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版《紅樓夢》有兩項功德,一是救了李少紅,讓她不墊底了。二是翻紅了 87 版,讓其經典地位更高了," 一黛不如一黛 " 也成爲流行詞。
短視頻上,87 版紅樓正全面複興,并帶動了一場 " 大衆紅學熱 ",幾乎可以比肩 20 年前由劉心武掀起的揭秘狂潮。6.3 萬人參與了 " 林黛玉模仿大賽 ",在抖音獲得 3.4 億次播放。陳曉旭一個喝藥扭頭的片段,愣是成了風靡的仿妝表演。冒着被所有人嘲笑的風險哭出來,可真需要勇氣。
從劇情解讀到服化道,87 版紅樓已被捧上神壇。其實當年的群衆,對于這個版本是頗有些微詞的。比如覺得陳曉旭的黛玉尖酸太過,歐陽奮強的寶玉孩子氣太重,賈母有些世俗不夠高雅。照硬糖君說,這都是精益求精的 " 愛之責 ",看了李少紅版和胡玫版估計能老實不少。
更值得注意的是 " 新紅學 " 從互聯網誕生。著名的 " 賈府吃林黛玉絕戶 " 論調,支持的人和反對的人一樣多,但仍然被胡玫采信了;" 元妃夜裏省親在雞叫之前離開 " 的鬼故事派,和 " 桃花源是死人國 " 一樣在全網病毒式傳播,最适合盛夏消暑;有人挖掘宅鬥細節,解讀出《紅樓夢》種種陰陽怪氣場面,讓你懷疑自己是人情社會的大傻子;有人探索 MBTI,不是判詞決定命運而是性格。
其百花齊放的程度怎麽說呢,朋友,你聽說過薛寶钗嗎?她既是深具 " 停機德 " 的封建衛道士,又是 " 好風憑借力 " 的事業大女主;既是宅鬥賈母的心機女,又是蟄伏 " 雪洞 " 的索命鬼……這還是薛寶钗嗎,半壁晉江女二都被你們塞進來了喂!
以前,網文寫手們是照着《紅樓》的模子創作了古言、宅鬥;現在,互聯網紅學家們是看了《知否》《如懿》方 " 懂 "《紅樓》。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對紅樓的理解當然也不例外。
三大派圍攻舊紅學
從五四掀起反封建浪潮以來,傳統的紅學流派就有評點派、索隐派、考證派、當代馬克思主義紅學觀等。短視頻的紅學研究派系也很龐雜,大體可以分爲宅鬥派、聊齋派、翻案派等。
宅鬥派主張以文本精讀的方式對海棠詩社、抄檢大觀園、螃蟹宴等紅樓大事件進行分析。何人說話夾槍帶棒,何人說話暗藏譏諷,其風格與翻譯官場劇的博主類似但更需水磨功夫。看完讓你虎軀一震——原來人家是話裏話外趕我走呢,這麽多年居然沒聽懂!
其中名段《林黛玉的警告》,詳細描摹了寶玉跟寶钗、薛姨媽吃酒時,黛玉拜訪後諸人心理活動。寶玉是二傻子貪玩兒不知深意,薛姨媽想搞輿論戰留寶玉過夜第二天再放出 " 金玉良緣 " 的謠言,林黛玉針鋒相對步步緊逼讓薛姨媽知難而退,寶钗察言觀色伺機而動。
另一名段《寶钗是個無所求的人》把菊花題的考前考中考後全線複盤,認爲寶钗不但提前知道了考題,還讓黛玉喝了酒肚子不舒服參加考試,最後被洞悉真相的李纨判倒數第二。人家湘雲也知道限韻的事,但從考場表情來看就是明顯現想的老實女孩。
總之,宅鬥派就是讓你深感自己在人情世故上缺根弦,來世做個山東公務員,一定要好好把課補上。
" 聊齋派 " 的前生是悼明派。後者主張全員皆死,這就爲 " 聊齋派 " 的鬼話連篇做了絕佳的理論鋪墊。
典型的悼明派隻會告訴你書裏有哪些證據暗示了明亡,什麽 "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 啦,什麽 " 崇祯 17 年,黛玉 17 歲 " 啦,需要你有一些文獻底子和文學想象力。
但現在的 " 聊齋派 " 就直白多了、也刺激多了,劉姥姥暗示薛寶钗是鬼、元春夜裏省親、大觀園是座墳場、石頭記的石頭是墓碑都是主要論點。這種 " 細思極恐 " 本來就是短視頻的流量密碼,配上博主的解說和陰慘慘的 BGM 就能把群衆吓得一愣一愣。怪不得賈寶玉銜玉而生,原來是死人的玉含!再配上新流行起來的中式夢核,大熱天也能看出冷汗。
流派名段《劉姥姥暗示薛寶钗是鬼》,重新解讀了劉姥姥爲賈府衆人講的 " 抱柴 " 故事。冰天雪地裏有姑娘抱柴火,想那冰天雪地何來姑娘?抱薪不點莫非身子已冷?這就是暗示 " 雪抱柴 " ——薛寶钗已經死了!
鬼怕陽光怕熱,所以薛寶钗一直吃冷香丸抑制熱毒。金钏兒死的時候,寶钗給了兩件自己的衣服裝斂,其實是送替身。一生愛做閱讀理解的中國人,終于用聊齋解碼了紅樓。
翻案派表面是過去的寶黛之争,但更多是對人物的全新理解。比如黛玉不僅由寄人籬下的孤女變成了繼承巨額遺産的名門貴女,處事也由過去的 " 小性兒 " 轉爲人情練達。
王熙鳳的茶衆人皆雲不好,唯獨黛玉說還要。香菱學詩,别人都笑她隻有黛玉鼓勵。鳳姐作詩沒有底氣,黛玉給她擡轎:" 這句雖粗,不見下面的,正是會作詩的起法。" 這不正是如今流行的出身名門、宅鬥滿級大女主?
紅學是生活的鏡子
《紅樓夢》的影視改編擴大了紅學研究成果的傳播,不斷湧現的新紅學研究也反過來作用于影視改編。這個規律在多個影視版本均有呈現,每個時代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當時流行的紅學研究和觀念的影響。
87 版《紅樓》後 40 回劇情棄用高鹗本另起爐竈,正因爲當時周汝昌等紅學家愛用判詞進行人物命運猜測,遂将高鹗本與判詞不合者悉盡改之;胡玫版把寶黛情感解讀爲 " 陰謀與愛情 ",則顯然是受到了 " 三分鍾帶你理解真正紅樓夢 " 的短視頻影響;李少紅的版本雖然念白太多,但鬼片氛圍一直爲悼明派人士熱捧,這就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了。
可見文學批評和影視批評,都像詩詞歌賦一樣是爲時而作。在擁有最廣泛受衆的短視頻,則往往是人民需要什麽,紅樓夢就被解讀出什麽。
說寶玉和黛玉最後一面沒有卿卿我我,是爲了調侃當下古偶的激情熱吻。也怪現在的愛情拍得太工業糖,導緻大家重新發掘了 " 發乎情止乎禮的中式浪漫 "。群衆深感此處僅僅是他把她的手拉過去放在手心裏,都心動得不行,現在有的劇把嘴啃爛我都沒有任何波瀾。
87 版黛玉的翻紅和再解讀,在抖音是有明确傳播鏈路的。先是黛玉喝藥挑戰流行,一群人沒事兒學陳曉旭流淚,在自憐中達成和解。" 難以想象一個千金小姐寄人籬下,她哭不是因爲藥苦,而是感慨命苦啊。"" 其實是嘗一口知道藥換了,賈府衰落後用了更便宜的,她天天吃怎麽嘗不出來。"
後是胡玫版被群嘲,人民群衆搬出 87 版說價值觀更先進。87 版林黛玉回到天上,人家問她 " 仙子何必早早歸來?" 黛玉說 " 我本是去還淚的,無意嫁他。" 群衆舉大旗支持,我釋懷了,黛玉根本不是什麽戀愛腦!
更有把孫悟空和黛玉拉郎配的,绛珠仙子你的石頭找錯啦。有我猴哥在,必不讓妹妹掉一滴淚。這麽看,曹孟德和王熙鳳的 CP 也不出格了。隻是鮑國安老師的曹操和鄧婕的王熙鳳湊一塊兒,每天隻消動兩個時辰的算計,硬糖君都怕司馬懿活不過三集啊。别說,一世枭雄就應該配個手段利落的辣子夫人。
王熙鳳還爲職場解讀提供了原型。博主們拿出協理甯國府的場面,打工人分分共情。" 感覺自己站在下面,已經心慌了!"" 說實話,我就喜歡這種有魄力,黑白分明的領導。"" 你們都站王熙鳳視角,如果我是劇裏的,我應該是睡迷糊被罰的那個。"" 鳳姐如果是個男人,絕對能在那個封建年代有一番大作爲。"
人民的紅學熱
2005 年劉心武在《百家講壇》揭秘紅樓夢,用讀判詞的法子勾連人物命運和曆史政治,形成了轟動一時的文化效應。因此本輪紅學熱,劉老師竟不借機重出江湖,倒讓人感到些許寂寥。
那會兒傳統紅學已經半死不活了,但劉心武一出來,既有傳統索隐派的架勢、也滿足了年輕人的好奇心。當時劉心武去王府井簽售,有粉絲舉着牌子 " 劉心武骨灰級粉絲 ",結果人群擋住了 " 級粉絲 " 仨字,他本人還以爲是來砸場子的—— " 劉心武骨灰 "。
上一次紅學熱已經過去快 20 年,這中間既有傳播媒介的叠代更有社會思潮的變遷。過去,普通人苦心孤詣寫一本紅學研究幾經波折才出版。如今,你有對紅樓的新解讀一晚上就剪成視頻、招攬起受衆了。
硬糖君曾在圖書館翻到過一本《紅樓夢真相》,作者劉铄是鐵道技術工人,在病榻上完成了書稿。其中 " 虎兔相逢大夢歸 " 一章,礙于沒有更好的版本,他最終也沒能得知 " 兔 " 是 " 兕 " 的訛字。現在的短視頻反饋就不一樣了,群衆搜羅材料的智慧有時遠超想象,有什麽異文和其他版本,評論區立馬可以找到。
上一輪紅學熱,人們不滿它是殘本,渴求讨論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這還是在走 " 恨紅樓未完 " 的老路,是舊式文人的治學方法和心态。所以索隐和考據成爲主要方法,目的是補遺、是還原,而不是爲個人表達羅織材料。
這一輪紅學熱卻不再拘泥于完整與否,從前八十回的内容去理解人情世故和認知世界,資料已足夠。哪怕是内容啼笑皆非的癸酉本說趙姨娘攻打賈府、黛玉組織小厮防守、元春上陣殺敵也有其受衆。須知天地本不全,萬物皆有缺。硬糖君做出土文獻時屢屢被現實痛打,這枚簡牍斷了就是斷了,沒有下截就再也不會有。
同時,人們也開始關注小人物的命運。以前覺得劉姥姥是求親靠友的活寶、是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現在想來這樣鬧一下夠吃一年我也樂意;平兒就是夾在兩個大領導之間爲難的我;鴛鴦比我有見識,我竟然不知道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是好畫。
從文本盜獵的角度看,話語權和解釋權被分散、被去中心化。人們更多回到了魯迅總結的狀态:" 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闱秘事。"解說古偶的,找到了更高級的文本。解說恐怖片的,找到了新的唬人辦法。解說宅鬥的,發現紅樓夢才是真正的語言藝術。
雖然其具體理論經常令硬糖君哭笑不得,但短視頻紅學起碼完成了一件事:所謂的千紅一哭和萬豔同悲,女性的悲劇和理想得到了新一批讀者的理解和廣泛共鳴。
紅學從專家民科的 " 我注六經 " 變成人民群衆的 " 六經注我 ",怎麽不算一種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