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先與我來波互動吧!
事情的起因,是我司的主編老白,也是蔚來 ET5 的車主,他用車兩個月都沒有發現車機有側邊欄的存在。
直到他去體驗蔚來 EC7,工作人員演示的時候,他倒吸一口冷氣:" 什麽?蔚來的車機還有側邊欄呢?"。
雖然這事聽着有些離譜,仔細想想,也的确挺離譜的。
無獨有偶,我之前在體驗蔚來 ES7 車機的時候,也是在滑動地圖的過程中由于誤觸才拉開了它的側邊欄。
這就不禁讓我對這個 " 側邊欄 " 這玩意産生了一些思考,爲什麽作爲一個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且不易被察覺的功能,車企的産品經理們卻始終無法抛棄它呢?
" 存在 " 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使用新車兩個月之後以及誤觸發現的側邊欄,如果它有思想,那它最應該責怪的,應該就是蔚來的産品經理,畢竟它不引人注目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車機的側邊欄并沒有做相應的視覺引導。
蔚來 ET5 車機界面
而有視覺引導的車機界面一般是這樣的:
哪吒 S 車機界面
目前," 車機像手機 " 這種類型的說辭似乎已經是對車機體驗最好的評價了。
而在 " 像手機 " 這一點上,主界面下拉的負一屏和側邊欄自然就成爲了車企們研發車機時必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是的,它們對于現階段的車機來說是很重要的存在,我們做測評時也習慣于将它們納入決定車機好用的标準當中。
與此同時,車企們宣傳自家車機系統的時候,也總是強調直觀性和易用性,他們習慣把 " 可見即可點 "、" 可見即可說 " 挂在嘴邊作爲車機的賣點。
但聽到了無數次這種說辭的我自然不能理解 " 車機加了側邊欄卻沒有視覺引導 " 這一點的,直到我同事這個鮮活的例子擺在面前也更加證實了我的想法。
或許縱觀整個車機系統的體驗設計,這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但對于具有隐藏屬性的側邊欄本身,這是一個決定它 " 不存在 " 的錯誤。
不管好用與否,讓消費者沒有感知度,才是一個功能最大的失敗。
手機上的側邊欄如何設計?
或許有人會說:那手機上的側邊欄也沒有視覺引導啊。
爲了研究出個中關系,我特地體驗了一下不同機型上的側邊欄,發現——确實是這樣。
但關鍵就在于,手機上側邊欄本身的展現形式相對車機是完全不同的,因爲在沒有視覺引導的前提下,用戶操作邏輯的設計決定了它的可發現性。
像 VIVO、蘋果、一加手機上的側邊欄,采用的是負一屏的展示方式和直瀑式的浏覽形式,沒有視覺引導。
VIVO X80 Pro
由于手機可以單手掌控與操作,我們隻需要用大拇指一直向右滑動主界面的 APP 拉出負一屏後,就可以使用像 " 掃一掃 " 等便捷功能以及浏覽常駐服務、應用和相關資訊等。
而三星、華爲、小米手機的側邊欄設計的比較相似,屏幕兩邊側滑會出現一列窄邊的圓角矩形豎條,顯示常用的 APP。小米手機的側邊欄在收攏時是有一個半透明的豎條引導。
小米 12
華爲 Mate 50
但,這也讓我發現了一個漏網之魚,那就是華爲手機的側邊欄并沒有視覺引導。
大家應該都體驗過側滑回到上一級菜單的操作,華爲手機将相同的操作動效引導應用在了側邊欄上。區别就在于大多數用戶是通過主界面兩邊側滑還是通過已經打開的 APP 界面兩邊側滑。
所以華爲是通過這樣的操作形式比較巧妙地将側邊欄省去了,用戶憑借單手掌控以及操作習慣依然可以比較容易就發現側邊欄的存在。
雖然不清楚那些沒有視覺引導的側邊欄設計有沒有借鑒華爲手機,但我們可以明白的一點是:用戶無法把中控那塊 "iPad" 抱在手裏自如操控。
在沒有視覺引導的同時,用戶體驗車機時也沒有相關操作可以與側邊欄進行聯動從而提高其可用性。
這也是導緻我同事曆時兩個月都沒有發現這個 " 大冤種 " 存在的間接原因。
車機上需要擁有側邊欄嗎?
給隐藏功能界面加上視覺引導是增加車機可用性和直觀性的做法,而我和同事的經曆也引起了我更進一步的思考:在車機上做側邊欄真的有必要嗎?
于是借此機會,我也采訪了一下我的同事老白:
Q:" 你發現側邊欄以後用它的頻率有變高嗎?"
A:" 沒有。我平時主要用到的功能就導航,音樂,座椅按摩,改一下情景模式,除此以外我沒有别的需求了,這些 Nomi 都可以控制呀。"
顯然,有沒有側邊欄對處于用戶身份的他來說是可有可無的。
盡管側邊欄上集成的功能對主駕來說确實具有易用性,但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在車機上下拉負一屏的易發現性和使用頻率都會比側邊欄更高。
更何況,即使是手機上的側邊欄,大部分人用到它的機會也是非常少的。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在很早之前我就向蔚來和哪吒的産品經理表達過相似的質疑,但得到的答案都有些模棱兩可。
不過,哪吒似乎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在他們最新推出的哪吒 GT 車型上,車機已經悄悄取消了靠近主駕的側邊欄。
哪吒 GT 車機界面
另外,車機界鼎鼎有名的華爲,在鴻蒙 OS 中也直接取消了對側邊欄的引入。
這說明,車機和手機的高度相似性隻是在某些維度相對成立的,車機始終還是有它獨有的操作邏輯,而車企需要做的,是将這些闆塊功能明确化、清晰化,讓消費者的每一分錢,都花在他們需要的地方。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