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複蘇尚在路上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 陶鳳 王柱力 網編:王巍 2024-01-05
在降價、砍單等動作頻出的背景下,2023 年對于國内外芯片企業而言是艱難與混亂的一年,随着 2023 年末至 2024 年初各廠商最新報價出爐,芯片價格有望回升,存儲、模拟芯片打響了第一槍,在業内專家看來,去年的芯片價格暴跌除了有行業周期因素外,各家大打 " 價格戰 " 也是關鍵原因,如今各廠商又開始聯手挽救行業景氣度。展望 2024 年,複蘇與增長将成爲主旋律,但這并不意味着競争消弭,隻不過換了新的方向。
暴跌與複蘇背後
1 月 4 日,主要廠商芯片報價數據出爐,2024 年芯片價格有望進入上升渠道,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廠商亞德諾半導體發布漲價函表示,公司相關産品将從 2024 年 2 月開始漲價,漲幅爲 10% — 20%,據 TrendForce 集邦咨詢研究顯示,自 2023 年四季度起 DRAM 與 NAND Flash 均價開始全面上漲,DRAM 合約價環比增幅約 3% — 8%,NAND Flash 合約價漲幅 8% — 13%。TrendForce 研究指出,随着下遊客戶庫存的持續改善、産能利用率逐步恢複,AI、智能汽車等應用發展,預計半導體行業将在 2024 年經曆複蘇;屆時半導體光刻膠市場也有望反彈,市場規模将恢複到 2022 年曆史峰值,并進一步增長,到 2027 年将超過 28 億美元。
一言以蔽之,在經曆了 " 割肉 " 去庫存後,市場供需關系恢複平衡,上升周期重現。
以存儲芯片爲例,從 2022 年下半年開始,DRAM、NAND Flash 便遭遇價格腰斬,面對困境,三星等芯片廠也不得不選擇降價,進入 2023 年,下滑趨勢仍未止住,撐不住的廠商們業績紛紛 " 爆雷 ",去年前三季度,三星營業利潤虧損高達 90.42%,其中半導體業務部門是重災區,SK 海力士、美光也雙雙跌破了公司經營的曆史虧損紀錄。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上一輪芯片價格大跌除了周期波動之外,各廠商大打價格戰也在其中推波助瀾,一般而言,芯片價格由生産廠商報價,再視下遊是否接受,如果原廠商争相降價,最後在整個行業層面就是産品均價下滑。
專家指出,在 2023 年一、二季度,芯片廠商還看不到價格戰帶來的危害,甚至有不少廠商想趁機通過降價擴大市場占比,以德州儀器爲代表的公司,去年 5 月起主動殺價,電源管理芯片最高降價 30%,和信号鏈芯片一起成爲降價策略所沖擊到的重災區。如今芯片廠商報價回升,一定程度上也是意識到了惡性競争危害,聯手保住行業景氣度。
今年走向何方
展望 2024 年的芯片市場,産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爲,如無意外,恢複與增長将成爲主旋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消費電子市場的複蘇,中國龐大的手機市場在 2023 年有所回暖,這種趨勢将繼續向上傳導,并在今年體現在芯片廠商的業績上。
以手機市場爲例,2023 年末各品牌紮堆發布新品,今年開年繼續上新,去年 11 月,OPPO 發布 Reno11 系列手機新品;榮耀發布 100 系列手機,12 月份則迎來了一加 12,今年 1 月 4 日一加緊跟着推出了一加 Ace 3,據中國信通院報告顯示,2023 年 9 月,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 3327.7 萬部,同比增長 59%。
不過專家同時也指出,雖然價格戰落幕,但 2024 年芯片廠商的競争不會告一段落,隻不過調轉了方向,除了消費電子外,新能源車這塊巨大的蛋糕,讓芯片廠商無不垂涎。
從數據上來看,根據 Omdia 預計,到 2026 年全球汽車電源芯片市場規模将達到 87.61 億美元,2022 — 2026 年複合增長率爲 9.4%;其中驅動芯片市場規模爲 38.53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爲 7.29%。
除了市場本身增長空間廣闊,國産替代加速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汽車驅動芯片領域主要被海外企業占據,海外企業産品組合覆蓋全面,與車企合作時間較長,具備先發優勢。國内企業的産品大多集中車身、低壓、少通道的中低端産品領域,産品組合仍有較大延展空間。
業内觀點認爲,随着内資車企銷量提升,亦有望帶動産業鏈格局向内資芯片企業傾斜,并帶動上遊工藝制程發展形成正向循環,相關企業有望從中受益。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