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東又翻車了,甚至幹脆演起了神劇。
随着《無間》播至第 8 集,豆瓣短評區已經被 2-3 星占據。
演慣了精英的靳東在這部劇裏,就像是個穿越者。
即便是被打暈綁在椅子上注射會令人精神失常的藥劑,他都能始終保持着精緻,甚至還能掙斷扶手,掄起椅子暴砸審訊室 …… 看完這一幕,就連觀衆的明樓濾鏡都快撐不住了。
你有發現嗎——
國産影視劇,正在走向兩個極端。
就像是同一家肉聯廠的兩條生産線,一條線加工高檔和牛,一條線生産注水牛肉。
毋庸置疑,這些年優質作品層出不窮。
就比如剛從熱搜上功成身退的《狂飙》,豆瓣 8.5 分,五星率超過 40% ,流量和口碑雙收。
愛奇藝的迷霧劇場,産出依然穩定。
豆瓣 7.7 分的《平原上的摩西》雖流量不比前者,卻順利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劇集單元,成爲首部入圍此單元的華語劇集,這張成績單是足份足量的。
張譯總是讓人放心的演員。
離開《狂飙》後,新劇《他是誰》如期上線在豆瓣斬獲 7.9 的高分。
上美出品的《中國奇譚》,同樣用中國動畫講好了中國故事。
諸如此類的優質影視劇作品,不甚枚舉。
所以你看,事實上我們從不缺少好作品。但即便如此,卻仍能聽到身邊人說:我從來不看國産劇。
問題就出在注水牛肉上,相比之下,我們粗制濫造、千篇一律、毫無營養的國産劇顯然更多。
久而久之,觀衆難免會産生國産影視劇 PTSD ,自然也就不再抱有期許,在屎裏找巧克力勞心傷神。
注水牛肉那條生産線上的産量實在驚人,硬是拉低了國産影視劇的整體口碑。
靳東,就是這條生産線上的優秀員工。
靳東堕落前
注水牛肉什麽樣,靳東心裏最清楚。
拍完《僞裝者》後,他基本就一直在替國産劇注水,八年如一日,日日不停歇。
前些天我在網上看到一組圖,這組圖别名——靳東版大家來找茬。
這四張劇照,是靳東四部劇裏飾演的四個角色。
他們無一例外,都梳着锃亮的油頭,穿着筆挺的西裝,緊鎖沉思的眉頭,端着一副好爲人師的姿态 …… 這套裝扮模樣,堪稱靳東熒幕半永久。
2015 年底,靳東幾乎是觀衆最愛的演員。
乘着《僞裝者》的東風,他被捧上了演技的神壇,被稱爲演藝界遺珠。
當時觀衆幾乎笃定,他會是将來影視劇品質的保證,一如今天的張頌文。
但是八年之後,他卻徹底失去了觀衆的信任。
那個被捧上神壇的明樓,好像不見了。
靳東主演的電視劇口碑一路下滑,豆瓣評分也始終徘徊在及格線之外。
這樣一份成績單,無關諾貝爾數學獎,無關梵高名言,無關繁體字,無關純爺們 ……
僅有關于靳東作爲演員,所交付的作品和角色。
輿論開始對其塑造角色的能力産生了質疑:靳東到底算不算是一個好演員?
這樣的質疑,總是很難給出準确的答案。因爲靳東确實是好演員,他 2012 年就捧起了中國話劇金獅獎。
但既然是好演員,又何至于此呢?
靳東是個好演員,佐證不止金獅獎。
2003 年,27 歲的靳東從中戲畢業順利考入煤礦文工團。他的表演功底,多半是在話劇舞台上磨出來的。
話劇舞台上的靳東,飾演過《日出》中的方達生,《驚天雷》中的毛澤東 …… 彼時每個角色,他都能處理得恰到好處。
在影視劇裏,他塑造的角色也是多面的。
比如《少年大欽差》中的徐安,《東方朔》中的漢武帝,《闖關東》裏的龜田一郎 ……《秋雨》中的何鳴更是一鳴驚人,讓靳東如願收獲華表獎優秀新人獎的提名。
那時靳東,遠不如今天出名。
戲路卻很寬,演技也從沒被人诟病過。
細看靳東過去的演技,是帶有靈性的。
他在《溫州一家人》中将因戰争患上 PTSD,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黃志雄,诠釋得淋漓盡緻。
所以明樓的爆紅,并非靳東僥幸。
反倒是他多年磨出來的演技,早已替他打好穩固的地基。
2015 年底,沒有任何一部劇能搶走《僞裝者》的流量,這部劇幾乎捧紅了半個劇組的演員。
最紅的一位,便是大哥明樓。
觀衆們起初大都是沖着胡歌去的,後來靳東的風頭卻一度蓋過主演胡歌。
要在穩固的地基上壘起高樓,隻需機會而已。
按理來說,好演員趕上好機會一夜爆紅,于觀衆而言這本應是件好事。因爲演員獲得流量,等同于獲得更多資源和話語權。
如此一來,觀衆也就能看到更多優質的作品。
誰曾想,靳東卻是出人意料的。
明樓之後,靳東基本就徹底擺爛了。
他開始不斷複制明樓,在影視劇行業的流水線上生産注水牛肉。
靳東擺爛中
剛拍完《僞裝者》時,靳東曾接受采訪說:
我每拍一部戲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我拍這部戲到底要表達什麽?
我敢打賭,靳東這兩年肯定沒問過自己。
否則,也不至于拍出這麽多爛劇。
獲得話語權和資源後的靳東,開辟了一條精英流水線。
他後來所有作品,都是明樓的變裝遊戲。
有醫生版明樓、律師版明樓、公關版明樓 …… 總而言之,就是以明樓爲模闆,批量複制明樓。
這種高度同質化的角色,并非隻停留在服化道上,而是整個角色的直接套用,也就是說這些角色的背景、底色跟内核都是完全一緻的。
比如他們都是事業有成,穩重沉穩,喜歡分享心靈雞湯 …… 被前呼後擁着的精英。
靳東劇裏,甚至連其他角色都大多相似——
有對他傾心已久的白富美,有被抽空腦幹的同事,有信賴他的客戶,有崇拜他的下屬 …… 千篇一律。
故事模版也是照貓畫虎,如法炮制的,看一集便知全貌。
無非都是主角開局就身處高位,轉而遇挫,接着又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出衆能力,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将傾。
這就是靳東牌的注水牛肉——
工業味十足,卻看不見半點用心。
微博曾有人反駁說,同樣是精英人設,表現出來自然都大同小異。
正好最近就有一個反例——張譯。
張譯近期有兩部劇接棒上線,《狂飙》才撤下熱搜沒幾天,《他是誰》又頂了上去。
這兩部劇裏,張譯飾演的都是警察。前者因爲沒能查清貪腐案郁郁不得志,後者因爲沒能抓住連環案兇手而憤憤不平。
兩個角色不僅職業一緻,甚至連境況都幾乎相同。但這兩個角色身上,卻看不見半點相似,甚至有人評論說:感覺衛國平能打十個安欣。
樹葉尚且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更何況是人?
任何一個角色都該有他的處事邏輯、喜怒哀樂,并非所有精英都是明樓。
塑造好每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才理應是演員的本職工作。
還有人覺得,演員沒什麽選擇權,無非是跟着資方的要求來。
換言之,這樣的爛片不該怪靳東。
但如果你經常看靳東的電視劇,就不難發現,他的身份其實不隻是演員。
絕大多數時候,靳東還是出品人。
也就是說,他實際掌握這些作品的主要話語權。
這樣的演員,不止靳東一個。
還有演什麽都是黃磊的黃磊,這些年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幾乎都是他一手炮制的。
西八區的張瀚也是同理,在掌握話語權和資源後開始生産垃圾。
觀衆餐桌上的注水牛肉,不光是他們端上餐桌的。
甚至就連水,都是這些演員們親手注入的。
怪這些流水線上的工業垃圾太多,才讓觀衆誤會了國産影視劇。
演員話語權
靳東們爲何樂于生産注水牛肉?
原因很簡單,注水牛肉撈錢快。
生産一部好作品,其消耗的時間和精力遠比一部注水劇要多得多。
劇本要精修,細節要打磨,甚至還要較真到每個場景,每個鏡頭,每個表情 …… 比如《狂飙》中安欣拉警戒線擋着高啓強的那個鏡頭,就是拍攝中不斷磨出來的。
但注水劇無需如此,他們隻要根據定好的模闆出劇本進片場。
幾乎每個場景、鏡頭、表情,都是流水線産品。
比如靳東版精英,總會在電視劇剛開始時有一套穿衣流程,然後坐車出現,慢鏡頭給到他下車帥氣出場,鏡頭要仰視、旋轉,觀衆要 360 度觀摩他的油頭和西裝 …… 一貫如此。
工業化地溝油,成本更低且利潤更大。
投放到同一市場的同類産品,如果反饋相差無幾,資本永遠會傾向于成本更低的一方。
這才是劣币之所以能驅逐良币的原因。
靳東式注水劇的危害并不在于它難看,而是它會擠壓優質影視劇的生存空間。
身爲中國視協理事、中國視協演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靳東對此心知肚明。
作爲一個掌握更多話語勸和資源的演員、導演,抑或是其他從影視從業者應該怎麽做?
内娛并不是沒有答案。
當劉德華掌握更多資源時,他推出「亞洲超星導」計劃,一口氣投入 2500 萬,資助了七位新銳導演。
懷才不遇的甯浩的戶頭上因此多出了 300 萬,這 300 萬砸出了個《瘋狂的石頭》,四處奔波的黃渤一夜爆紅。
甯浩掌握更多資源時,沒有忘記劉德華的幫助。
他同樣推出「壞猴子 72 變電影計劃」扶植新人導演,文牧野靠此幫助才拍出《我不是藥神》。
看過《隐入塵煙》的劇本後,海清決定零片酬出演,在甘肅高台縣花牆子村待了整整一年。
精明如徐峥,也始終在打撈小片,扶持新人導演和編劇。
這才是一個影視行業者,對行業的反哺。
顯而易見的是,國産影視劇遠沒有觀衆想的那麽糟糕,我們并不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我們也有很多好演員、好導演和好編劇。
隻是太多粗制濫造的作品,拉低了整體口碑。
大家都在同一口鍋裏吃飯,砸了這口鍋于誰都而言都絕非好事。
總而言之,觀衆抵制的從來不是靳東。
觀衆向來公允,也願意承認靳東是一個好演員。
但也煩請靳東,端走觀衆餐桌上的注水牛肉。
監制 - 她姐
作者 - 劉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