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01
導語
" 沒有歲月靜好,隻有奪命泥潭。"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别 緻
2023 年已然成爲過去時,2024 年會變得更好嗎?
文章開篇,抛出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關于答案,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最終給出的反饋必然會有所差異。
作爲一名汽車從業者,更想說:" 哪有什麽歲月靜好?"
的确,随着電動化轉型浪潮的愈演愈烈,中國車市徹底迎來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局,各個細分闆塊的秩序都在重塑。" 舊王落幕,新王登基 " 的橋段,正在不斷的上演。
結合整個大盤的銷量走勢,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車的上攻,好似一片欣欣向榮。
但望向更深處,背後的荊棘與苦楚,或許隻有親曆者明白。在此過程中," 弱肉強食 " 的生存法還在變得更加深刻。
而接下來的篇幅,将會聚焦一群總是占據頭版頭條的家夥——新勢力造車。2 月首日,按照既定規律,大家再次紛紛公布了新年第一份終端成績單。
僅從結果來看,好似并沒有什麽所謂的 " 開門紅 "。
0
1
在小心謹慎中前行
一大早,岚圖成爲了第一家公布交付量的新勢力造車,7,041 輛的單月表現老實說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同比漲幅達到 355%。不可否認,在發力插混技術路線後,岚圖算是找到了立足之本。
第二家公布的哪吒,1 月全系交付新車 10,032 輛,其中海外銷量達到 2,821 輛。今年,擺在它面前最大的考題,無疑是怎樣在提升産品競争力與保持性價比之間平衡。
反觀極氪,在打出 007 這張非常驚豔的 " 底牌 " 後,其 1 月交付新車 12,537 輛,同比增長 302%。今年,在補齊智能化方面的短闆後,極氪要做的就是減少不必要的内耗,拼盡全力的賣車。
無獨有偶,零跑 C10 的亮相同樣超出預期,預定已經超過 23,500 輛,而 1 月零跑交付新車達到 12,277 輛。不過,怎樣解決前者與 C11 之間的左右手互搏,正在變得愈發突出與刻不容緩。
相比之下,萦繞在整個新勢力造車中的重要看點,一定是 2024 年理想與問界之間的 " 兩強争霸 "。剛剛過去的 1 月,首次交鋒前者共交付新車 31,165 輛,後者共交付新車 32973 輛。
最終,問界實現了險勝。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随着理想 L 系列完成煥新,問界 M 系列繼續爬産,兩家 " 領跑者 " 之間的火藥味,将會更加溢出屏幕,并且還會從插混闆塊一直延續到純電闆塊。
至于小鵬,1 月共交付新車 8,250 輛,同比實現 58% 的增長。元旦上市的小鵬 X9,首月交付更是達 2,478 輛。不過,今年擺在這家新勢力造車面前的壓力隻增不減,身處 20-30 萬元的價格帶,注定會陷入一場惡鬥。
與之類似,蔚來的處境同樣不是太過樂觀,1 月交付量爲 10,055 輛。今年,NT2 平台 8 款産品如何守住基盤," 子品牌 " 如何一舉脫穎而出,都需要這家新勢力造車去好好回答。
當然,對于所有新勢力造車,都需要在小型謹慎中前行。因爲稍有不慎,便會有墜落深淵的可能。
2
需要警惕的幾點危機
分别聊過了各家新勢力造車的 1 月交付量,以及它們各自的處境。本段開篇,更想說:" 結合目前今天文章主角們抛出的 2024 年銷量目标,可以說都做好了大幹一場的準備。"
譬如,理想将要沖擊 80 萬輛;問界将要沖擊 60 萬輛;哪吒将要沖擊 30 萬輛;小鵬将要沖擊 28 萬輛;極氪将要沖擊 23 萬輛;蔚來将要沖擊 23 萬輛;岚圖将要沖擊 10 萬輛……
即便參考 2023 年,到最後又隻有少數品牌能夠觸及與完成,可在起跑階段就失去信心,絕對萬萬不可取,也是兵家之大忌。
當然,站在理性旁觀者的角度,站在剛剛開年的節點,必須抛出大家需要警惕的幾點危機。
其一,老生常談的價格戰。
實際上,早在之前的文章《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 | 血色 2023》中已經做出預測,2024 年價格戰隻會打的越來越兇。
眼下,拼的就是誰手中握有的糧草更多,誰的家底更厚,誰的執行能力更強,能夠抵擋住一波又一波的消耗,直到風平浪靜的那天。
也正因如此,對于本就起步較晚的新勢力造車來說,絕不算是什麽好消息。面對價格戰,大家千萬要量力而行,如果一味頭鐵的被迫割肉,必定會遭到非常嚴重的反噬。
其二,純電需求不容樂觀。
試問,2023 年新能源乘用車大賣最根本的誘因是什麽?在我看來,穩中有升的純電部分無疑充當着根基的作用,而插混部分的徹底爆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 " 助燃劑 "。
到了 2024 年,總感覺類似的趨勢還會延續。
略顯悲觀的講,30 萬元以上的純電市場終端需求或将遇冷,30 萬元以下純電市場的競争将陷入到刺刀見紅的階段,想要謀求份額誰都得脫一層皮。
反觀插混市場,各個價位區間都将會迎來更大的綻放。
而對于那些單純押注純電技術路線的新勢力造車來說,同樣算不上什麽好消息。直面大小本就有限的 " 蛋糕 ",試圖分羹的難度還在增加。
其三,合資車企不是病貓。
過去,總相信一種說法," 如今的中國車市,在這波槍林彈雨中,合資車企最先倒下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意大利系,之後便是堅持性價比路線的韓系、美系,接下來主打經濟低耗的日系會遇到大麻煩,德系因爲 BBA 與大衆的存在,則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遠不複當年之勇。"
但最近,在走訪終端的過程中發現,某些合資車企的處境雖然不再像曾經那般躺着賺錢,但當大家紛紛放低身段過後,依舊有着較強的競争力。
就拿 BBA 爲例,打折促銷賣新能源車它們還虧得起,放棄溢價賣燃油車它們賺的盆滿缽滿。相互補充之下,位于中國車市哪是什麽病貓?
反觀新勢力造車,一方面需要應對類似特斯拉、比亞迪般 " 大魔王 " 的瘋狂擠壓,另一方面合資車企也遠沒有想象中的容易颠覆。
糟糕,利空再次襲來。
寫到這裏,文章漸漸臨近尾聲,借用李斌在不久前發給全體員工内部信中的一段話:" 我們會面對能力更強大的競争對手,面對越來越多的優秀産品,面臨更加激烈的價格戰,面臨更加複雜的輿論氛圍,面對充滿不确定性的宏觀環境。每一位同事都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放棄幻想,直面挑戰。"
是的,對于所有新勢力造車來說,2024 就是事關生死存亡的一年," 沒有歲月靜好,隻有奪命泥潭。"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