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熱搜上有個視頻,說張雨绮又迷惑發言了。
應該是在某個綜藝節目裏,這姐大聲哭訴,說我們當明星的真是好難。
" 生活中好多事情,有很多東西的快樂,你們随手就能夠拿來,但我們明星就不可以。"
" 你想簡單地生活,想和喜歡的人牽手走在大馬路上,也會被人說成一二三四。"
所以明星真的好難,有好多身不由己。
講着講着,她還把自己講哭了,感覺确實是非常真實情感地心疼自己 " 不如普通人 "。
爲了避免被斷章取義,我去找了視頻出處,發現這其實是 2019 年的綜藝《各位遊客請注意》。
這綜藝就是找了好幾個明星,讓他們各自帶着一群素人去世界各地旅遊,同吃同住同行。
于是有同行人問張雨绮說,你沒有很抗拒和一群素人出來旅遊,張雨绮的回答是沒有," 我人生終于可以跟素人一起旅遊了。"
接着就有了前面那段情不自禁的發言。她對話裏提到的 " 你們 " 也确實指的就是這些普通素人。
但是,等等,你不覺得這邏輯很奇怪嗎?
尤其這話從張雨绮嘴裏說出來,就顯得更匪夷所思了,有種凡爾賽而不知的味道。
你在直播間裏推薦大家買鑽石但不要買碎鑽的時候,沒有羨慕過普通人的快樂;
你全國各地到處飛着參加高檔奢侈活動的時候,沒有羨慕過普通人的快樂;
你嫌棄六百塊一雙的襪子便宜的時候,沒有羨慕過普通人的快樂。
怎麽偏偏想談戀愛、想做自己的時候,開始羨慕普通人了呢?
真實的普通人哪有那麽多快樂。
他們中的大多數光是努力活着就已經很累了。他們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工作和生活,自己和家人,錢包和理想,都要取舍,都要權衡。
當明星們考慮買多大的鑽石才夠保值的時候,他們在計算如何用最少的錢維持最久的生活;當明星們天南海北四處飛着體驗人生的時候,他們在思考怎麽才能讓家人過得更體面。
他們可能一生都沒有什麽特别的體驗,沒機會看太多未知風景。隻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工作、生活,試圖改變自己微不足道的命運。
明明張雨绮這段話,反過來說才合理。
普通人才是真羨慕明星輕輕松松日入 208 萬,開心了不開心了都是新聞,都有人買單。
戀愛是在片場談的,結婚是品牌贊助的,孩子是綜藝裏帶的,離婚都能做成生意。
有人找他們旅遊,有人找他們體驗文化,有人找他們試用東西,僅僅隻是他們是明星,就可以享受各式各樣的體驗,邊體驗還能邊拿酬勞。
這不比普通人好過太多了嗎?
又有什麽慘好賣呢?
02
雖然不理解,但明星賣慘也不是第一次了。
吉克隽逸之前在直播裏抱怨,說網友對明星們的要求實在太高了,又要會處事,又要專業能力過硬,又要能夠抗壓。
還在五一參加音樂節的時候發微博說,
" 你們放假我上班 "。
也不知道哪個普通人上班能有這個工資。
王鷗也在節目上哭過窮,說自己早就想退休了,隻是因爲北京房價太貴才放棄。
之前高以翔錄綜藝時不幸意外猝死,也有不少明星趁機模糊視角,哭訴這行是高危行業。
他們說,當藝人可真累啊。
又要熬夜又要拼命,受傷生病都是常态。
除了工時長,還會面臨工作環境的甲醛污染;
還要接受不合理的拍攝方案;
動不動就得吊威亞、跑爆炸;
網絡暴力更是會帶來精神層面的傷害。
确實,娛樂圈的工作可能不輕松。
但要論辛苦,其他行業也一樣,無論是熬夜,還是拼命,都有過之無不及,隻是他們賺的錢,遠不足明星們萬分之一。
和他們比起來,明星們哪裏慘呢?
放到行業内作比較,明星就更不慘了。看看娛樂圈裏那些普普通通的工作者,誰不比明星慘?
明明他們才是娛樂圈的大多數。
#幕後創作者 慘
都說娛樂圈裏作品最重要,但真正創作出作品的人卻往往是默默無聞的。
無論是一首歌、一部電影,還是一部電視劇,它們能制作完成并上線,背後都有無數人共同努力,絕不僅僅是台前這些明星的功勞。
就拿電視劇來說,劇本需要編劇,拍攝需要導演、攝影、妝化、服裝設計、造型設計,制作過程還要剪輯、後期、特效等等。
缺一不可。
但他們的工資和明星比起來,完全是天壤之别,根本沒有啥可比性。(特别知名的除外)
可是,作品受歡迎,功勞是明星的;作品不受歡迎,幕後人員反而成爲粉絲的甩鍋對象。
而且,現在但凡有明星出事,過往所有作品都會下架,幾乎已經形成了潛規則。
李易峰出事後,大家在擔心《古劍奇譚》不會要下架吧。後來想了想,發現根本不用擔心,因爲《古劍奇譚》在鄭爽那會已經下架了。
搞得大家一聽說有藝人塌房了,第一反應都是先看看有沒有資源需要下載緩存。
這不是支持塌房明星的意思,而是因爲很多作品确實是優秀的,凝結着工作人員的心血。
萬一碰到作品被下架封禁,意味着他們的工作都平白蒸發了,"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
想象一下,你是個攝影師,在娛樂圈裏工作半載,參與了不少項目;臨退休時,想總結下自己的工作成果,結果一看拍過的片全給下架了。
這不就等于大半輩子都白幹了嗎?
光是想想,都覺得挺心酸的。
我真心覺得,如果作品本身沒什麽問題,直接處罰明星就好了,沒必要連帶着作品一起罰。
尤其是幾年前、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那些作品,就這麽牽連下線,怪讓人難受的。
還有一種情況,劇還沒播,房就塌了。大家也隻好焦頭爛額地考慮,到底是換人還是止損。
像這種類型的項目,很多工種是流動的,比如化妝老師還有攝影老師這些,都是計劃好時間段,與不同項目進行合作,費用按項目結算。
這就意味着,一旦定好的項目停擺,不但拿不到預期的費用,還要重新去找另外的工作,好彌補空檔期的損失,否則隻能喝西北風。
明星犯錯,底層人買單,挺無奈的。
# 制作團隊 慘
每個綜藝節目背後,都有一個制作團隊。他們也是另一種類型的幕後工作者。
往往是制作公司先設計出節目形式,細化内容,形成提案,做出台本,再邀請明星參加,最後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各式各樣的節目。
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基層員工,都拿着不高的工資,上着沒有規律的班。
比明星起得早、睡得晚,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因爲在明星們出場進行錄制前,這些工作人員需要完成更多的準備工作,協調場務、到場人員,準備道具、裝置,測試燈光、音效等等。
繁瑣,但必須。
這些工作者最擔心的就是因爲各式各樣的意外,導緻節目沒辦法順利錄制。
我有個朋友,之前是《這就是街舞》的工作人員,有段時間王一博有八卦,她吓死了,說工作做到一半,款還沒結呢,可千萬别出事。
還好最後王一博辟謠了,也沒啥實錘傳出來。
但也有沒那麽好運的人,碰到明星塌房,項目半路叫停,尾款也拿不到,白白耗費心血。
這還不慘嗎?
# 後期剪輯 慘
爲什麽單獨把後期剪輯老師們拿出來講,是因爲他們的存在實在太特殊了,完全可以稱之爲娛樂圈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針。
沒有他們,娛樂圈可能真的不會轉。。。
時不時就能在網絡上看到後期老師匿名吐槽,一會是要一個一個 P 掉毛孔、一根一根 P 上睫毛,一會還要處理好藝人鼓起的褲裆。
有時候,明星的着裝打扮不符合要求,也需要後期老師伸出援手。什麽張牙舞爪的紋身,什麽五顔六色的頭發,統統 P 掉!
明明藝人提前做好管理就能避免很多問題,但他們就是非要把工作量留給後期。
如果說這些隻是後期們的初級考題,那當明星塌房時,後期們便會迎來自己的封神之戰。
他們不得不熬夜加班,連夜打碼,用盡一切方式,讓目标人物消失在即将播出的節目中。
李雲迪出事時,恰好是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正常更新的前夜。
節目後期立即行動,表演的畫面要麽模糊,要麽切遠景,讓整個人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還要一幀幀摳圖,連一雙手都不給留下。
至于鋼琴,就讓它自己彈吧。
在此之前,同檔節目因爲霍尊返工過一次。
明明是三個人的舞台,他卻不能有姓名。
要不是提前知道,根本看不出右邊兩位藝人之間,原本還站着一個活生生的人。
在娛樂圈當後期,刷子不夠用,得上斧子。
吳秀波出事前恰好錄了一期《王牌對王牌》,結果最後播出時,連個影子都沒留下。
據說當年那位後期剛入職就趕上這活了,加班了三天三夜,才把人給處理幹淨。
稱得上勞苦功高。
同年他參加的北京春晚,也經曆了同樣的考驗。
後期直接用了一招乾坤大挪移,把中間的人咔嚓剪掉,兩邊簡單粗暴地拼接起來。
别說這辦法看似方便,但不留神看也沒啥痕迹。
就連素人塌房也會連累後期。
戀綜《怦然心動二十歲》第二季剛開播時,有嘉賓被爆出醜聞,隻好下線整改。
後期想盡辦法,來了一招渾水摸魚,是樹、是書包、是警示牌,但不能是某人。
如此看來,後期們早已練成了《人の消失術》,熟練掌握了不着痕迹打碼的三十六計。
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費心費力做出的東西,布滿粗糙的馬賽克,就像打滿了補丁。
偶爾也會出現條件不允許的情況,所以會看到一團人形馬賽克大大咧咧地坐在人群中央。
充斥着後期的憤怒與暴躁。
當然,給人物打碼隻是後期補救工作的一部分。
對經驗豐富的剪輯師來說,比打碼更麻煩的是,需要重新調整節目的故事邏輯,讓其自然順暢。
衆所周知,綜藝節目裏,每位嘉賓都有自己的故事線,并且也承擔着主線的一部分職責。
那麽,一旦拿掉這個人,不但他自己的内容需要剪掉,還得重新規劃主線内容,所以很多時候還需要編劇參與進來,重新用現有素材講故事。
。。。
能怎麽辦呢,還不是隻好熬夜加班。
真誠建議各平台聯合開發一檔新節目,讓後期大神集體出戰,不如就叫《身經百戰的後期》吧。
比比看,誰的碼打得快準狠。
# 群衆演員 慘
娛樂圈裏還有一類很特殊的存在:群演。
他們聚集在各大影視拍攝基地附近,拍最不起眼的戲份,拿最微不足道的工資。
根據東陽市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所發布的通知,橫店的群衆演員工作 10 小時能拿到 120 元。
這是在 2020 年 9 月調整過才有的水平,之前的價格更低,工作 10 小時可獲得 100 元。
此外,如果有其它特殊需求,比如需要剃光頭、扮演死者、在極端溫度下工作等情況,都可以獲得額外補貼,大多在 10-50 元之間。
以這個收費标準作爲參考進行計算,群演如果能每天工作 10 小時,月收入有 3600 元;如果每天工作 18 小時,月收入能達到 6500 元;如果願意做出一些 " 犧牲 ",還能收獲更多。
聽起來似乎不錯,但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橫店登記在冊的演員據稱有六七萬人,而常年漂在橫店、想要獲得演出機會的人更多。他們常年守在各大影廠門口,等待着來活。
其中真正能得到工作機會的屬于少數。也就是說,大多數群衆演員無法保證自己每天都能得到工作機會,他們的收入很不穩定。
有人現身說法,表示自己從 2018 年初開始在橫店謀生,起初每天隻有 60 到 70 元的收入。
爲了補貼生計,他還注冊了當地的外賣員,兼職送外賣,比演戲掙得多,月入近 5000 元。
因爲群演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所以他們什麽都要會一點,騎馬、射箭的架勢都要會。
而且冬天拍夏天、夏天拍冬天,都是常有的事。三四十度的高溫,帶着假發和頭盔拍戲,衣服上洗不幹淨的酸臭味湧入鼻腔,純粹是煎熬。
像這樣的故事在橫店甚至不算特别。很多人想要生活,也要想要演戲,然後就來到這裏。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爲他們能力有限,隻能做群演,也隻能拿這麽多錢;但偶爾看看電視劇裏的某些演員,我也着實不知道他們比這些群演強在哪裏,也許隻是一個背景。
03
反正看來看去,明星有多慘我沒看出來,娛樂圈裏比明星慘的可以說比比皆是。
這些明星們說自己慘,無非是說自己拍戲辛苦,壓力太大,說自己沒有私人空間,總被關注。
但是你拍戲是拿了片酬的,是别人用金錢購買了你的勞動,這不就是正常的勞動交易嗎?
普通人不都是這樣,用勞動換取報酬嗎?
甚至普通人的工作性價比更低,付出更多的辛苦,賺取更少的工資。
如果明星覺得工作安排太危險,項目設計不科學,完全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議,要求他們保障安全,而不是一味地賣慘啊。
也有人說,那他們拿到的錢是工作所得,并不一定要以放棄私人空間爲代價。
我們當然反對那種沒有下限的洩露隐私的行爲,比如買賣身份證,比如洩露家人信息等等,但是我們沒辦法阻止那些自我消耗的人啊。
要知道,有一部分人,因爲業務能力不夠,需要用額外的方式來換取流量,保持熱度,以便維持自己的身價。也就是說,他們的私生活也是他們提供給大衆的作品之一。
既然選擇了這樣的方式,那又抱怨什麽呢?
退一萬步說,這些明星真的覺得自己又累又辛苦又沒有私生活,真的羨慕普通人的生活,那完全可以不幹這一行,自己退圈。
反正當個普通人沒有門檻,隻要自己消失,安安靜靜過個幾年,保管沒有人在意你。
到時候,想說什麽想做什麽都可以。
但是他們似乎舍不得。
這不就是既要也要?
既想要賺到屬于明星的這份工資,享受明星的特權,也要所謂普通人的生活空間。
當然我們不是說,明星和普通人一定是對立的,一定是無法相互理解的。
隻是,當明星們擺出普通人的身份,表達出對普通生活的向往時,至少先把自己真正放在普通人的位置上,放正自己的視角,而不僅僅是把 " 普通人 " 當做自己訴苦的擋箭牌。
别讓自己在千千萬萬的追捧中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