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杭
" 特種兵式 " 存錢在年輕人中流行了起來。
今年以來,随着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相繼下調存款利率,市場上衍生出一種 " 特種兵式 " 的存錢現象。
國有銀行存款利率相繼下調 圖源:網絡
簡單來說,就是爲了更高的存款利率,在限定的時間内,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存款。
自 8 月以來,多家中小銀行下調了存款挂牌利率,部分村鎮銀行經過此次調整後,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調降至 3% 以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年輕人試圖趕在部分銀行沒有調整利率前,把錢存進存款利率相對高的銀行。
仍處于理财小白階段的年輕人,在權衡收益和風險之間,做了一些努力和嘗試。
三年多賺1800元的利息
8 月 12 日,本來應該是個睡懶覺的周六,豆豆一大早爬起來,從連雲港坐高鐵趕到杭州,目的隻有一個:存錢。
" 早上 9 點起床,11 點坐上高鐵,下午 3 點到杭州,再坐半個小時地鐵到達銀行,存完錢後,立馬趕到高鐵站,晚上 6 點到了蘇州。" 這是蘇州人豆豆體驗特種兵存款的一天。
自從工作以來,存錢成爲了豆豆生活中的習慣。在存到人生第一筆十五萬塊之後,她準備給存款找一個好去處。
" 一方面是感覺網絡詐騙防不勝防,把錢放在卡裏我不太放心;另一方面是每天看到餘額寶的收益越來越少,覺得很不劃算,所以開始有意識地在網上搜索一些存錢理财方式。" 豆豆說。
反複的對比之下,豆豆決定把錢拿去銀行存定期。" 在錢這一方面,我一直比較謹慎,最終還是選擇了儲蓄這種低風險的理财方式。"
在選擇銀行的時候,豆豆才知道,不同銀行和地區有存款利率上的差别,這讓她開始有了跨省存錢的念頭。
" 我在網上對比了幾家銀行的利率,發現江蘇銀行的利率比較高,可以達到存 3 年定期利率 3.3%。在社交平台上,有客戶經理聯系了我,并且許諾報銷車票,送禮品,所以我就特别心動。" 豆豆說。
出于安全考慮,豆豆要來了對方的工号,并仔細核對了身份信息。" 我覺得算是雙向奔赴吧,當時我買完車票後,那個客戶經理立刻就把高鐵票的錢轉給了我,這讓我們之間建立起了很強的信任。"
出發之前,豆豆仔細地算了一筆賬。
" 以 15 萬爲本金計算,就利息來看,在蘇州本地的一些銀行存,三年利率是 2.9%,3 年的利息是 13050 元,如果去杭州的江蘇銀行存,三年利率是 3.3%,3 年就是 14850 元,多了 1800 元。"
不僅如此。豆豆從連雲港出發到杭州,高鐵票 330 元。但從杭州回老家蘇州的的 119 元高鐵票,客戶經理給報銷了,還送了一張 300 元的購物卡," 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合适的 "。
據了解,不同地區存款利率有所不同,是由諸多因素共同導緻的。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各地銀行存款利率差異主要反映了國内區域經濟發展不同,各地銀行存款市場供求及各區域銀行負債情況方面的差異。
由于不同地區銀行資金需求、資金成本、同業競争态勢的不同,會出現同一銀行在不同地區、不同網點、線上線下存款利率的些許差異。此外,同一家銀行的不同分支機構,市場競争情況、資産負債情況會存在差異,在符合總行制定的利率基本原則下,總行會下放給分行一定的靈活調整權限。
" 總體來說,還是要注意跨省攜帶大額資金不便、不安全,各省存款手續費不同等問題。" 周茂華強調。
存錢,年輕人的新風潮
降息潮以來,越來越多人開啓 " 暴走 " 模式去外地存款。
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跨省存款經曆 圖源:網絡
他們之中,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跨地區存錢的經曆。有的人輾轉四地,隻爲找到利率 4.0% 的 " 寶藏 " 銀行;有的人不惜一天内跋涉上千公裏,隻爲多出的一萬塊利息;也有人整夜不睡,蹲守搶大額存單。
這些不尋常的操作,吸引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與讨論,催生了 " 網紅銀行 ",也吸引了不少人跟風前往。
一位在今年 7 月嘗試跨省存錢的 90 後女孩程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選擇跨省存錢的主要原因是從衆心理," 當時在網上看到上海有一家利率比較高的‘網紅銀行’,我從昆山坐地鐵就可以去,幾乎沒有成本,所以我就跟風去存了,沒有想那麽多。" 程玥說。
不過,在豆豆看來,除了跟風之外,選擇跨省存款的年輕人其實是想在保守理财求穩的基礎上,能夠得到更高的收益,大部分人是仔細考慮後才做出決定的。" 對于我這種理财專業知識不足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種最優解。"
在年輕人的需求之下,有不少銀行的客戶經理開始通過社交媒體 " 攬客 "。
" 最近一段時間,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都跌到了 3% 以下,我行目前還未調整,三年定期存款利率還能有 3.3% 的銀行,市面上已經非常少了,建議大家趁早上車。" 浙江一銀行的客戶經理在網上發帖稱。
" 明天上班嗎?"" 哪個支行 "" 可以線上辦卡嗎?" ……在該帖子的評論區中,有近 20 人向該銀行經理詢問具體的存款方式。
對此,時代周報記者咨詢了該客戶經理,該客戶經理表示,今年開始,選擇定期存款的人确實是比較多的,但是具體人數不方便透露。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022 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 26.26 萬億元,同比多增 6.59 萬億。2023 年上半年,中國居民的人均存款已達到 9.42 萬元,存款總額更是高達 20 萬億人民币。
存錢正在成爲新的風潮。
" 像我還加入了豆瓣的‘用利息生活:儲蓄’小組,現在組裏的成員已經超過了 10 萬,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叫‘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财’的小組,組員人數超過了 60 萬,目前在年輕人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儲蓄風潮。" 豆豆說。
對此,周茂華表示,近年來,存款産品确實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 主要是近年來國内經濟面臨内外特殊環境,居民增加防禦儲蓄,同時,金融市場波動較大,部分産品淨值波動較大,也導緻部分穩健型投資者增加儲蓄類産品配置。"
不過,周茂華也強調,該現象可能與整體宏觀經濟和市場波動有關,并不意味着長期趨勢,随着國内需求逐步恢複,經濟活躍度上升,将帶動人們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偏好逐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