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時代與過去不同了,不能用過去的教育方式來面對未來。"
來源|多知網
作者 |徐晶晶
圖片來源 |ClassIn 官網
2 月 7 日,翼鷗教育正式上線帶有 LMS 系統的(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學習管理系統,簡稱 LMS)ClassIn 5.0。
無論對内對外,這都并非一次普通的産品叠代。在 5.0 出現之前,國内還沒有哪家教育科技公司鮮明地打出過 LMS 的概念。
如果說此前的 ClassIn 隻是一款在線教學工具,那麽 5.0 版本的定位更廣。并且,更爲關鍵的是,新版産品改變了整套系統的底層設計邏輯,而這個底層設計邏輯的關鍵詞就是 " 以學習者爲中心 "。
而這個改變和當前國内校内校外教育的變革密切相關。
翼鷗教育創始人宋軍波在産品上線前的内部信中肯定了 5.0 帶給公司的節點性意義:" 曆經七年,到今年 2 月 7 日,我們完成從直播工具到在線教室的轉變,從砌磚、修廟,行到了‘禮佛’的山門。"
七年光陰流轉,ClassIn 叠代到第五版。讓人好奇的是,一個過渡到 " 禮佛 " 的境界的 " 在線教室 " 究竟長什麽樣子?滿足育人場景的核心需求了嗎?還能承載校内校外教育場景的哪些期待?
01
" 課堂的革命 ",做本土化的 LMS
ClassIn 5.0 系統研發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國内整個教育體系正在推動的 " 核心素養改革 "。
2014 年 3 月,國家正式提出 " 核心素養 " 的概念;2016 年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 一個中心三大闆塊六條十八項 ");到了 2022 年 4 月,《義務教育課程标準和課程方案(2022 年版)》(" 新課标 ")正式頒布,進一步強調核心素養。
指向 " 核心素養 " 的新教育是什麽樣的?
在教學上,強調學科實踐,倡導通過創設真實情境,通過任務驅動的探究性、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
在評價上,研制學業質量标準,強調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追求教學評一體化。
可以說,教學目标的調整下,課堂的組織形式,包括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的參與方式,課後的評價方式和手段都在發生重大變化。
不少觀點認爲,過去的教學是一種線性教學,即:" 上課的流程事先已經固化好了,教學就是念 PPT、玩遊戲,‘一 P 到底’,過度标準化。在這種線性化教學模式下,教學進程和學生狀态是無關的,學生聽懂或不懂都是這個流程。老師的教學進程和知識形态也無關。"
說得更通俗一些,過去的教學方式是一種 " 以教師爲核心 " 或者 " 以教材爲核心 " 的教學,而素養改革後,教學的核心變爲 " 以學習者爲核心 ",更加強調學生的參與度。 由此,跨學科教育、探究式教學,都是必須常用的教學手段。
可以說,核心素養進一步改革後,校内教育、校外教育都開始了 " 課堂的革命 "。
2021 年,在校外培訓的新政策之後,整個校外培訓行業都開始了全面的 " 素質化轉型 "。從各個校外教育品牌的課程設置來看,這一素質化轉型有兩個特點:其一、課程門類設計 " 去學科化 ";其二、每個門類都實行跨學科教學。
以某品牌的一節低齡科學素養課爲例,這節課的目标是引導孩子們學會 " 根據已知條件做邏輯推理 ",但是課堂主題又是在民樂的背景設定下展開的,孩子們不僅學習了邏輯推理,還可以欣賞到各種民族樂器的音色以及相應的代表曲目。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素養類課程都在進行多學科融合,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設計課堂活動,整個教學環節囊括課前準備、課後反饋,課上孩子們和老師會碰撞出各種新的想法、觀點,并且有更多的互動。
但這樣一來,整個教學的複雜性也就提升了。
有權威人士評價:" 如果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數據化,‘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很難爲繼。因爲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看似作業變少,實際學生的學習量增加了,整個數據量變大、教學管理複雜,紙面流程無法勝任。"
因此,需要一款專業的産品或工具來輔助老師管理孩子全部的學習過程。這也是翼鷗推出 ClassIn 5.0 的契機。
02
新課标下,課堂的教學流程可視化
5.0 版本的底層設計邏輯是:教材不再是課堂唯一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學習動作組成的學習計劃。班群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沿着學習計劃探究。老師則運用數字化工具,開展教研工作。課堂上,老師根據教學計劃創建單元主題,通過調用課堂、閱讀、視頻、評測、讨論、研究等模塊,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課堂不再隻是老師單向授課,而是由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創課堂。
正如卡耐基梅隆大學梅隆學院院長提到過的培養人才的目标:" 我們學院培養的學生有 2/3 将來會工作在現在還沒有的職位上。"
可以理解爲,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标是,将一個人培養爲獨立自律的終身學習者。借助 5.0 的學情反饋報告,老師的工作真正由授人以魚變爲授人以漁——不隻停留在教會學生具體的知識點,更是要通過完善的過程學習數據分析學生個性,激發、引導、規劃學生的自我學習,讓其學會如何學習。
基于這個最終目标,LMS 系統也在解決另一個痛點,即教學流程的可視化。
過去,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練習和考試,以及老師的反饋。但教學内容複雜化後,很難用單一的評測手段去評價孩子。這就需要将整個教學過程可視化、學習數據量化。這樣一來,家長也就能更好地輔助參與。
(ClassIn LSM 的界面)
比如在 ClassIn LMS 中,将學習過程拆解爲家長可感知到的環節——所有的活動(指課堂、讨論、測驗、錄播課等 6 個活動環節)皆可設置素養能力的目标,作業、測驗、讨論的得分會匹配到對應的素養能力中。老師可将課程活動設計自由組合,可對每一個活動進行标簽化,基于能力指标給學生提供能力評價。
接下來,ClassIn LMS 還将開發基于 AI 與大數據的知識圖譜等新模式。
03
" 不能用過去的教育方式來面對未來 "
事實上,LMS 這一理念風行國際。但,LMS 的産品過去并未得到中國教育科技界的重視。
那麽,翼鷗爲什麽還要做這樣一款國内少有人做的 LMS 産品?
這要從 2020 年 6 月翼鷗舉行的一場關乎公司未來走向的戰略讨論會談起。彼時翼鷗在讨論下一階段的方向及産品會是什麽樣子。各種可能性被一一抛出、又被一一否定。
直到 Google Classroom 的出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過去,中國教育科技界并不關注這款産品,因爲它似乎隻是一個廉價的學生筆記本 Google Chromebook 與一個簡陋的 SaaS 系統,但卻能在美國占據 70% 的市場。這本身就值得研究。
團隊調研後得出的結論是:當下的中國教育,需要一套新型的以 LMS 爲核心的數字基建設施,才能實現教學由以教爲中心轉向以學爲中心,實現教學目标由知識儲備向能力培養轉型。
" 核心素養 " 的改革是個巨大的機會,而教學管理系統上的痛點則是翼鷗的突破口。
校内教育發生的巨大變化也在深刻影響着校外教育的走向,校外教育緊密聯動着校内教育。
(ClassIn LMS 界面)
不過,作爲孵化不久的新生事物,ClassIn LMS 仍面臨一些更爲現實的挑戰,比如 LMS 的概念在不同城市、不同學校的接受度不同。
漫長的市場教育仍在進行。但或許所有人都該意識到,一場新的教育風暴已來:" 今天的時代與過去不同了,不能用過去的教育方式來面對未來。"
對更多人來說,面向未來的教育方式,便是借由 LMS,真正實現以學爲中心,培養具備 " 核心素養 " 能力的人才。這場課堂改革後,過去的教學方式、課程組織形式勢必被颠覆。而在教學管理系統的加持、推動下,這場改革會更加迅速。
本文作者: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