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來了。
投資界獲悉,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黑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 8 月 21 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業務類型爲 "QDLP 等試點機構 "。
這意味着,執掌萬億美金的 PE 之王黑石也要來中國募資了。
在此之前,KKR 已先一步在中國拿到了這張 " 牌照 ",是外資 PE 在中國拿到的第一張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通俗地來說,境外 GP 通過 QDLP 試點審批後,可以在中國境内募集人民币,然後投向海外市場。
黑石曆來是 PE 圈的風向标之一。這一次,實力雄厚的海外 PE 排隊入華募集人民币,會不會給本土 GP 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呢?拭目以待。
執掌萬億美金
黑石要來中國募資了
更多細節流出。
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石(上海))爲基金管理人全稱而進行注冊備案,該主體成立于今年 3 月,由黑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100% 控股,注冊地址位于上海市靜安區,注冊資本 200 萬美元,實繳資本 160 萬美元。今年 6 月 15 日,黑石(上海)在中基協首次提交管理人登記辦理,兩個多月後正式完成備案。
公示信息顯示,黑石(上海)的企業性質爲外商獨資企業,業務類型是 "QDLP 等試點機構 ",管理規模區間在 0 — 5 億元之間,當前公司全職員工 7 人。其中,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汪瑩早年間曾供職于美世咨詢公司、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巴克萊資本亞洲、摩根士丹利亞洲等。2014 年開始,汪瑩開始加入黑石香港,曆任黑石私人财富管理業務的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負責人。
這一次拿到 QDLP 牌照,黑石(上海)有望很快向中國境内的合格投資者募集人民币資金,并将所募來的人民币資金投資于境外一級、二級市場,爲境内的合格投資者增加投資渠道。
回想一個月前,黑石的總資産管理規模 AUM正式突破萬億美金(1.00136 萬億美金),約合人民币 7.2 萬億元,創下了最高曆史紀錄,這是全球第一家資産管理規模突破 1 萬億美元的另類資産管理公司。
而 1985 年黑石首次亮相時,口袋裏僅有 40 萬美元。30 多年間,巨無霸兇猛崛起,築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 我們從一支私募股權基金開始,現在做了 70 多種不同的事情。"
追溯蹤迹,黑石一直以來都踴躍布局于中國。掌門人蘇世民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中說過: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從 2007 年左右開始,黑石先後在香港、北京和上海設立了辦公室,開啓了入華投資之旅。
2021 年,可以說是黑石出手中國最爲闊綽的年度—— 5 月,京東物流成功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超 2800 億港元,而黑石作爲其基石投資者也同樣分享着中國物流發展所帶來的紅利。6 月,黑石以 13 億美元從泛海集團手中拿下市場咨詢機構 IDG 集團,後者旗下數據業務和媒體業務赫赫有名。同時,黑石也在掃貨中國物流資産,斥資超 80 億元全股權拿下了大灣區最大物流園——富力綜合物流園區,轟動一時。
掌舵全球 PE 之王,蘇世民對中國蓬勃發展的科技行業信心十足。他曾在演講中談到,在科技領域,中國毫無疑問正成爲世界領先者。" 随着中國發展的愈加成熟,越來越了解科技、生物及相關行業,你就會看到一個非常強健的行業誕生。另外,醫療健康在中國的推廣激增,已經成爲一個利潤可觀的行業。"
今年 3 月,蘇世民現身中國,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彙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會面,雙方就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和投資機會等議題進行了交流。伴随着拿下 QDLP 資格,投資圈開始期待黑石在境内的募資動态。
QDLP 很火
KKR 去年剛拿了牌照
所謂 QDLP,全稱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ship,即合格境内有限合夥人,指獲得 QDLP 試點資格并獲批外彙額度的基金管理企業,在中國境内設立 QDLP 基金并面向中國境内的合格投資者募集人民币,将募集資金換彙後對境外标的進行投資的制度。
簡單的理解,就是境内募集,境外投資。
相對于傳統的對外投資方式,QDLP 試點在主體和投資範圍層面進行了進一步全面的放開,投資運作主體以私募型機構爲主,投資方式更爲靈活,投資範疇從最初的境外二級市場,擴展到境外一級市場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并購基金、REITs、境外二級市場 FOF、大宗商品市場等。
這是一個雙向通道。對境内投資者來說,QDLP 擴充了境外投資渠道,可以投資更多海外成熟的基金産品。而對于想進入中國的外資機構,QDLP 試點也是一個合适的切入點,有利于其熟悉市場進而布局立足中國市場的業務。
于是,我們看到——去年 5 月,全球 PE 巨頭 KKR 旗下的開德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下稱:開德私募),在中基協完成登記備案。據悉,開德私募成立于 2021 年 11 月,由設在香港的 KKR 亞洲全資持有,注冊資本 500 萬元,爲外商獨資企業,業務類型爲 QDLP 等試點機構。
備案信息顯示,開德私募,公司全職員工 6 人,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爲張宇,他于 2018 年加入 KKR 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任職大中華區客戶與合作夥伴關系部副總裁。
素有 " 華爾街之狼 " 之稱,KKR 在中國一級市場十分活躍。2005 年,KKR 在香港設立辦公室,正式進軍亞洲,之後相繼設立了多支亞洲基金,甚至還專門推出了投向中國的成長基金。
入華 18 年,KKR 毫不掩飾在中國的野心。公開資料顯示,KKR 在中國投了超過 40 家企業,涵蓋了從私募股權到房地産的多個投資領域,包括消費、醫療健康以及科技等賽道,投資了南孚電池、蒙牛乳業、雷士照明等一系列行業巨頭;買下連鎖藥房公司 " 全億健康 ",締造了近年來中國連鎖藥店最大并購交易案。此外,它還出手字節跳動、瑞辰寵物醫院等一個個明星新經濟公司。
上周,KKR 剛剛收獲一個中國 IPO ——乖寶寵物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闆,按上市首日開盤計算,KKR 這筆投資賬面回報超十倍,堪稱近年來 KKR 在中國的爆款項目之一,
除 KKR 的開德私募之外,更多 QDLP 私募基金走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登記信息顯示,自 2021 年以來,荷全私募基金管理(上海)、百達世瑞(上海)、壹桃私募基金管理(上海)、富敦諾康(上海)、鋒裕彙理(北京)、柏基海外投資(上海)等登記爲其他類私募,開展 QDLP 業務。
其中,今年 3 月剛剛完成備案登記的壹桃私募,是 2023 年以來首家在協會登記的 QDLP 試點機構。該基金由黑桃資本(中國)全資設立,掌門人正是澳門賭王之子何猷龍。
據《證券時報》報道,壹桃私募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傅昺此前曾表示,接下來将會在内地發行首隻基金,實現黑桃資本在内地獨立展業的第一步,爲境内投資者提供更多可選跨境産品種類,并希望可以推動内地與港澳之間在金融領域的合作。
争搶全球資産管理中心
我們從上海說起。
早在 2013 年,上海率先啓動 QDLP 試點,一大批國際資管巨頭借此開拓中國市場。很快第一批 QDLP 試點機構名單出爐——分别是英仕曼、元盛資本管理、美國橡樹資本、城堡投資、奧氏資本、肯陽資本,這 6 家境外大型對沖基金公司共獲得 3 億美元 QDLP 額度,每家對沖基金公司分獲 5000 萬美元額度。
但到了 2015 年末,爲緩解資本流出,QDLP 一度陷入停滞,直到 2018 年 2 月才重啓。
另一個轉折點是在 2021 年——爲進一步提升上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輻射力和影響力,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在 2021 年 5 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的若幹意見》(下稱:《若幹意見》)。《若幹意見》中明确指出重點任務——
深化 QDLP 試點,支持境外知名資産管理機構和符合條件的境内機構申請合格境内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資質。支持 QDLP 試點機構投資境外私募基金和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債權、證券市場、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領域。探索推動外資資産管理機構用一個主體開展 QDLP、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WFOE PFM)等業務。鼓勵試點機構在本市設立全球或區域管理中心,開展跨境雙向投資管理。推動銀行理财、保險資管等與試點機構開展合作。
時至今日,上海開展 QDLP 試點已經實施并發展了整整十年,成效初現——帶動了一批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在滬集聚,目前全球排名前 10 的資産管理機構均已在滬設立機構并開展業務,包括大名鼎鼎的橋水投資等等。此外,上海 QDLP 試點以來,有效配合了國家金融對外開放,同時完善了在滬外資資産管理行業生态圈。
緊随其後的是深圳。2014 年,深圳引入合格境内投資實體(QDIE)計劃,與 QDLP 在本質上非常相似,隻是 QDIE 主要用于對海外私募股權的投資。2021 年 4 月,深圳政府發布的更新版 QDIE 政策明确擴大了投資範圍,包括證券市場。這是一個重要的舉措,使 QDIE 計劃更加符合 QDLP 計劃。
同年 11 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廣東省開展合格境内有限合夥人境外投資試點工作暫行辦法》。這意味着,QDLP 試點從深圳擴容到了廣東全省。在此之前,北京于 2020 年春季啓動了 QDLP 計劃,海南則在 2021 年 5 月啓動。
更多城市相繼布局,截止目前還有包括青島、江蘇、重慶、甯波、天津等城市獲得了 QDLP 試點額度,并且發布了試點工作實施辦法。
如今,QDLP 正成爲境内投資者參與資産全球化配置的新路徑之一。有業内人士分析表示,在全球市場面臨多重不确定性的當下,QDLP 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投資模式設立代表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全球配置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全新階段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分散風險,同時分享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而外資 PE 的闖入,一定程度分攤了 LP 的資産配置額度,募資江湖的競争将更加激烈。于國内 VC/PE 而言,這也許又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競争。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周佳麗,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8/5204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