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杭
住在紅旗小區的嘉欣沒有想到,家門口那座再熟悉不過的巴洛克式建築,會成爲遊客到哈爾濱必打卡的目的地之一。
" 東北盧浮宮 " 哈藥六廠 圖源:受訪者提供
嘉欣說,小時候哈藥六廠的廣告經常在電視上播出。" 快退熱,還是安瑞克 "" 新蓋中蓋高鈣片,它含鈣高,一片頂過去五片 " 等古早的廣告語她背得滾瓜爛熟,現在也能脫口而出。
曾經,她聽大人們說,哈藥六廠是個好單位,衣服鞋襪,米面糧油,沒有不發的," 要是進入那樣的單位,這輩子就不愁了。" 這是早期東三省大而全的大企業寫照,不少企業甚至還有幼兒園,學校和醫院。
後來,随着商貿和信息社會的崛起,哈藥六廠的廣告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而且,由于自身産品結構老化等問題,哈藥的市場規模和效益也逐漸下降,影響力不如以前。
嘉欣說,長大後她已經很少買哈藥六廠生産的藥了,如果不是哈藥六廠建築在網絡上出圈,她本以爲,哈藥六廠就像童年的老字号們一樣,會繼續封存在人們的記憶裏。
然而,2023 年初,這座建築因爲風格類似法國盧浮宮在短視頻平台爆火,并成爲網紅打卡點。此後,該建築還因爲租賃權被拍賣,部分改建洗浴中心而受到關注。
今年以來,哈爾濱成爲國内旅遊目的地 " 頂流 ",哈藥六廠再次免費開放,吸引了衆多遊客打卡參觀。哈藥集團官方抖音号 1 月 16 日發布的視頻稱:" 震驚,沒想到會有這麽多人喜歡哈藥六廠,我們會努力完善設施和機制,照顧不周的地方大家可不行挑理噢。"
實際上,這座歐式風格的藥廠大樓建于 2004 年,建樓加上裝修共投入了 9300 多萬元 ,其中 1 至 3 層爲辦公區,4 至 6 層是版畫博物館。
從 2004 年至今,這座氣質恢弘、造型精美的建築見證過哈藥過去風起雲湧的歲月,也承載着城市和人民的共同記憶。
如今,這座建築從沉寂江湖到再度 " 翻身 ",哈藥也再次迎來了 " 高光時刻 "。
藥廠的集體記憶
與嘉欣一樣,哈爾濱人王瑞說,他小時候也聽說過很多關于哈藥的故事,包括不限于,廠裏會給員工發金條,發貂皮,甚至分房子。
" 那時候,哈藥就如同現在的互聯網大廠,在那裏工作是一件備受羨慕的事情。"
二十世紀 40 年代,哈藥總廠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所屬的一個部隊小藥廠,遷址哈爾濱後,至 1958 年,發展爲當時黑龍江省唯一一家具備一定生産規模的制藥企業。後來,哈爾濱陸續建成了幾十個制藥廠,全國知名的哈藥六廠則成立于 1977 年。
1988 年 5 月,哈爾濱市醫藥管理局在所屬的 31 家藥廠的基礎上,組建了哈爾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後來,經哈爾濱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批準," 哈爾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變成了 " 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并于 1993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國醫藥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也是黑龍江省首家上市公司。
據悉,哈藥股份上市之初,整個哈藥集團的成績平平。在當時,哈藥賣貨還全憑口碑,經營方式較爲傳統。
不過後來,一個名叫姜林奎的人擔任了哈爾濱制藥三廠的廠長(三精制藥),從此,哈藥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當時,姜林奎開創了 " 哈藥模式 ",即依靠巨額的廣告費,來推動市場的增長。
1997 年,三精投放 1000 萬元用于電視廣告。當年,藥廠的銷售額達到 1 億元,扭轉了虧損的局面。有着三精制藥成功先例,哈藥迅速複制,僅僅 1998-2000 年 2 年時間,哈藥的銷售費用由 2 億變爲 20 億,收入從 29 億變 64 億。後來,哈藥六廠也靠這種方法,成爲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據《哈爾濱日報》報道,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哈藥六廠先後邀請鞏俐、宋丹丹、那英、劉嘉玲等數十位演藝界名人爲産品代言,讓 " 護彤 "" 瀉立停 "" 嚴迪 "" 胃必治 " 等成爲所在治療領域品類藥品的代名詞。2000 年,哈藥六廠營業收入 20.57 億元,利潤 1.38 億元,成爲哈藥股份支柱企業之一。
據藥廠員工肖雲回憶,21 世紀 00 年代是哈藥發展較爲迅猛的時代,員工福利确實頗爲豐厚。
" 金銀首飾、手機手表、衣服鞋襪、米面糧油、應季水果沒有不發的。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廠長發不到的。"
實際上,那也是哈爾濱經濟與社會發展最爲鼎盛的時期。2004 年,哈爾濱全年實現生産總值 1680.5 億元,增長 14.7%,增長幅度爲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個高點。
在當時,醫藥産業是哈爾濱的四大支柱産業之一,在技術、品牌品種、效益、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均處于全國前列,總量和資産均占全省醫藥産業的 70% 以上。
2004 年,哈爾濱規模以上工業中,醫藥工業實現增加值 26.4 億元,比 2000 年增長 97.4%。龍頭企業哈藥集團 2004 年實現工業增加值 17.11 億元,營業收入 73 億元,産銷量居全國第二位,頭孢類抗生素及其制劑居全國第一位。
正是在超額利潤的背景下,同一年,那座被人們稱之爲 " 東北盧浮宮 " 的哈藥六廠主樓正式開工建設,并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裏,見證了哈藥集團的起起落落。
從 " 滑鐵盧 " 到 "盧浮宮 "
2006 年,哈藥集團榮登工信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榜首,并保持此殊榮至 2010 年。
不僅如此,對于哈藥集團來說,這五年也是所謂的 " 黃金時代 "。由廣告效應帶來的銷售額爲哈藥集團旗下的哈藥股份帶來了喜人的業績,淨利潤從 2005 年的 4.56 億元不斷增長。
當年,哈藥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125.35 億元 ,淨利潤首次突破兩位數,達到了 11.3 億元。除了可觀的利潤,哈藥還成爲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工作後跟外地的同事聊天發現,就連廣東的同事對于哈藥的廣告都耳熟能詳,可見哈藥過去的影響力。" 王瑞說。
然而,節節攀升的業績背後卻暗藏隐憂。2011 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布,我國抗生素市場結束了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首次出現下滑。國内多家抗生素藥企受到沖擊,哈藥也在此行列。
而且,一直以來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 " 哈藥模式 " 也遇到了增長瓶頸。重營銷,輕研發的弊端漸顯。
此外,媒體曝出的 " 哈藥六廠豪華賽皇宮 " 以及 " 純中純 " 弱堿性飲用水溴酸鹽超标等問題也使得哈藥的企業形象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多重壓力之下,哈藥的業績出現下滑。據界面新聞報道,2013 年哈藥的歸母淨利潤跌至 1.69 億元。2016 年反彈到 7.88 億後,再次連續走低。公司營收則自 2013 年的 181 億元高峰後再未回升。
對于肖雲來說,這些繁雜的術語和看起來冗長的數據他并不完全理解。但他知道的是,後來哈藥的職工福利确實不比從前,他懷念哈藥六廠最巅峰的那個時期。他說那時候,每到過年,職工小區的家家戶戶都會點起單位發的紅燈籠,看起來活力十足,而後來這種歡慶的氛圍逐漸不在了。
哈藥職工小區 圖源:受訪者提供
2018 年,哈藥集團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中的座次已經下滑到第 63 名。公司預計 2019 年全年淨利潤 3614 萬元至 7614 萬元,同比下降 78% 至 90%。
而人們仿佛也能從這家冠以哈字頭的超大企業身上,看到哈爾濱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然後與輝煌的漸行漸遠,再到變革和突圍,以及無人可以準确預測的未來。
2021 年,哈爾濱常住人口回落至不足千萬級别,整個東北人口外流等話題成爲社交媒體上的熱門。人們歎惋曾經的 " 共和國長子 "、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數不清第一的東北,逐漸被網絡烙下了 " 小品 "、" 燒烤 "、" 直播 "、" 大金鏈子小金表 "" 老鐵 " 等刻闆印記。
然而在東北文化的叙事領域裏,哈爾濱人認爲網絡上關于東北标簽和印記,過于草根、以偏概全,與真實的東北、尤其是哈爾濱截然不同。
東北大部分地區時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裏随着煤炭和鐵礦的發現而崛起的工業之城," 而哈爾濱是東北地區因爲商品、信息和鐵路(濱州鐵路)所形成的商貿之都,一如改革開放後的深圳。" 前媒體人元淦恭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如此分析。
所以哈爾濱可以呈現出多元和厚重的文旅資源,甚至在 2010 年,哈爾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爲 " 音樂之都 "。
哈爾濱音樂廳 圖源:圖蟲創意
于是制造業似乎在這片土地上慢慢淡出舞台,将城市還給生活。哈藥六廠也搬離南直路 326 号原址,與三精制藥四場合并," 東北盧浮宮 " 成爲閑置資産,它在東北的嚴寒裏靜靜伫立。
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2023 年初,哈藥六廠舊址因爲建築風格與法國盧浮宮類似,在網絡上瘋狂傳播,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
到了去年 12 月,哈爾濱迎來旅遊旺季,從各地飛往哈爾濱賞冰樂雪的遊客絡繹不絕。線上,哈爾濱因爲 " 花樣寵客 " 而火出圈,成爲網絡 " 頂流 "。
1 月 16 日,哈藥六廠再次開放免費參觀,吸引了衆多遊客拍照打卡,曾經安靜的大樓,如今又重新熱鬧起來。
這種畫面讓很多人回想起了哈爾濱的過去,在他們看來," 這般火熱才應該是這座城市該有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