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狂飙》的熱播,讓一衆有演技有實力的演員爆火,再次證明了内娛有流量不等于一切。
這幾年,有點事業心的偶像派演員開始拼命尋找轉型之路。
但尴尬之處在于,早期的 " 美男子 " 角色已經給自己定型了。
就像《太子妃升職記》的男主盛一倫在綜藝節目中說的那樣,他能拍的戲,都是不需要試戲的,話外的意思其實就是,他能拍的戲都不需要演技。
久而久之,也就談不上磨練演技。
同樣古偶出身的陳曉,這幾年也暗暗開始了破繭。
這部改編路遙中篇小說的劇,看起來似乎具備了一切轉型的要素——
《人生之路》
在一堆難辨好壞的劇本中,根據名著改編而成的劇本,是這些想轉型的演員,最優的選擇。
當其他流量演員還在爲三流小說改編的劇制造熱度時,陳曉已經拿到了入選"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改編的電視劇資源。
并且爲他搭戲的,都是我們眼熟的老戲骨。
路遙的原著以改革開放時期爲時代背景,陝北高原城鄉地區爲生活環境。
通過主角高加林,回到故土 - 離開故土 - 再回到故土的故事結構,以及與兩位女性角色的情感糾葛,從而反映個人的命運、時代的症候。
《大江大河》已經爲這部劇做了很好的成功參照。
同樣是時代大變革,同樣是鄉村題材,同樣講述青年命運。
但如果說《大江大河》是展現那個時代獨特的青春活力,《人生之路》則更像把偶像勵志故事,硬生生套上那個時代的殼子。
陳曉飾演的高加林,是一個在最初,心懷夢想,決心要走出大山的年輕人。
偶像派轉型," 扮醜 " 來得最快。
可以看出,陳曉在劇裏的妝造,一改他以往古裝花美男的形象,俨然是一個 " 小土狗 " 模樣。
而與高加林産生情感糾葛的其中一位女性,則是由李沁飾演的劉巧珍。
雖然沒讀過什麽書,但她心地十分善良,并且一直默默崇拜、深愛着高加林。
李沁在劇裏也沒什麽偶像包袱。陝北日照強烈,李沁在劇裏都以美黑的膚色出現,甚至口音也帶了點陝北味道。
然而看着還是不太對味呢?
果然黑臉配上一口烤瓷大白牙,違和感還是能沖破屏幕。
雖然主角下了狠功夫,但《人生之路》離真正的時代好劇,目前來看還是差了些火候。
電視劇一開篇,許是爲了反映主角們的青春活力,導演安排了一場飙自行車的戲。
騎自行車本來并不怎麽讓人尴尬,但導演的運動鏡頭實在是過于現代,在這樣高速的運鏡下,時代感被嚴重削弱了,更像是青春偶像片。
經過崎岖山路的飙車後,高加林和同伴把車往校門口一扔,就跑去上課了。
可能就真的民風淳樸吧, 反正不用鎖車就默認不會丢吧。
另一個與高加林有情感戲的女性角色——黃亞萍(張嘉倪飾),一衆黑黃皮膚中,獨獨讓她是白皮。
黃亞萍原是上海人,從小就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但由于父親工作的變故,被調到陝北,于是和高加林讀一個高中。
如果你要說,這隻是爲了角色形象塑造得更鮮明。那麽——
80 年代,張藝謀的恩師、第四代導演的領軍旗手吳天明,也曾将《人生》改編成同名電影。
電影中的黃亞萍,是這樣的——
明顯,電影版中的黃亞萍,你能感受到,她肯定是個有别于農村婦女形象的知識女性。
而劇版黃亞萍的洋氣則顯得尴尬、格格不入。
隻能說,塑造一個人物形象,光從外表入手是十分膚淺的,還要從整體着手。
這也是當代影視圈的一個弊病,人物塑造扁平化、刻闆化。
劇版最緻命的,還是在于對原著的 " 魔改 "。
整個劇,與路遙作品的中心思想相去甚遠,淪爲平平無奇的一部現代偶像風格的勵志劇。
路遙原小說想講述的,是高加林人生選擇的無奈,主角在情感與理智中步履維艱。
面對以赤誠之心對待自己的巧珍,高加林最終還是因爲不願屈服在農村,而選擇了放手。
但走出農村的高加林卻并沒有獲得所謂的幸福,而是最後失意,又回到了農村。在故土重逢巧珍時,她已嫁作他人婦了。
可以說,高加林無論在小說裏,還是電影版裏,都不是純粹的正面形象出現的。
他身上帶有的悲劇色彩,既是個人選擇的,也是宿命無奈的。
他是一個十分複雜的角色,一個非典型鳳凰男,他有逆天改命的決心,但面對時代的洪流,無能爲力。
在失意時蜷縮進巧珍無私的懷抱,又最終在愛情和事業中,選擇了抛棄愛人。
年輕時所做的看似更好的選擇,并不一定意味着正确和幸福。
在劇版目前來看,導演似乎想把高加林打造成一個,能通過社會達爾文競争的、通過個人奮鬥的,取得成功的形象。
在一開始,導演就通過衡水中學般軍事化高考的氛圍描述,讓觀衆看到這批陝北學子高考必勝的決心。
高加林顯然是這浪潮中的佼佼者。
考上了大學,但由于信息差,名額被村長的兒子冒名頂替,意味着高考失敗。
低落了一段時間的高加林沒有被打倒,而是成爲一名鄉村教師,投身教育,重燃了生活的期望。
主角成長中的挫折,都是爲最後的成功鋪路。
完全是想走偉光正的人物形象,可以預見,導演絕不會讓高加林以悲劇收場。這和原小說高加林的人生之路完全背道而馳。
想轉型實力演員,角色本身的複雜性極爲重要,不然也沒有那麽多可發揮演技的空間。
《狂飙》裏爲什麽大爆的是高啓強這個角色,就是因爲他不是單一的人物形象,人物弧光完整。
雖然劇中,陳曉演技也算在線,但距離轉型實力派,可能單靠這一部劇還無法完成。
這不是陳曉個人的問題,或許也不是導演和編劇的問題,是當下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注定與複雜的失敗者叙事無關。
脫下孔乙己的長衫,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