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靈
對外貿人而言,每一年的 9 月,注定是段操心和忙碌的日子。
宏觀上,美聯儲将于 9 月 18 日召開議息會議,降息似已箭在弦上。降息會縮短中美貨币之間的利息差,誘發人民币升值。
由于外貿人的生意多以美元結算,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賺來的美元貶值,換言之,利潤會因此縮水。
生意上,9 月是金九銀十的傳統外貿旺季,然而上半年受多重因素影響,海外客戶尤其是歐美 " 搶出口 " 迹象明顯,會否透支下半年的生意,也成了許多企業賬本上的未知數。
利潤沖擊
在 9 月的降息預期沖擊人民币彙率之前,外貿人已經遭遇突然一擊。
7 月 24 日在岸人民币彙率盤中跌至 7.2776,創下了去年 11 月以來的新低,而 30 多天後,人民币對美元彙率卻已經升值了 2.5%。
最觸目驚心的是 9 月 6 日那天,一夜之間人民币彙率收複了年内所有失地,最低摸到了 7.0809,爲 2023 年 6 月以來最高水平。
圖源:新浪财經
十多年前,學者和行業都曾針對人民币升值做過幾次 " 壓力測試 ",結果發現:
◎ 人民币每升值 1%,對應的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利潤率将分别下降 3.19%、2.27% 和 6.18%,而當年紡織服裝企業平均純利潤率爲 3% — 5%,規模以上輕工企業出口利潤普遍在 5% 左右,規模以下企業毛利率隻有 2% 左右,因此影響劇烈。
◎ 據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測算,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 3%,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産企業利潤将下降 30% 至 50%。
至于這一次,綜合财新、第一财經報道,多家企業表示,短期内會對利潤帶來 1 — 2 個百分點的變動,并進一步影響後續新訂單的定價等。
一位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因彙率浮動,一筆 30 萬美元的訂單,一周之内,損失了 4 萬多元人民币,相當于吃掉了近半利潤。
美元燙手
2024 年上半年,大部分外貿人都不急着結彙。
所謂結彙,就是外貿人将賺來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共計 118 個交易日中,人民币 55 天在升值、63 天在貶值。
在這樣貶多升少的日子裏,如果着急把人民币換成美元的操作并不劃算。更何況,市面上的美元存款利率較高,拿着美元還能享受一波理财收益。
據廣發證券推算,2021 年— 2024 年 6 月間,賣出人民币持有美元等高利率貨币的人民币套利交易共計達到 15.15 萬億元。
由于我國 80% 的外彙收入由貨物貿易貢獻,因此我國的人民币與其他貨币之間套利交易并非由金融投資者驅動,而是主要由出口企業和跨國企業進行。
汽車出口
還有個數據能說明外貿人這種 " 淡定拿美元 " 的狀态。
整個上半年,代表結彙意願的結彙率不斷下探,以 6 月爲例,結彙率達 58%。
一般而言,若結彙率超過 80%,表明企業對人民币升值的預期極其強烈,若低于 60%,則對應着強烈的貶值預期,連利潤微薄的出口企業都在千方百計地推遲結彙。
如今,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外貿人手裏的美元正變得燙手。一些持有美元存款理财的企業,在近期的一次波動中,發現自己一夜之間少了 1.7% 的收益。
于是,他們一改上半年的氣定神閑,紛紛成了急性子,有的美元一到手立馬換成了人民币,有的則派專員盯着彙率走勢。
熱鬧的六七月
如果說,外貿人一面在擔心人民币升值讓自己少賺了錢,另一方面也擔心火熱的上半年可能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生意。
上半年的出口數據頗令人欣喜。
上半年,貨物出口總額爲 121298 億元,同比增長 6.9%。其中,6 月貢獻頗多,若以美元計,我國 6 月出口同比增長 8.6%,爲 2023 年 4 月來最高,以人民币計,同比增長 10.7%。
另外,7 月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淨流入環比增長 48%,規模爲曆史同期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也以火熱作爲回應。
7 月,美國的港口忙得熱火朝天。整個美國集裝箱進口量創下曆史第三高,他們提到,部分原因是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創下了曆史新高。
長灘港 2019 年 1 月— 2024 年 7 月貨運量統計
單看亞洲部分,7 月從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集裝箱運輸量同比增長 24%。創下單月曆史最高紀錄。
按裝船地來看,來自中國大陸的量占到近六成,并同比增長了 23%,附加一提的是,來自越南的增加了 44%。
運輸量最大的家具類同比增長了 29%,第二大的機械類增長 30%;汽車相關産品也增長 27%;個人消費裏,玩具和體育用品增長了 24%、鞋類增長 23%、服裝增長了 12%;工業材料上,塑料增長 26%,鋼鐵制品增長 23%。
超預期增長的原因或許在于,這些運輸品往年都會在 8 月至 10 月迎來高峰,但很多人指出,2024 年的高峰已提前到來。
洛杉矶港在 7 月的媒體簡報裏表示:" 我們看到年終假期貨物比平時提前一點抵達。"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矶港
有些與進口玩具、家居用品和消費電子産品相關的美國零售公司已經提前推出假日促銷活動,有的貨運商甚至在 5 月就開始運送聖誕節所需的物品。
對外貿人而言,6 — 7 月的忙碌也是反習慣的。
7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是北美和歐洲的返校季,這是僅次于聖誕節、黑色星期五的購物旺季,中國人擅長制造的電子産品、學習用品、服裝和鞋類等品類最受歡迎,人均消費可達 600 多美元。
再加上秋季換裝和萬聖節,外貿人下半年能不能拿個開門紅,就取決于這些需求了。
隻是今年,一切都按下了加速鍵。
波動的數據
出口提前的原因有很多,具體可分爲以下幾類:
第一種,因爲關稅而 " 搶出口 "。
一方面,一些被列在關稅豁免清單上的産品,即将在 6 月到期,爲避免關稅損失,于是搶先出口,主要涉及橡膠塑料、電氣機械、機械設備等中間品與資本品。
另一方面,部分零售商爲即将到來的 " 關稅 " 未雨綢缪。市場普遍預期,若特朗普重回白宮,恐将再掀關稅風波。
美國上半年集裝箱進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工業部門,細看都是那些容易被加征關稅的,如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第二種,爲應對潛在的危機而 " 搶出口 "。
當前,北美最大碼頭工人工會——美東國際碼頭工人協會與港口運營商的合同談判破裂,合約将于 9 月 30 日到期。美國企業和物流業相關人員擔心 10 月的大罷工将擾亂供應鏈。
第三種,爲了搶時間而 " 搶出口 "。
今年感恩節在 11 月 28 日,較往年晚不少,爲了同聖誕的旺季購物和配送時間錯開,因此也需要提前備貨;至于歐洲方面,紅海危機餘威猶在,考慮到運輸時長,往年理應在 8 — 9 月下單的聖誕節訂單,零售商們也可能會提前下單。
受紅海危機影響,新加坡港口面臨持續擁堵
那麽,既然是 " 提前 ",那便意味着下半年,熱鬧可能無法持續。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搶出口 " 本質上并不是創造需求,而是需求前置,透支效應下,7 月後相關商品出口或面臨下行壓力。
7 月開始,出口增速便出現了一些降溫迹象。
此前經濟學家們對 7 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爲 9.7%,但現實潑來冷水,以美元計,7 月出口同比增長 7.0%。
9 月 10 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中國 8 月出口同比增長 8.7%,數據看起來回暖了不少。
隻是分區域看,就會發現隐憂未解。8 月我們對東盟出口增長 13.1%,爲本月出口最大貢獻者。" 搶出口 " 的主力歐美地區,則低于整體增速,我國對歐盟出口僅同比增長 2.9%;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 5%。
分層的行業,變長的世界
實際上,除了人民币彙率,外貿人能彼此共感的日子也越來越少。隔行如隔山,不同的人身處于不同的 " 同溫層 " 中。
分化成了常态。
中國的出口産品,已經孵化出了 " 新三樣 ",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組件等産品,與傳統的服裝、家具、家電等 " 老三樣 " 活在不同的空間。
在出口區域上,也分爲 " 新三大區 " ——東盟、俄羅斯、非洲以及中西亞地區等," 舊三區 " 則是美國、歐洲、日韓。
舊三區與舊三樣,會對傳統的貿易周期敏感,比如西方節日等。以美國爲例,當前對中國各商品依賴度較高的仍主要集中在消費品,譬如玩具(依賴度 75%)、手機電話機(47%)、家電(43%)、計算機(34%)、家具(29%)、紡織服裝箱包(29%)。
新三區與新三樣,則更取決于新興發展經濟體的需求和全球制造業的狀況。
除此之外,還有變得更長的世界。
安邦智庫創始人、首席研究員陳功先生形容這個逆全球化冒頭的世界,猶如冰面上的裂縫,咔嚓嚓地向下層伸展。
在這個過程,一些 " 連接器 " 國家應運而生,它們跨越新的地緣政治斷層線,爲日趨碎片化的世界提供支撐。
符合這一條件的國家,目前有五個,分别是越南、波蘭、墨西哥、摩洛哥和印度尼西亞,它們在 2022 年的經濟産出達到了 4 萬億美元,超過了印度,幾乎與日本和德國相當。
因爲它們的出現,貿易因此有了距離和時差。
2021 年,中國供應商與美國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是 9.18,到了 2023 年變成了 10.11,等于每個中美企業之間插入了一個企業。
以中國和越南爲例,由于後者需要先從中國進行中間品、資本品進口,再開展生産和出口,由此越南出口實際上一部分成了中國出口的滞後指标,時差在兩個月左右。
我們在工廠老闆們發的短視頻裏,也感受到了這種多元。
旺季期間,既能看到老闆們感歎 " 終于久違地熬夜加班 ",也能看到今年有的老闆抱怨生意不佳、生産線停滞。
還有過去從未見過的新穎畫面,一群中東或俄羅斯人在視頻裏忙忙碌碌,碩大字體的字幕裏寫着 " 外貿回暖,都在爆單,請求源頭工廠支援 "" 外貿不拖欠貨款,能做的可以留言産品 "。
圖源:抖音、快手平台
由此,9 月的種種迷思不過是變化的縮影,希望這種迷思隻是短暫的水土不服。畢竟,作爲生而全球的一代,這是第一道必須經曆的坎。
本篇作者 | 和風月半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