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散去。
不久前,Wish 母公司 ContextLogic Inc. 正式官宣,将 Wish 出售給亞洲電商集團 Qoo10。這曾是全球創投圈中的現象級項目——平台中超九成賣家來自于中國,目标美國城市以外中下層消費者,被稱爲是美版 " 拼多多 "。
Wish 曾備受 VC 追捧,8 輪融資 16 億美元,身後站着不少知名風投機構。2020 年 IPO 時,Wish 估值 140 億美元,但上市首日破發。之後三年,這隻明星獨角獸過得仍然艱難,缺乏造血能力,業績持續虧損,市值更是一瀉千裏,如今隻好選擇賣身。
令人唏噓的是,此次交易金額僅約 1.73 億美元,較巅峰時期 140 億美元縮水 99%,堪稱 " 白菜價 "。
下行周期裏,經曆種種慘痛教訓過後,一二級市場漸漸對明星獨角獸祛魅。Wish 估值神話的破滅,無疑又敲響了一記警鍾。
明星獨角獸 10 億賣身
曾估值 1000 億
故事的開篇總是很勵志。
2010 年誕生于美國舊金山,Wish 最初是一個用于收集和管理商品的工具,2013 年才開始轉型爲購物 APP,專注于提供低價折扣商品。創始人是兩名想要通過創業實現夢想的大學好友—— Piotr Szulczewski 和張晟,其中張晟是在廣州長大的潮汕人。
出生在普通家庭,Szulczewski 非常了解低收入勞工階層的生活狀态。Szulczewski 曾引用美聯儲的數據稱,"(當年)41% 美國家庭的流動資金達不到 400 美元。" 他認爲,Wish 可以爲這些消費者提供他們想要但買不起的商品,從而打造一個巨大的市場。
但美國商品的成本很高,Wish 很難拿到便宜貨源。後來,張晟聽從一位華人朋友的建議:将中國的低價商品賣到美國。就這樣,Wish 開始大批量接觸中國商家并與他們完成了簽約。MarketplacePluse 數據曾統計,Wish 中 94% 賣家來自于中國,廣東賣家占 27%。
如此一來,商品流通過程的中間商及相應的加價便被消除了。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開始猛攻下沉市場,主打極緻的低價和性價比,發動大批賣家提供白牌産品,折扣率超過市場同類的 85%。根據 wish 平台官方數據統計,産品均價不高于 10 美元。
火力全開,Wish 在亞馬遜、ebay 等電商巨頭的激烈競争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在轉爲電商平台不到一年的時間裏,Wish 平台的交易額就超過 1 億美元,一度成爲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 APP。
2020 年疫情期間,美國失業潮來襲,人們開始降低消費水平,廉價電商更受消費者歡迎,Wish 的全球下載量曾超越亞馬遜,躍居榜首,公司營收也迎來了大幅增長。
Wish 兇猛的融資紀錄也留給外界深刻印象,成立 10 年一共融資 16 億美元(超 110 億人民币),身後雲集海内外衆多知名風投機構,公司估值也随之飙漲,曾一度在兩年内翻了近十倍。後來 Wish 曾考慮以 300 億美元估值上市,在此之前,公司還拒絕了亞馬遜 100 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沒想到幾年過後,那個頭頂光環的明星獨角獸卻主動選擇賣身——
2024 年 2 月 12 日,Wish 母公司 ContextLogic Inc. 表示,其董事會已一緻批準協議,以約 1.73 億美元(人民币 10 億元)現金向 Qoo10(一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電子商務集團)出售幾乎全部經營資産和負債,主要包括 Wish 電商平台。購買價格相當于每股約 6.50 美元,比 2024 年 2 月 9 日的收盤價溢價約 44%。
該交易預計将于 2024 年第二季度完成,之後 Wish 将正式成爲 Qoo10 業務系列的一部分。與此同時,Wish 仍将保留其上市地位,并保留 Wish 品牌和平台,交易完成後,所有商家預計将順利過渡。
相比巅峰時期百億級美元的估值,1.73 億美元現金的交易價格,着實令人吃驚。
曾融資 110 億,爲何隕落?
回過頭來看,泡沫從上市就開始破碎。
2020 年 12 月,Wish 成功在納斯達克 IPO 上市,以 24 美元發行價計算,Wish 當時的估值約在 140 億美元(約 1000 億元人民币)。意外的是,市場并沒有給予 Wish 熱烈的響應,上市當天便遭遇破發,收跌 16.4%。
上市即巅峰。之後的三年,Wish 股價一路下挫,爲了緊急避險,公司甚至曾于 2023 年 4 月進行 1 對 30 反向股票分拆,避免股價跌破 1 美元而退市,但依然止不住暴跌形勢,市值持續崩潰,相比 IPO 當天已蒸發超過 99%。
期間,Wish 的業務也陷入困境。當進駐 Wish 的賣家越來越多,品控變得難以保障,一些通過刷單和賣假冒僞劣産品賺錢的賣家,極大影響了 Wish 平台的用戶體驗,售後服務等同于擺設。于是 Wish 開始推行罰款制度,一旦出現任何差評,商家就會被罰款。
這種 " 以罰代管 " 的整頓方式,不僅沒有杜絕商戶的違規行爲,反而出現了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一大批商家集體出逃。就這樣,Wish 漸漸跌出了出口跨境電商四大主流平台之列。
不過,Wish 隕落最根本的因還是自身沒有造血能力。
2017 年以來,Wish 持續處于虧損狀态,用戶、營收和淨利潤等多方面數據表現均呈現下滑趨勢。财報數據顯示,Wish 在 2023 年第三季度的月活買家數隻剩 1100 萬,該季度收入爲 6000 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52%,淨虧損爲 8000 萬美元。
這已是 Wish 連續第七年虧損,而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自由現金流已經呈現爲負 8600 萬美元。
窟窿難填,雪上加霜的是創始人出走了。2021 年 11 月,Wish 創始人 Piotr Szulczewski 宣布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次年 8 月又從公司董事會辭職,之後的一個月内,他曾在不同場合接連八次出售了 Wish 的股票。
換帥之外,Wish 上市後經曆了多次高級管理層的更換,甚至在一年之内換了兩次 CEO,讓人瞠目結舌。
風雨飄搖中,Wish 也曾試圖自救。先是收縮市場,此前 Wish 業務已延伸至全球 100 多個市場,2022 年又從近 80 個國家(或地區)市場中退出。此外,Wish 還通過退租、精簡人員來降低成本,進行了多輪大規模裁員:
2022 年 2 月,Wish 啓動了一項重組計劃,其中包括将公司員工人數減少約 15%(約 190 個職位)、退出各種設施租賃、減少和調整供應商支出;
去年三季度,Wish 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披露了新裁員計劃,将裁掉全球範圍内 34% 的員工,共計 255 名。
但一切似乎爲時已晚,加上 SHEIN、Temu 的圍攻,Wish 終究還是告别了屬于它的那個高光時代。
2024,獨角獸開始大甩賣
" 我們都應該做好聽到更多失敗消息的準備。" 海外一位知名投資人提醒道。
盡管 2020 年和 2021 年獨角獸公司的估值創下曆史新高,但許多公司的增長未能跟上其高估值。經曆過去兩年的周期調整,獨角獸企業正面臨着殘酷的現實——融資變得越來越難。
Crunchbase 數據分析顯示,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的融資在 2023 年大幅下降,降至 2021 年市場高峰時的 25% 左右,就連 Tiger Global、Coatue 、軟銀、a16z、紅杉等全球最活躍的 VC 都放慢腳步,在獨角獸公司上的投資急劇收縮。
于是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的經濟放緩中,我們看到一批獨角獸呈現估值直線下降甚至倒閉,那些被認爲處于獨角獸角逐鏈條頂端的公司也是如此。
研究機構 PitchBook 報告也顯示,全球有超過 400 家獨角獸公司,自 2021 年以來沒有籌集到新一輪資金,占獨角獸初創企業的三分之一,包括昔日明星獨角獸 WeWork 申請破産保護,還有美國最大互聯網貨運平台之一 Convoy,估值曾高達 38 億美元,卻因融資失敗而關閉運營等等。
爲此投資人感歎,1/3 獨角獸已死,隻是秘不發喪。
縱觀這些獨角獸企業敗局,無一例外都有着共同點:融資過快,估值過高,盈利遙遙無期,又擺脫不了持續燒錢的窘境。
如此一幕幕,足以敲響警鍾。想起上海科創集團董事長傅紅岩曾在第二十三屆中國股權投資論壇上提醒:" 半年一輪,一輪漲一倍,這種估值遊戲最終可能造成自己被反噬,企業無法獲得下一輪融資,資金鏈斷裂。"
融來的錢不經花,賺來的錢才經得起花。許多曾經前途光明的科技公司資金枯竭,投資人變得更爲謹慎,他們更願意看到企業将估值轉化爲更有意義的現金流。
此情此景,着急等待退出的 VC/PE 們開始積極篩查投資組合中哪些有實力的公司還值得幫一把,并敦促其它公司加快出售賣身。
于是我們看到,一級市場上出現了以前難以想象的一幕:尋求兼并收購,成爲創業公司一個新的出路。
2024,這也許隻是一個開始。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周佳麗,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2/529968.shtml
【本文爲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衆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