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雲栖戰略參考》,這本刊物由阿裏雲與钛媒體聯合策劃。目的是爲了把各個行業先行者的技術探索、業務實踐呈現出來,與思考同樣問題的 " 數字先行者 " 共同探讨、碰撞,希望這些内容能讓你有所啓發。
曾經,雲計算被當作 IT 的一部分,它的出現是企業信息化建設升級和替代的一個方案。而現在,IT 是雲計算的一部分。這一轉變的根源在于雲計算範疇的不斷擴大——現代廣義的雲計算不僅覆蓋了從最底層的芯片指令集,到網絡存儲、雲主機、雲服務器,還包括雲原生架構、微服務、大數據、數據庫、容器化部署、K8S、Serverless 架構,乃至視頻雲處理、大型網絡數據中心的調度,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這些能力遠超過了雲計算最初的設想和範疇。今天,廣義的雲計算結合了高效的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不僅局限于 IT 戰略層面,更上升爲企業的核心戰略。
在雲計算領域,可以确立兩個重要的論斷。第一,未來雲計算一定是企業和開發者的首選。這是因爲傳統的企業軟件開發需要經曆漫長的周期,依賴大量底層基礎設施、技術資源以及物理和網絡資源的支持。相比之下,雲計算環境提供了即時獲取這些資源的能力,達到了開箱即用的便利性。公共雲服務爲開發者和企業應用提供了性價比極高的解決方案,顯著縮短了創新所需時間。
第二,未來技術創新一定優先誕生在雲上。在過去兩年中,大模型等技術在全球範圍内迅速興起,與雲計算的結合如同魚水關系,彼此爲最佳拍檔。未來,不僅限于人工智能應用和技術,許多軟件的開發和新型軟件也同樣将優先在雲上誕生。雲計算将成爲新技術誕生、發展的重要源泉。
在企業的轉型與發展進程中,雲計算無疑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爲例,該行業已大步走向國際市場。這一領域的差異化競争力主要體現在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技術上,而這兩項技術的實現,依賴于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電子商務領域經曆了從貨架電商到興趣電商,再到直播電商的演變,而在這些變革中,視頻雲、轉碼等技術發揮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同樣地,在衆多企業的搜索、推廣和廣告活動中,大數據的分析、運營,包括預測和決策支持已經成爲企業新型的商業變現工具。
這些變化均凸顯了一個事實:傳統的 IT 定義已顯得狹窄,雲計算所能提供的功能和價值更爲廣泛。雲計算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構建完整的技術架構,還能促進業務創新、優化業務流程,拓展全球化布局,并實現全球範圍内的無縫連接。
除了提升 IT 能力、運維能力和開發能力,雲計算還顯著降低了開發成本,使得軟件開發和 AI 創新的時間成本大幅下降。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基于雲服務的新興 SaaS 公司的成功速度遠超幾十年前,雲計算已經成爲企業成長和拓展市場的加速器。
雲計算的七大價值點
今天,由 AI 加持并面向 AI 架構的雲計算,爲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全面的價值,七個字概括爲:進、智、拓、省、捷、才、彈。
(1)進:架構緻簡,從獨立散點到統一建設
雲計算爲企業提供更先進的現代化架構,幫助企業向世界級的先進架構演進。
在中國,許多非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大型企業的 IT 系統建設周期長達數十年,采用了各種技術棧、産品和軟件來構建其業務系統,導緻形成了衆多煙囪式、豎井式的系統。這不僅使得業務系統相互隔離、缺乏通信,還有可能對相似類型的業務部署了不同的技術棧和運維體系,增加了不必要的運維管理成本。想象一個場景,無數的煙囪背後架設着錯綜複雜的電線杆,電線相互纏繞,構成一個龐大複雜的網絡。在這種情況下,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率、完成 IT 的統一治理、實現資源的統一運維管理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今天,雲計算所提供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幫助這些企業從這種分散、難以管理、多樣化的技術棧架構轉變爲統一運維、統一資源管理的現代化架構。現代化架構也支撐着企業業務的穩定運行。今天許多面向互聯網的企業已經發展至全球化規模,爲全球客戶提供訂單式和交易式服務。企業面臨大規模高并發需求、業務連續性和數據一緻性方面的挑戰,企業必須将自身的架構升級至類金融級别的現代化架構,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單元化、多地多活、在線離線混合部署、容器化調度,及數據的強一緻性,這些構成了現代化架構的重要特征。
(2)彈:更細緻、穩定地應對分鍾級波動的業務
彈性計算是雲計算的核心技術之一,它代表着雲服務提供商根據客戶需求動态調整計算資源的能力。在實際業務場景下,企業常常面臨業務量的時間波動,尤其是在面對需求峰谷變化時,彈性計算的能力成爲了關鍵的支持。在某些場合,彈性計算的作用尤爲關鍵。
以今年春節期間的 12306 爲例,該平台單日最高售票量超過 2000 萬張。售票過程包括了一系列複雜的交易環節,例如餘票查詢、下單、交易确認等。面對節假日的流量高峰,12306 需要極強的彈性伸縮能力應對激增的用戶請求。而雲計算實現了每分鍾 3 萬核的彈性伸縮能力,這相當于在一分鍾内能夠迅速增配超過 300 台高配置的服務器資源。
(3)捷:讓數據價值成爲業務創新動力
盡管雲計算的潛力仍未被充分開發,但它在大數據處理方面所展現的能力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線下部署的開源方案。在中國,企業正在經曆數字化轉型,從互聯網和金融行業擴展到餐飲業甚至街邊奶茶店,各種規模的企業都在逐步成爲數據驅動型的組織。
企業對數據的運用已由最初的業務智能 ( BI ) 發展至運營分析,進而演化爲今日的精細化運營和數據中台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數據能力、技術和産品持續進化。大數據領域的開源技術發展飛速,從 BI 到 Hadoop、Spark、Flink 以及湖倉一體和流批一體等技術,都是爲了滿足企業日益精細化的業務需求而發展起來的。
過去,大數據分析主要服務于用戶分析平台,尚未真正影響業務發展。而現在,随着互聯網企業在搜索、推薦、廣告等領域背後所依賴的強大數據計算平台,數據分析、計算和治理不僅作爲決策支持工具,更已成爲實現商業價值轉化的手段。
對于衆多企業而言,線下構建大數據平台是極具挑戰性的。這需要衆多專家掌握複雜的技術棧,而這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行的。而雲端的大數據能力不止于傳統 Hadoop 的計算,它包括數據存儲、治理、遷移,以及實時計算、流批一體和湖倉一體等技術,這些在雲端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技術棧,并可以實現與線下 Hadoop 體系的無縫對接和遷移。
目前,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在雲端構建大數據平台,不僅利用雲計算提供的基礎設施,還采用雲上的數據治理、應用和标簽能力,并結合大數據和 AI 的先進計算技術。未來,雲端構建的大數據平台預計将爲企業提供巨大的價值。
(4)拓:加速全球業務布局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企業紛紛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在遊戲、消費電子、電子商務、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引領國際乃至世界的地位。海外擴張成爲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但在國外落地時,企業往往面臨着失去國内市場優勢的挑戰,如有限的營銷資源、網絡基建和人才支持,這使得複制國内成功模式在海外變得複雜困難。此外,構建與國内同等水平的基礎設施存在重大挑戰,戰略布局也充滿了不确定性。
在此環境中,雲計算及其公共雲服務商爲中國企業的海外成功提供了有效支持。無論是進行初步的市場測試,還是展開大規模部署,雲服務都是關鍵助力。爲了滿足這些需求,雲服務商必須具備以下關鍵能力:穩定的全球基礎設施網絡、可靠的合規和安全保障、專業的服務支持。
(5)智:大模型時代,雲計算是 AI 的最佳拍檔
大模型在當前科技領域已成爲備受矚目的焦點,而雲計算在支持大模型方面的作用遠不止于提供算力。從阿裏雲的角度來看,雲計算在 AI 大模型創新方面提供了三個層面的服務能力。
首先是建模型。阿裏雲通過提供豐富的多元算力、融合調度,助力企業進行大模型的訓練與推理。大模型對雲計算平台的要求很高,涉及的服務遠超出提供 GPU 服務器那麽簡單。對于網絡存儲系統的優化尤其關鍵,這是構建面向 AI 的雲架構的必要條件。AI 的興起促使整個技術架構必須叠代、升級,甚至重新設計,尤其是網絡架構。
其次是調模型。阿裏雲緻力于構建類似 HuggingFace 這樣的平台,以便通用的大模型以及國内外開源的大模型都能在其雲平台上調用,實現如 RAG、Agent 等模型的應用。阿裏雲旨在建立一個更爲開放的大模型聯合工作平台。
最後是用模型。中國在過去一年中經曆了所謂的 " 百模大戰 ",而未來的競争可能收斂到 " 十模大戰 ",其中生存下來的将是那些能夠商業化和大規模部署的企業。
許多中國企業需要大模型的能力,但他們無需自行進行推理訓練或購買昂貴的算力,而是可以直接在雲上獲取這些能力,從而提高内部辦公效率和對外的營銷能力。這才是大模型未來的核心應用。通過阿裏雲開發的通用大模型,提供 API 接口,以便更多企業可以結合自己的業務場景進行調用,優化業務流程和提升效率。
大模型的發展盡管僅有短短的一年多曆史,卻已經開辟了一個新局面。雲計算提供的能力在 AI 大模型方面愈發顯著,不僅包括面向未來 AI 架構的雲上推理訓練平台、雲上模型協作平台,還包括幫助客戶通過通用模型提升企業實力的服務。在大模型的時代,雲計算與 AI 已經成爲最佳搭檔。
(6)省:大幅壓縮供應、建設、創新的時間成本
成本問題在雲計算領域是一個永恒的讨論主題。盡管許多文章對比了雲計算與 IDC 或自建環境的成本差異,但他們常常忽視了時間成本這一關鍵因素。在評估雲計算與傳統 IDC 的區别時,時間成本成爲一個顯著的區分點。在傳統的 IDC 或自建環境中,從設備采購到部署再到測試的整個流程都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周期,涉及到的各個階段包括采購周期、開發周期、部署周期、測試周期以及資源部署和擴縮容的周期,通常以日、周甚至年爲計量單位。相對而言,雲平台上的所有服務和資源都是開箱即用的。用戶可以立即訪問經過測試且高度支持的基礎設施與服務,這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在中國,許多開發者利用開源軟件進行開發,但在缺乏高性能、高可用性資源環境的情況下,這些開源系統難以真正投入生産使用。雲計算爲開源生态提供了一個穩定而高效的運行環境,使得雲平台成爲開源軟件的理想載體。通過避免長時間的采購、測試、開發周期,雲計算不僅可以爲企業節省巨額成本,而且還能促進業務創新。
(7)才:改善企業人才架構
雲計算技術的應用正轉變着企業的運營模式,它使得技術團隊得以擺脫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持續維護。這種轉變不僅優化了企業的 IT 治理結構,還改善了人才架構,允許專業人員将精力集中于應用開發和人工智能能力的建設。
全棧上雲,适應市場波動的靈活資源配置策略
許多企業選擇全棧上雲是爲了響應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特别是在業務需求存在顯著起伏和高峰期的情況下。公共雲提供了靈活組合常态化資源和彈性資源的能力,允許企業根據實際業務波動來定制資源配置,從而更加高效和經濟地應對變動。相比之下,傳統的 IDC 由于其固定的硬件資源和網絡帶寬,往往無法靈活适應業務的發展需求。
在雲上,服務器資源的配置并非與線下服務器 1:1 對應。例如,原本線下需部署 1000 台服務器的業務,遷移到雲端後可能隻需要 500 台常态化服務器配合 300 台彈性資源即可。這樣的 "5+3" 配置模式更爲高效,能夠在保障業務運轉的同時降低成本。系統運行在雲上的虛拟機或容器化環境中,通過提高運維效率并利用 PaaS 層的能力,能夠進一步優化系統性能。
雲計算的效率不僅僅是硬件數量上的直接對比,更是包括軟硬件一體化技術、虛拟化開銷減至最低、PaaS 層能力加持,以及雲原生技術和容器化部署的綜合優勢。這些技術相結合,能夠顯著提高系統運行的效率。
過去,通常讨論的是 " 搬站 ",即遷移物理服務器到雲端。然而,目前的趨勢更應當是 " 搬棧 ",它意味着遷移整個技術棧至雲端,以充分發揮雲計算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雲計算與 IDC 的關系已經超越了服務器本身,而是擴展到了資源池管理、計算、存儲、人工智能等更高層次的能力。
本文摘自《雲栖戰略參考》總第 16 期
掃碼限時申領紙質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