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達财經, 作者 | 李亦輝,編輯 | 深海
内鬥數月後,曾進入百強房企之列的石榴集團兄弟反目的戲碼仍在持續。
據媒體報道,9 月 11 日下午,石榴集團的董事長和法人崔巍在北京總部召開媒體溝通會,會上拿出一份陳情書,直指解除桑春華公司總經理職務并予以辭退,是嚴格按照石榴集團及公司控股平台所應遵循的所有法律法規。桑春華若有疑義,完全可以啓動司法程序,而不是通過口水仗、潑污水、買流量等方式進行輿論脅迫。
被辭退的桑春華是石榴集團的二股東,和崔巍是搭檔超 20 年的合夥人,兩人 " 北漂 " 創業的故事,一度在業界傳爲佳話。但今年 6 月 21 日,崔巍的一份簽字全員通知宣布桑春華離職。随後桑春華屢次對外發聲,雙方内讧逐漸公開化。
對于這場鬧劇,崔巍在溝通會上稱,他必須撥亂反正,給社會一個交待,他懇請社會、公衆再信任石榴一次。說到激動處,他情緒失控,雙腿跪地。
但有觀點指出,核心團隊内讧,勢必影響石榴集團的穩健運行。如果無法及時扭轉局勢,随着輿情持續擴散,不排除有金融機構對石榴進行風險評估,甚至引發銀行抽貸斷貸。而這才是崔巍情緒失控跪地的主要原因。
超 20 年兄弟 " 割席 "
向來低調的石榴集團,很少爲外界所知。根據崔巍的介紹,他曾是一名地理老師,26 歲時開始創業。
1994 年 4 月 10 日,石榴集團起步于南京新街口洪武路一幢住宅樓的 6 樓,起步業務是房屋中介。兩年後,他們已經在南京新街口開出了四家中介門店。
到 1997 年,石榴集團完成了最重要的原始資本積累,公司員工超過 100 人,進入迅速擴張期。次一年,年僅 20 的桑春華加入公司,入職崗位是中介店員,底薪 300 元。
2001 年,崔巍和桑春華一起進京成立華美地産,主營一手房營銷代理業務。這時,年齡小崔巍 10 歲的桑春華仍隻是一名銷售經理。
兩人聯手經營下,華美地産的銷售代理業務發展得很好。崔巍表示," 桑春華的工作也算努力和積極,而我爲了全身心拓展地産開發業務,決定将銷售代理業務進行股份化改造,将銷售代理公司一部分股份無償贈予桑。"
公開資料顯示,崔巍和桑春華在 2007 年成立了 K2 地産,由房地産代理行業進入開發行業,在通州九棵樹拿下第一塊地,推出 K2 · 海棠灣。 按照崔巍的說法,在 2014 年停止銷售代理業務之前,桑春華一直作爲銷售公司的副手和他的助手,分管銷售代理業務。
2014 年随着銷售代理業務的終結,崔巍經過和桑春華商讨,讓沒有開發經驗的桑春華從地産公司的招投标管理工作開始,逐步介入地産開發,同時将後者在銷售公司的權益平移進了開發公司。
兩年後,K2 地産正式更名爲 " 石榴集團 "。 随着更名,石榴集團的業務格局從單一地産轉型爲 " 科技 + 金融 + 地産 " 的多元化模式。
陳情書中崔巍表示,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爲了集團的轉型他将公司總經理的職權授予桑春華,此後全面掌管石榴集團的開發業務,而他自己開始轉型科技研發、戰略投資等創新業務。
但在桑春華擔任總經理三年零五個月之後,2019 年 8 月崔巍再次将桑總經理之位收回,重新聘請職業經理人擔任總經理。" 爲了維護情面,依然給予他副董事長職位。"
對于收回總經理的原因,崔巍稱,主要基于以下四點:第一,桑春華個人巨大的、突發性的大規模債務影響;第二,公司高管團隊開始親屬化、内部化、團夥化,自己被架空;第三,公司内部管理、成本控制極度混亂,公司重大的項目決策、合規管理已将作爲實控人、董事長和法人的他排除在外;第四,公司外部的市場商譽嚴重受損,坊間對公司相關高管極度奢靡、縱情聲色犬馬、驕奢淫逸的傳聞已有多時。
" 我一個當過老師的人, 一個當年的窮孩子 …… 一個被同行戲說北京最摳開發商的人,桑這六七年的行爲,已經讓我忍無可忍、退無可退。" 崔巍稱,自己必須站出來承擔責任,必須要整治公司亂象。
據媒體報道,石榴集團于 6 月 21 日發布了一份由崔巍簽字并蓋有公司公章的内部通知,稱桑春華因個人原因于當日中午 12 點離職,不再擔任石榴集團的全部職務,禁止其進入集團各公司的所有辦公場所,停止其全部工作權限。
對于上述辭退,崔巍稱是嚴格按照石榴集團及公司控股平台所應遵循的所有法律法規。公司專門聘請了相關法律團隊,堅決做到不越權不越法。
桑春華卷入 " 桃色 " 風波
值得關注的是,不同于崔巍的說法,在藍鲸财經的采訪中,桑春華講述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兩人最早的分歧,是随着 K2 地産走出北京、開始全國化布局的時候。 比如,2013 年,K2 地産以 46 億元、溢價率 57% 摘得上海地王,讓其一戰成名。但在桑春華看來,高價拿下如此重資産的自持項目是一個錯誤。
還有 2016 年已完成更名的石榴集團,曾發行 50 億元債券最後被用于舉牌首鋼,這筆投資至今大概賠了 60 億元,這件事也在兩人中間産生較大分歧。
關于投資決策上大股東有沒有一票決定權,兩人也有不同意見。2021 年 5 月,石榴集團在港交所遞交 IPO 招股書,上市套現退出原本是兩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但随着上市夭折,桑春華正式提出 " 分家 "。不過,據桑春華描述,崔巍不同意按持股比例 58% 和 42% 對應的估值來分,而是要溢價 30%,即按 75.4% 和 24.6% 的股權比例分家,這讓他 " 完全無法接受。"
多次溝通無果後,雙方終于在今年 6 月份撕破臉皮,作爲第二大股東的桑春華遭 " 掃地出門 "。
據公開資料,桑春華被辭退後,也頻頻發聲反擊。其中桑春華于 6 月 24 日專門回函崔巍,認爲崔巍以個人單方通知的方式将其免職,免職行爲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且涉嫌違法,并強調其有權繼續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
8 月初,桑春華又召開媒體見面會,指控崔巍做法不當侵害其合法權益,并直言 " 如果任由崔巍這樣搞下去,石榴不是紅了,而是要黃了。"
據其介紹,石榴集團旗下 300 多個公章被收回到總部," 崔巍買了大的保險櫃,大概 300 多個章放在他保險櫃。"" 除了禁止我進入公司,停止我的工作權限,一同被無故免責的還有三位高管 "。
此外桑春華還透露,自己所乘坐的車輛被安裝了定位器,他已經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報案,案由爲 " 被侵犯隐私 "。
除了公開發聲,據每日經濟新聞,桑春華還就被解除勞動關系提起仲裁,以及向法院遞交民事起訴狀。
這期間,石榴集團一直未做出過回應。直到 9 月初,網傳信息顯示,雲核變量董事長劉夏在微博實名舉報稱,桑春華以吃飯爲由在北京邀約多人參加某不良活動,因未參與就被微信和電話辱罵數十分鍾。
劉夏還戲稱 " 做地産的這是什麽素質?活該你搶不到公章!" 此事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不過,目前帖子已删除。
桑春華卷入 " 桃色新聞 ",石榴集團很快發布澄清聲明,表示桑春華已于 2023 年 6 月 21 日被石榴集團解除勞動合同及全部職務,因此之後不存在 " 石榴集團桑春華 " 的說法。石榴集團相關公章過去、現在、未來都妥善保存在公司辦公場所,不存在 " 搶公章 " 問題。
9 月 11 日的交流會上,崔巍對此解釋稱,這不是股東内讧,不存在所謂的 " 搶公章 "、" 搶資産 "、" 鬧分家 " 的宮鬥戲碼,而是一場嚴肅的、依法依規的公司治理權的調整和捍衛。
已有銀行開始逼債
回到石榴集團本身,根據官網信息,公司深耕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及成渝等核心經濟圈,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蘇州、成都等 30 餘個城市,開發了逾 90 個精品項目,涵蓋春江系、府系、院系等三個中高端住宅産品系以及一線城市綜合體。
根據克而瑞數據,2021 年石榴集團銷售額爲 407 億,排名第 65 位。據石榴集團公司債券 2022 年度報告顯示,2022 年實現營收 167.85 億元,同比下降 23.65%,歸母淨利潤則從 2021 年的 8.18 億元大幅降至 1.11 億元。
進入 2023 年,石榴集團的經營狀況進一步下滑。公司債券 2023 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石榴集團的營收爲 55.25 億元,同比下降 42.91%。
同時,和大部分民營房企一樣,石榴集團也面臨着債務和資金壓力。
截至上半年末,石榴集團有息負債總額爲 151.48 億元。其中,1 年期以内的銀行貸款爲 4.21 億元,1 年期以内的信托借款爲 14.51 億元。而石榴集團的貨币資金僅有 22.83 億元,其中 5.59 億元爲受限金額。
陳情中崔巍坦言,公司股東爆出如此大的輿情,勢必增加相關金融機構對石榴集團進行風險評估。但他也保證," 如果由我們實際的淨資産覆蓋不足而給各家金融機構帶來真實損失的話,我将從石榴中心 22 樓一躍而下,我以我的生命做出信譽擔保 "。
網傳一段視頻顯示,崔巍情緒激動地表示自己已立下遺囑,将以生命爲代價立誓解決問題。
不過,據媒體報道,今年 8 月 7 日,興業銀行向石榴集團及北京石榴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崔巍及桑春華發來告知函,要求在 2023 年 08 月 12 日前,将 18 億貸款本年度剩餘應還本息金額 7400 萬元存入監管賬戶,否則,興業銀行有權宣布全部貸款提前到期,并追究借款人及擔保人違約責任。
興業銀行在這份告知函中表示,崔巍和桑春華 " 同時爲兩公司大股東和創始人和本筆貸款保證人,在公司經營理念等方面存在嚴重分歧,發生重大争執,公司發生重大危機并影響正常經營,可能危及或者損害貸款人(我行)權益 "。
告知函顯示,截至目前,石榴集團向興業銀行貸款的 18 億元經營物業貸,貸款本金餘額爲 17.75 億元。
崔巍能否安撫住金融機構,尚不得而知。在業内人士看來,股東内鬥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如果仍由這場紛争持續,石榴集團或陷入内憂外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