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路上看了一期《毛雪汪》,嘉賓是伊能靜,節目組給伊能靜的 title 是 " 一位很會談戀愛的朋友 "。
整期節目裏,李雪琴和毛不易的角色是 " 不太會談戀愛的年輕人 ",伊能靜則是 " 精通戀愛的大姐姐 ",換個說法,李雪琴和毛不易是來上大師課的。
伊能靜是敬業的,節目裏講了很多所謂戀愛幹貨。
比如如何确定一個男生是不是對自己有意思。伊能靜給出的方法是,女生可以對這個男生說 " 我去找一下我的朋友 ",然後一定要找一個可以激起男生敵意的朋友,随之觀察這個男生會不會有情緒波動。
伊能靜還講了一些暧昧期小技巧,比如男女生都可以通過有分寸感的肢體碰觸來激發戀愛小火苗。
這一部分伊能靜很盡職盡責地舉了詳細例子,女生可以坐在副駕駛的時候說要去後排座位拿紙巾,在拿紙巾的過程中可以用胳膊稍微碰觸一下男生的肩膀。
伊能靜大概是真的很希望教會大家如何戀愛,甚至講到了 " 什麽是正确撒嬌 " ——用非常安靜且利他的方式把一個真實的話說出來。
伊能靜爲了節目算是誠心誠意、掏心掏肺,但 bug 在于——現在的成年人還會聽戀愛大師課嗎?
我記得小時候看港台八卦,那些嫁入豪門的女明星和老公一起亮相都會被媒體說是 " 禦夫有術 ",小時候不以爲然,長大後才發現這個詞将女性放置在下位者,所謂 " 禦夫 " 不過是一種 " 讨好 ",是一個女性想要竭盡全力去讨好男性、留住男性。
但十幾年前過去,現在很少有 " 禦夫有術 " 這個詞的出現,甚至于現在哪個女明星嫁了豪門,大家會深扒,感歎什麽豪門啊,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崩塌,女明星倒是行走的穩定的中型公司。
現在的青年尤其是女青年,對戀愛的套路已經不怎麽感興趣了,這幾年的影視劇反饋也可以證明。
大家喜歡看女主角搞事業的電視劇、喜歡看女主角發瘋的電視劇、喜歡看簡單的小甜劇,但凡涉及到女生一心想要和男生在一起的劇情,吐槽聲浪陣陣。于是《知否》《黑暗榮耀》這類題材的影視劇火了,而《我的人間煙火》成了一個反面案例。
這部劇播到後半段的時候,大家對女主角許沁的吐槽聲甚至蓋過了男主角。
許沁爲了宋焰離開家、離開優渥的生活環境。
宋焰給她煮了碗白粥,她感動到不行。養母皺着眉頭不解:一碗粥能讓你這麽念念不忘嗎?
這部劇最大的翻車,是片方沒有意識到,當代女性已經不吃這一套了。暫且不說什麽女性意識崛起這麽大的中心思想,用個接地氣說法:我們女的感覺到費勁心思去讨好一個男的,性價比實在不高。
一個有點損的對比,相同的精力花在寵物身上,會得到很強的治愈和安全感,但花在一個男性身上就有點豪賭的感覺,我們誰都不敢保證能收獲什麽結果,遇到什麽樣的男性。
劇中許沁爲了宋焰放棄了這放棄了那,收獲了一個長相帥氣的男朋友,但這個男朋友是那麽的愛自己、瘋狂愛自己!
" 性價比 " 不高大概是目前諸多女青年對于戀愛與婚姻的看法,費勁心思去揣摩對方心裏、去涉及暧昧橋段、去滿足對方情緒 …… 最後的結果讓人忍不住感歎 " 啥呀?就這?"
我承認伊能靜的情商确實很高,會講話會戀愛,但很遺憾的是她這一套放在現在的大環境中變得不那麽适用,大家追求的是 " 目标結果确定性 ",而按照伊能靜那套方法論去靠近、搞定一個男生,換來的大概率遠低于預期值,與此同時女性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去壓抑自己的情感,甚至是弱化自己的亮點,通過語言和行爲去擡高對方,這種感覺特别像是 ……" 服務于對方的需求 "。
寫到這裏我不禁覺得伊能靜很像是女明星裏的 ayww。
當然,伊能靜有這樣的想法也有大環境因素,她成長于台灣和日本,兩地的女性對于婚姻的态度更傳統。她的原生家庭就是母親爲了夫家拼命生孩子,直到生出兒子爲止。最後母親沒能生出兒子,父親離開她們,母親帶着孩子改嫁。
伊能靜現在的成功,是踩中了一些運氣又夾雜着許多從小看眼色、懂說話的天賦。
從這一點來看,更能證明當代女性不太吃 " 戀愛大師課 " 這一套了,伊能靜的價值觀來自于她成長的年代和背景,但你看現在的女明星,很少有人會站出來教大家如何談戀愛,因爲她們自己就不 care 能不能談上戀愛,她們和我們一樣非常清楚:也就那麽回事兒!
一個猜測。未來可能會有一大批女性群像劇、複仇劇出現,片方和創作者到了今年夏天應該非常清晰地意識到女性觀衆的追劇需求。
陳思誠都開始拍 girls help girls 了,這個風是真的吹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