 9 款需要充值費用升級到 VIP 才可使用 AI 換臉功能。在剩餘的 6 款 App 中,有的可以三天免費試用,有的則可以直接使用,其中有 2 款可直接輸出無任何标識版本的換臉視頻、圖片。
在測試中,這兩款換臉 App 可以提供五花八門的風格模闆,用戶動一動手指,就可以 " 大變活人 "。無論你想要青春少女,還是知性女強人,隻需十幾秒,軟件就可以幫你實現。
這兩款可以輸出無标識換臉視頻的 App 也有共通點,那就是其軟件名稱并不涉及 AI 換臉,乍一看上去隻是普通的拍照 App。但在用戶使用的過程中,卻可以使用換臉功能來制作視頻和圖片。
△未進行标識的 AI 換臉視頻截圖
視頻解封、P 圖換臉,AI 技術帶來的安全隐患真不少
AI 技術在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面臨着萬千用戶個人隐私的安全問題。
2023 年 3 月,廣州一名女子在網上曬出自己在地鐵列車上的照片,被别有用心的網友下載,并用 AI 技術 " 一鍵脫衣 "。女子 " 除衣 " 後的照片被廣泛傳播,引發大批網友的關注。而這隻是冰山一角,在此之前,很多國外一線女明星也都被迫 " 出鏡 ",換臉成不雅影片的女主角。
2023 年 3 月 28 日,江蘇首例 " 人臉解封 "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在常州宣判。常州經開區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2 月間,被告人鄭某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從他人處購得包含被害人姓名、身份證号碼、身份證照片、視頻動圖等個人信息,随後在 QQ、微信群聯系客戶接單,爲涉嫌通訊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被封的 QQ 号提供解封服務,共從中獲利人民币 2 萬餘元。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人鄭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币 4 萬元,作案工具予以沒收。
律師分析:《征求意見稿》填補了該領域立法的空白,對整治亂象意義重大
如何讓 AI 技術 " 向陽發展 "?北京康達(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姚坤認爲,《征求意見稿》的頒布,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立法的空白,對于整治行業亂象意義重大。
姚坤表示," 尤其是提供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圖像、聲音生成等服務,應當對生成的圖片、視頻等内容進行标識這一點,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追責時,有重要作用!"
江蘇網警也曾發布提醒,網絡時代大家在社交軟件中最好堅持 " 四不曬 "。即不曬個人或家人照片,不曬位置信息,不曬行程票據,不曬車牌、門牌。如果受到 AI 換臉照片的敲詐威脅,一定要冷靜,保存證據是關鍵。
現代快報 + 記者 季雨
(編輯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