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刺猬公社,作者 | 弋曈,編輯 | 陳梅希
理想中的掃地機器人,用機器代替人力,服務每個家庭,爲消費者擺脫家務困擾,提供更加整潔美好的居住環境。
現實中的掃地機器人,原地轉圈,嗚哇亂叫,哐哐撞牆,永遠規劃不清路線。
陸淩至今忘不了深夜兩點半,被科沃斯機器人叫醒的經曆。2022 年冬天,經過一番研究、比價後,他種草了科沃斯 n9+ 掃拖一體機器人。白天掃地時,機器人轉到桌子下面被困住,當時陸淩不在家中沒有發現,因而沒有及時将它解救出來。
當晚,全家人正在熟睡時,機器人開始接連不斷地發出聲音,在桌子下方的空地上一邊 " 當當當當 ",一邊說着 " 切換掃拖一體模式 "。
本以爲幾聲過後,機器人的 " 咆哮 " 會自動停止,但它每隔幾秒就重複一遍,一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樣子。無奈下,陸淩隻好起床将掃地機抱回充電倉,拆掉拖地模塊、拔掉總電源,甚至連集塵盒也拆下來清理,絕望的是,隻剩下半截身子的機器依然在叫。
" 有幾次,機器發出響亮的喊聲‘開始充電中’,我以爲萬事大吉,結果幾秒後按鍵變紅,叫聲依舊。直到最後,我有一種毀滅的恨意,對着它踹了兩腳,結果真的不叫了。"
他告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那個聲音至今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就像一個怎麽都關不掉的鬧鍾,誰買誰後悔系列。"
陸淩的故事是個例,但後悔購入掃地機的卻不止他一人。從數據上來看,掃地機确實賣不動了。2017 年至 2021 年,國内掃地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 56 億元飙升至 108 億元,2022 年開始出現首次下滑,線上線下銷量均下滑兩至三成。
2023 年,掃地機器人從增長放緩到銷量慘淡,曾被譽爲 " 掃地茅 " 的科沃斯也愁雲一片。2021 年,科沃斯股價曾登上高峰,市值最高點達到 1400 億元,如今科沃斯的市值已經折損近千億,一路 " 膝蓋斬 " 至四分之一,利潤也下滑超過三成。
短短兩年時間,從爆火到遇冷,掃地機器人爲什麽賣不動了呢?
智能不 " 智 ",懶人不 " 懶 "
與多位用戶交流後,刺猬公社發現掃地機器人的不少基礎問題還未得到妥善解決,例如纏線、斷網、漏掃、刮花地闆等問題已見怪不怪。而在這些 " 罪狀 " 中,排在第一名的是避障問題,推着拖鞋滿屋跑與原地轉圈的兩種極端情況總會随機出現。
盡管養寵家庭最需要掃地機器人幫忙清掃,但機器人與寵物可能會彼此仇視。如果機器人避障功能沒有問題,很可能被寵物追趕得一無所獲飛快逃回基站。若機器人的避障功能識别不出寵物,寵物還不懂得自行避讓的話,那遭殃的将是寵物。
霍德家中養了隻藍眼睛布偶貓,一次布偶睡覺時,掃地機直挺挺地從布偶尾巴上碾過,将貓毛卷進機器中。
自此,霍德家中的貓與掃地機器人結下梁子,每次啓動掃地機時,家中的景象都令他哭笑不得:"不是機器人被貓追着跑,就是機器人推着貓碗跑,有幾次貓正在吃飯,下一秒碗就直接被推走了。也不知道這掃地機器人是智能還是智障。"
霍德告訴刺猬公社:" 如果開啓了寵物模式,家中的黑色地磚會被識别爲寵物糞便,一遇到黑色地磚就會卡住,非常麻煩。"
小紅書與黑貓平台,也有不少用戶吐槽,掃地機器人曾經從他的腳背上碾過,甚至還有掃地機人上了體重秤而下不去的情況,避障的問題令人啼笑皆非。
盡管産品不夠智能,但對于想要解放勞動力的用戶來說,避障問題不足以成爲壓死用戶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痛苦的根源是家務時間與工作量不僅沒有縮短,反而因爲掃地機而大大增加。
當你買了一個掃地機器人,你每天的清潔任務就從打掃房間變爲清理機器人。居一一不滿地表示:" 需要清洗基站的掃地機器人,不允許宣傳自己是‘懶人家電’,解放雙手解放了個寂寞。"
由于家中有寵物,她幾乎每天都要幫助機器加水、倒廢水、倒垃圾,清理毛發纏繞,污水箱如果不及時清理就會變臭。盡管如此,産品的脆弱程度依然超乎想象,塑料卡住、紙片卡住、繩子卡住,如果碰上頑固污漬,就得做好家裏 " 髒得很均勻 " 的準備,除此之外,還要頻繁解決地圖包丢失的問題。
然而,真正讓居一一崩潰的是,掃地機器人竟然生蟲了。
今年國慶,居一一全家到國外旅遊,等再回家時,掃地機的塵袋裏生了蟲卵,蟲子都爬出來了,需要全面殺蟲清洗才能恢複使用。她抱怨道:" 明明走之前已經倒過髒水、清理過基站了,怎麽還會這個樣子。"
這一次,她真正感受到,懶人家電才是對 " 懶人 " 最大的折磨。
難以接受的不僅僅是産品本身,還有售後人員解決問題的态度。第一次使用完,居一一曾向售後反饋,拖地後水痕太重,希望能得到處理與改進,結果隻得到客服輕描淡寫的一句回複 " 建議自己先用拖布拖一遍,再使用掃地機的拖地模式 "。
此後,除了必要的維修外,居一一放棄了與售後溝通,她用 " 後悔 " 二字總結了自己三個月的使用體驗。
困在 " 高端化 " 的陷阱裏
掃地機器人與手機一樣,消費者對二者的購買态度均爲 " 買新不買舊 "。似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一台新的掃地機來解決。
第一代掃地機器人上市是在 2016 年,彼時,小米采用 LDS 激光掃描建圖方式構建全局智能化掃地模式,大大提升了掃地機的智能化程度,而這款産品的定價按照小米一貫的性價比策略,最終售賣價格爲 1688 元。
2016 年之後的三年中,新款掃地機的價格也都維持在千元機的價格帶上,直到 2019 年雙 11,雲鲸 J1 問世。據《GfK 中國》報道,家電資深分析師馬佳認爲:" 雲鲸這款産品有突破性的技術創新,該産品對掃地機市場規模擴大與單價變化都有直接的影響。"
雲鲸 J1 是首個将單機的掃地機器人擴展爲帶有多功能基站的産品。該産品上市後定價在 3888 元左右,以一己之力拉升了掃地機器人的價格定位,後續在科沃斯、石頭、追覓等掃地機器人玩家的跟進之下,帶基站的掃地機器人已成爲市場的主流。
據統計,2022 年,多功能基站式掃地機器人在該細分品類中的占比超過了 90%。這也意味着,在基站式産品日漸完備的同時,掃地機人領域也未有其他新的重大技術性突破。但掃地機器人的價格卻節節攀升,居高不下,以 2021-2022 年的增幅最爲明顯。
過去的兩年中,掃地機行業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躍升與膨脹,随着功能與性能的不斷提升,掃地機器人的銷量與售價雙雙上漲,潮水的流動也帶來了資本的湧動,掃地機器人市場競争日益激烈。然而,競争背後是各品牌的野蠻打法與生态不友好型的快速生長。
爲了争奪市場份額,各品牌、廠商均不斷推出新品和升級版,但實際上并沒有帶來明顯的差異化優勢或用戶體驗提升。相反,這種過度競争導緻了産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難以區分和選擇,同時也增加了産品的複雜度和維護成本,最終将戰鬥的方向引向産品間的無效内卷。
此外,由于掃地機器人市場的高利潤率和高增長率,吸引了大量的供應鏈參與者進入該領域,包括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制造商、組裝商、品牌商等。供應鏈參與品牌大亂鬥之後,缺乏有效的協調和合作,而是各自爲戰,争奪利益和資源,這導緻了行業内部的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同時也增加了産品的不穩定性和質量問題,手機廠商常用的 " 堆料 " 手段也被掃地機器人行業派上了用場。
按照掃地機器人的價格帶來劃分,1500 元以下爲低端機,1500-3000 元爲中端機,3000 元以上可稱爲高端機,而占據掃地機行業 90% 以上市占率的科沃斯、石頭、雲鲸、追覓,并稱爲掃地機四小龍,而他們的主力機型均爲高端機。中端機主要由小米、美的、海爾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廠生産,低端機則由白牌産品爲主。
以 " 四小龍 " 爲代表的高端機品牌,爲了突出、加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産品優勢,往往傾向于開發高端産品,以滿足高收入消費者的需求。
從長期主義的角度來看,這種策略忽略了大多數中低收入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消費能力,導緻了市場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失衡。同時,高端産品也面臨着更多的技術挑戰和競争壓力,難以形成穩定和持續的利潤來源。
隻盯着高端機并不能真正提升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掃地機器人在清潔領域的占比),成本居高不下,掃地機器人就不可能真正代替人工清潔,科沃斯的現身說法也證明,落入 " 高端化 " 的陷阱将使得企業發展陷入困境。
行業退熱,掃地機器人行至拐點
對比海外市場,美國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爲 15%,日本與德國達到 8%,我國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僅有 6.9%,作爲家用電器,掃地機器人還未實現從小衆向大衆市場跨越,從非剛需到剛需的拓展,就急着押注高端化,未免有些心急。
一般來說,在行業初期以價格換市場,以低價換增長空間,當消費者心智成熟時才會轉而追求品牌形象的高端化,這也更符合産品生命周期與企業發展的規律。
2023 年,掃地機器人行業遇冷,市場需要重新考慮定價或者完善不同價格帶的産品矩陣。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 經濟化生态位置 ",也就是品質與價格博弈的下限。
此下限将決定了市場滲透率的上限。換言之,掃地機器人廠商需要根據自己的成本結構、産品特性、目标用戶等因素,确定一個合理且有競争力的價格區間,既能保證産品的品質和利潤,又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家電行業人士魏天指出:" 掃地機器人市場需要降低産品的價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擴大市場規模和份額。這需要廠商在産品設計和制造上進行一些取舍和優化,減少不必要的功能和成本,提高産品的性價比。同時,廠商也需要加強市場調研和用戶反饋,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偏好,提供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産品和服務。
當然,這并不是鼓勵掃地機器人打響 " 價格戰 ",盡管一些品牌、廠商對于價格戰已經摩拳擦掌,暗流湧動,但價格戰隻能緩解問題,并不能真正地解決。消費技術長期投資和産品銷售差異化才是品牌與廠商真正應該關心與重視的,小步快跑敏捷叠代的曆史紅利期正在衰退,想要重回高位就必須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真正解決用戶痛點。
目前,掃地機器人裏面最爲重要的有兩大關鍵技術,一是掃地機器人的眼睛——傳感器技術,二是掃地機器人的大腦——控制算法。而這兩個技術也決定了掃地機器人的路徑規劃與避障處理,盡管目前技術層面與理論層面已經非常完善,但具體到産品的品控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品控不達标以及投入不夠時,再卷 " 語音交互、手勢識别 " 等智能化設計也無濟于事。
嚴格意義上來說,國内掃地機器人行業的護城河還未真正建立起來,企業在産品功能、性能、外觀、售後體驗等方面均可以進行創新和突破,打造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和特色,占據市場心智,形成消費壁壘。
同時,掃地機器人市場也需要加強行業内部的合作和規範,以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率和質量。前段時間,不少企業高層之前嗆聲、指責友商抄襲,這需要各個供應鏈參與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協調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和利益共赢,不然無盡的内卷也卷不出花樣與新意,産品隻能趨于同質。
魏天表示:" 目前,掃地機器人的技術創新由于當前科技能力所限已經達到階段性瓶頸。後續産品發展的護城河可能更多地來自企業對于中國消費者發展趨勢的理解,在适老化與大健康趨勢上不乏新的機會點。"
(文中陸淩、霍德、居一一、魏天均爲化名。)
參考資料:GfK 中怡康,《價漲量跌,掃地機器人市場如何突破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