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3 月 14 日以 " 融合開放、重塑雲上未來 " 爲主題的 2023 年京東雲城市峰會廣州站上,京東雲正式提出将構建融合開放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全面支持産業深度數字化,并發布了适配國産化的全套基礎雲設施産品,推動國産化替代從 " 可用 " 到 " 好用 " 漸進式邁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黨委書記季仲華,中電金信副總經理、研究院院長況文川,中國海洋石油國際公司董事、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原科技信息部總經理王同良,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奚建清,以及來自海南交控、飛騰、達夢的企業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雲事業部總裁曹鵬表示,随着産業數字化進入深水期,企業對于數字化建設的需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構建融合開放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是支撐發展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路徑。
01、深度數字化,開啓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此外,在 2 月 27 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也提出要構築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築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目前,企業的基礎設施呈現出多樣化、多場景等特征,底層基礎設施架構迥異,業務場景非常複雜,依靠對原有系統的縫縫補補,已經不足以滿足未來 5-10 年的業務發展需要。基于京東自身實踐,以及對産業客戶需求的理解,曹鵬認爲,能持續支持好産業深度數字化的下一代基礎設施,必須具備四個特征:融合開放、高效協同、極緻性價比、安全可控。
雲邊端的協同、多模态的融合、軟硬一體化,這些業務場景越來越普遍,單一的技術已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因此隻有融合開放,才能滿足産業的真實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對業務發展的重要性愈發明顯,一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可能帶來指數級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也可能成爲行業競争格局改變的緣起。因此,推動技術與産業深度融合,已成爲數字化的關鍵動作。而支撐融合技術的數字基礎設施,必然是開放兼容的:向下可兼容各類異構基礎設施,屏蔽多雲差異,實現應用一緻運行;向上可廣泛接入各類行業應用,以 PaaS 輸出各類組件,從而實現對應用資源的便捷調用。
02、漸進式替代,京東雲推進國産化真替真用
在國産化替代、數字化升級的過程當中,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延續性非常關鍵。一方面要保證業務高速馳騁,一邊又要 " 換輪子 ",因此漸進式國産化的真替真用是最爲穩妥的實現路徑。
在國産化領域,京東基于自身業務發展的内生需求,很早就開始國産化的自研與生産級真替真用的實踐。目前京東以全棧信創雲的方式,實踐了京東集團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工業等業務闆塊的上百個業務應用,京東 80% 的應用支持在國産化基礎設施上穩定運行,實現了産業級的真替真用。
京東雲基于混合多雲技術路線,打造了多雲多芯多活能力,曆經内外部大規模場景訓練,打磨出極緻性能産品,目前已構建全面适配國産化應用的全棧産品矩陣:
京東雲混合多雲操作系統雲艦,在全球化資源調度、應用跨雲多活、開放生态三大領域全面優化,幫助客戶構建更靈活、更穩定、更低成本、自主可控的 " 真多雲 ",更高效地助力産業數智化升級。
京東雲雲海,基于雲原生理念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存儲系統,采用分布式存儲架構統一了主流的五大存儲引擎:文件、塊、對象存儲、并行文件存儲、大數據存儲,能滿足各行業對雲盤高性能、低延時的業務訴求,打造存算分離技術架構,爲客戶節省整體基礎設施成本達 30% 及以上。
京東雲京剛,行業領先的自研軟硬一體虛拟化引擎,能提供高吞吐量、低延遲、硬件加速的網絡和存儲虛拟化資源,同時實現了用戶負載和雲管理負載的完全隔離,大幅提升了雲計算平台的安全級别,并全面支持雲主機、裸金屬雲主機、原生容器等雲計算産品形态。
京東雲天樞服務器,旗艦級國産芯片雙路機架式服務器,強大的 AI 能力使計算性能提升 67%,基于京東雲自有大規模數據中心應用經驗,并融入京東集團 IT 科技、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的增值能力,是京東雲推出的專業數據中心 IT 産品。
Star DB,自研國産分布式數據庫,具備分布式透明、彈性伸縮、智能運維管控、金融級高可用、安全合規、簡單易用等關鍵特性。适用于海量數據存儲計算、高并發在線交易、多數據中心容災、業務監管合規、數據庫一體化自治等多種場景。
爲進一步推進自主可控生态體系建設,2022 年 8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與京東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圍繞軟件供應鏈标準編制、軟件标識化工具應用、軟件供應鏈管理平台推廣等軟件供應鏈安全控制方面,共同推動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構建,通過推廣軟件統一标識化管理平台,合力降低軟硬件廠商基于國産底層技術生态适配難度。
03、融合開放,助力央國企數字化轉型
圍繞産業鏈的複雜協同,京東雲雲艦不僅對内全面支持京東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工業等多元化業态場景,對外一廣泛服務于北汽集團、蘇州農商行、國家電投、中化能源、陝煤集團、達達、愛回收等産業客戶,助力企業降本提效。
以中化能源爲例,在進行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面臨着業務系統各自獨立、平台共享能力欠缺等難題,京東雲爲其打造了 " 中化能源基礎數字技術平台 ",低成本、低風險地完成了數字化技術服務能力建設,實現了集團各部門及下屬公司的互聯互通,減少了重複建設、提高了共享能力。
國家電投在系統升級改造中,存在資源管理複雜、業務上線緩慢等難點,借助京東雲雲艦的統一底座能力,國家電投實現了對當前異構環境和未來電投雲的異構屏蔽,通過在統一底座上構建 PaaS 組件和應用,實現了更廣泛兼容以及高可用,大幅了降低後期的管理和運維成本。
當前,京東雲已經服務超 95% 的大型央企、100 座城市、2048 家大型企業、914 家金融機構和超 207 萬家中小微企業。
今後,京東雲将繼續秉持開放理念,積極打造更融合、更開放、更連續的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助力産業數字化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