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子華
編輯|喬芊
中國 Web3 的風向正悄然改變。過去一個月裡,一些利好中國 Web3 的變化接踵而至。
首先,中國 NFT 市場正在告别 " 戰戰兢兢 "。
此前,NFT/ 數字藏品的二級交易在中國一直處于 " 灰色地帶 "。既無法律判定其違規,也沒有說不違規。關于 NFT 二級交易是否合規,沒有明确的信号。
然而,自 2023 年元旦以來,在過去兩周多的時間裡,幾乎每隔一天就有一家 " 國字号 " 的數字資産交易平台宣布啟動。比如,中國數字資産交易平台、大灣區數字文化資産交易平台、廣文數字文化資産交易平台、安徽 " 國版優藏 " 平台、" 穹宇世界 " 可信流通元宇宙平台等等。
這些平台分布在北京、成都、安徽、廣東、廣西、天津等地。主要由當地的文化産權交易所、知識産權交易所、省委宣傳部、數據交易所或技術交易所等國資機構發起。交易标的物包含但不限于數字藏品、IP 版權等。
目前來看,這些交易平台彼此之間呈競争關系。幾乎都處于招募合作機構的階段,交易規則仍在制定、完善。可以預見,短期内會有更多的區域性、地方性政府機構發起的數字資産交易平台誕生。
地方政府如此有勇氣邁出這一步,其背後有更大的政策紅利。" 國字号 " 數字資産交易平台的密集爆發,是在 " 數據二十條 " 公布之後。在那之後,也是各省市召開 " 兩會 " 的時間。此後,Web3、元宇宙發展規劃也被寫進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
比如,《浙江省元宇宙産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3 — 2025 年)》裡指出:" 要建設區域性、行業級數據交易平台,探索基于 NFT 的數字資産交易場景建設。"
初略統計,各省市計劃在 2025 年實現的元宇宙産值總和已超萬億。這也意味着,中國邁向 " 下一代互聯網 " 的建設,大大提速了。更重要的,方向變得更清晰了些。
NFT 告别天價,脫虛向實
" 國字号 " 數字資産交易平台密集入場,正值 NFT 市場的低谷。
過去一年來,NFT 交易額持續下滑。海外最大的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在過去一年裡,交易量下滑 90% 以上。相比于 2022 年的市場高點,主流項目的價格基本都下降了 60-70%。
而另一方面,Alchemy Insights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 NFT 的 API 請求增長了 10 倍,更多的開發者正擁抱 NFT。
兩組數據對比,這意味着,炒作 NFT 的人少了,以 PFP(頭像、圖片)類為代表的 NFT 時代正在落幕;同時,更多傳統行業開始入場挖掘 NFT 技術的實用價值。
在一位公鍊創業者看來,過去的 NFT、數字藏品等産品并沒有發揮出 NFT 技術的真正價值,而主要是被人用來投機炒作。
" 大多數 PFP 項目的價值是被哄擡出來的,它們不具備功能性。" 資深 Web3 投資人、Draper Dragon 合夥人王嶽華告訴 36 氪,這些 PFP 類的項目價值非常小,隻是尋求一個群體的認可去支持它的價值,價格大幅下滑很正常。
" 現在的大多數 NFT 仍然是一個簡單的作品權益或者映射,缺乏足夠的應用場景,業務潛力也不深。" 王嶽華表示,未來的 NFT 一定是更多的權益組合,讓更多實體業務進入 NFT 領域。
" 國字号 " 數字資産交易平台以捏合交易、收取交易手續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從各平台公布的文件看,其目的并不是以賺錢、盈利為主,而是主要承擔數字資産交易的交易流程、标準的建設,實現資産數字化、數字資産全生命周期管理、數字 IP 全球化流通等作用,同時規避各細分領域二級市場的過度炒作。
無論是元宇宙還是數字資産交易平台,其目的本質上還是虛實結合,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一位數字藏品平台創業者同樣感受到這種變化,他對 36 氪表示,數字藏品的發展,一定要結合實體。" 讓數字藏品從收藏這一屬性向工具、身份标識、實體權益憑證等更多維度發展。這對整個 NFT 或者加密市場都有益。能夠真正讓加密市場一步步脫虛向實。"
大方向:打破 Web2 的割裂,權利還給個人
" 數據二十條 " 公布之後,首先利好的其實是 " 數據交易所 " 賽道。各地數據交易所紛紛聞訊而動,比如:上海、深圳數據交易所正式上線運營,廣州數據交易所增資至 8 億元,河南數據集團成立等等。
實際上," 數據交易所 " 推進的事情,與 Web3 密切相關。
Web3 追求的是開放、共赢,數據權歸個人所有。而過去,企業之間的生态是相互割裂的,互不兼容。2021 年,工信部曾提出互聯網行業必須 " 互聯互通 ",解除互相之間的屏蔽。然而,解除 " 網址屏蔽 " 相對容易,但解決彼此間數據的互通則難上加難。
數據流通問題不解決,很難談得上 " 将數據權歸還個人 "。
相比之下,Web3 沒有 Web2 的曆史包袱。區塊鍊本身就是開源的,Web3 應用搭建在區塊鍊上,數據從服務誕生時起就歸個人所有,能夠自由流通。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數據層面的壟斷問題。
問題是,區塊鍊上所積累的用戶數據較少。而社交身份、消費喜好、閱讀喜好等用戶畫像的形成,都是靠長時間的用戶行為積累而成的。更多的有價值的數據,依舊留存在 Web2 的世界裡,且日益龐大。
如何将 Web2 變得開放、個人和企業數據流通起來,也正是 " 數據交易所 " 将解決的問題。
數據交易所是一個 " 老概念 "。目前,全國各地有近 50 家左右。在 2015 年和 2020 年左右有兩次 " 爆發期 ",大量數據交易所成立,但都不盡如人意。那段時期,大多沒有搞清楚數據交易的基本制度,也因此阻礙了市場的發展。
此次 " 數據二十條 " 規則的明晰,為數據交易機構探索各種數據定價機制提供了基礎。裡面提到:
公共數據按政府指導定價有償使用,企業與個人信息數據市場自主定價;
推進非公共數據按市場化方式 " 共同使用、共享收益 " 的新模式;
創新技術手段,推動個人信息匿名化處理,保障個人隐私;
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産品經營權等分置的産權運行機制等等。
以上這些,都是此前中國 Web3 被人诟病的問題,如今得到了解答。
數據交易所的業務不僅僅是做供需撮合,而是要打造一套從規則、流程、技術都健全的信任機制。
這樣,也會鼓勵政府、企業将更多數據加工成數據産品,放到市場上流通。比如政府将稅務、工商、水電煤、能源氣象、交通出行等公共數據上架。
例如,在上海數據交易所的行情屏幕上,列有産品名稱、供方名稱、産品類型、數據産品說明書、合規說明書等信息。
數據成為資産,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都意義非凡。一方面,當更多數據成為數據産品,成為企業資産,對企業的估值方式也會帶來極大改變。
另一方面," 用戶成為企業發展的受益者 " 也會變為現實。比如,黃奇帆曾表示,作為擁有大量個人數據的平台,也應當将數據交易收益的 20%-30% 返還給數據的生産者。且大數據殺熟的現象,會越來越少。
以上,将數據交易所、數字資産交易平台、" 數據二十條 " 綜合起來看,Web3 與 Web2 并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
如果說數字資産交易平台是直接面向 Web3 的未來,那麼數據交易所則是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将 Web2 帶入 Web3。
那個自由、開放的互聯網世界正在向我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