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徐美娟
線下演出回暖,搶票難,退票更難。
近期,停滞已久的演出市場重新啓動," 搶不到票 " 成爲樂迷、粉絲的煩惱。2 月 27 日,周傑倫嘉年華演唱會太原站、呼和浩特站在大麥網開啓預售,門票不到半分鍾便被一搶而空;2 月 28 日,海口站預售開啓,同樣遭遇瘋搶,不到一分鍾便一掃而光。
然而,社交媒體上,退票訴求卻比比皆是:" 演出票不給退 "" 不給退票怎麽辦 "" 還有什麽辦法能退票 " …… 3 月 13 日下午,一名在大麥網購票的消費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退票不成功,眼看逼近演出日,隻能通過二手交易平台,降價出手。"
退票訴求量大,實際解決的案例卻很少。大麥網的投訴率居高不下,3 月 13 日,時代周報記者翻看黑貓投訴紅黑榜,在全領域企業服務榜單的娛樂生活闆塊,大麥位居周榜黑榜第一。
圖源:黑貓投訴網站截圖
事實上,演出門票出售後能否退改,一直是大衆關注的焦點,也是消費者維權的主要訴求之一。
在重慶漢格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李世平律師看來,演出門票的退改适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合同相關規定,若大麥網和消費者都明确知道演出票不能退改且均予以同意,那麽雙方都應誠信全面履行合同。反之,若消費者下單時不知道 " 不能退改 " 條款,且合同系大麥網單方提供的格式合同,那麽消費者可以此抗辯該條款對自己不生效,若抗辯成立,大麥網就應退票。
退票難,大麥網屢被投訴
" 臨近演出前生病住院,實在去不了,才申請退票的。" 吳月(化名)于 1 月 31 日在大麥網購買的演唱會門票,演出時間是 2 月 25 日,但由于自己 2 月 22 日生病住院,2 月 27 日才能出院,沒辦法趕去演唱會現場。
在得知自己要住院的當天,2 月 22 日,吳月立刻聯系大麥網申請退票,無果後她又在全國 12315 平台 APP 上面填寫了投訴單,然而直到演出結束,大麥網仍未給吳月退票。期間,吳月給大麥網客服提供了自己生病住院的相關照片信息。
吳月在 3 月 13 日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她的維權之路已經進行了 20 天,期間,她不斷給 12315 打去電話,也在消費保平台、黑貓投訴平台、智慧 315 小程序等進行了投訴," 目前仍然沒有任何進展。"
劉琦(化名)也遇到了 " 退票難 " 問題。2 月 28 日,劉琦在大麥網搶到了某音樂節門票,搶到票的喜悅還未持續多久,當天被通知 4 月 1 日要考試,與演出時間相撞,于是劉琦緊急将轉票信息挂到社交平台,同時聯系大麥網客服退票、在全國 12315 平台 APP 填寫投訴,如今,10 多天過去了,退票也毫無進展。
" 退票難 " 并非個例。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與大麥網相關的投訴量已經超過 1.1 萬條,關于 " 拒絕退票 " 的投訴集中出現在 2023 年 2 月、3 月,大多停留在 " 處理中 " 的狀态。
據多位消費者向時代周報記者反映,大麥網客服給出的不退改理由是:" 因演出票品的特殊性和時效性,且演出購票時頁面有明确提示的,購票成功不支持退改 "。
針對大麥網是否應該向消費者退票一事,3 月 14 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緻電中國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 針對演出票的退改,目前國家是沒有立法的,購票時顯示了‘不退改’就是不能退改,如果想要退改,隻能和大麥網協商。"
此外,記者咨詢的多位律師均提到 " 合同 " 屬性。李世平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消費者購買線下演出門票,是購買藝人演出活動,屬于購買服務的表現,所以不适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 25 條關于網購商品的 "7 天無理由退貨 " 規定,而适用《民法典》合同相關規定,涉及合同解除(即退貨)争議時,應依照合同相關規定予以解決。
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和第五百零二條的規定,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簽訂确認書的 , 簽訂确認書時合同成立并生效。這意味着,消費者在大麥網提交商品或服務的訂單成功時,雙方合同就成立并生效了,除非大麥網另有約定。
律師尹繼濤表示,消費者與大麥網的合同一旦成立、生效,消費者購票後退票就屬于單方解除合同,大麥網可以不退,因爲大麥網在購票須知裏已明确告知 " 不改退 ",除非消費者能證明其購票行爲存在重大誤解、虛假表示與隐藏行爲,或因被欺詐、脅迫而實施,或購票合同不公平,或存在不可抗力因素。
不過,李世平也表示,如果消費者遇到類似問題需要維權,依然可以向屬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舉報;另外,消費者也可以依據合同糾紛案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專業法官對雙方争議給予釋法理、辨對錯。
大麥網雙标?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表示從大麥網退票成功。
" 小紅書上有人退票成功,我就是參考這些人的退票攻略來申請退票的,但是不确定真假。" 吳月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如果真的有人退票成功,那就是大麥 " 雙标 "(指對同一性質的事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斷或行爲)。
3 月 13 日,時代周報記者聯系兩名成功退票的消費者。他們也并不清楚成功退票的原因。" 因人而異吧,面對的客服不一樣,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一樣。" 一名消費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該消費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己 2 月 28 日購票,3 月 1 日發起退票申請,在經曆過大麥網拒絕退票、向全國 12315 平台 APP 提交投訴,以及不斷與大麥網客服周旋後,3 月 2 日終于收到了大麥網的退款。
另一位成功退票的消費者趙夢(化名)則表示," 我搶到音樂節門票後,發現搶錯了,第一時間就聯系了大麥客服,那時候距離演出開始還有将近一個月時間。"
據趙夢描述,她于 3 月 6 日下午 13:00 在大麥網搶票,并在搶票前提前輸入了搶票信息,包括音樂節門票日期(4 月 2 日)、身份證信息與人數等。然而,搶票中途大麥網出現卡頓,導緻購票信息出現差錯,原本 4 月 2 日的門票變成了 4 月 1 日的門票。
當下,趙夢立刻聯系了大麥網客服申請退款,不過直至 3 月 9 日都未收到大麥網客服的處理結果通知,于是投訴至 12315。在經曆了 12315 轉大麥網專線仍然被拒絕退票後,趙夢又通過 12315 轉接當地工商局,并撥通 12345 政府熱線,最終才在 3 月 10 日收到大麥網客服的全款退票。
大麥網是否區别對待消費者?3 月 14 日,時代周報記者在大麥 APP 詢問人工客服,對方表示," 以專員處理爲準 "。當天,時代周報記者又就官方退票規則、退改處理辦法向大麥網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複。
圖源:大麥 APP 截圖
" 這或許是票務平台與主辦方簽署了保底協議,以低價包銷一定數量的門票,如果退票,這些票就砸在票務平台自己手裏。"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能成功退票的人,或許是因爲票務平台在處理消費者退票事宜的過程,又将該票賣出了。
對此,艾媒咨詢 CEO 兼首席分析師張毅也對記者表示,因爲大麥網售票時标明了 " 不退改 ",所以在不涉及違約的情況下,大麥網退與不退或許與相關門票的緊俏程度有關," 如果退回來,還能繼續售賣,大麥網就退了,如果不能繼續售賣,大麥網就不退了。"
李世平則建議,類似大麥網這樣的網絡票務平台,可以參照飛機票、火車票退換規則重新拟定更公平、合理的退、換票條款,順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