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晚,長城汽車披露 2023 年一季度業績報告,營收利潤均出現負增長。
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營收 290.39 億元,同比下滑 13.63%;歸母淨利潤 1.74 億元,同比下滑 89.34%;扣非淨虧損 2.17 億元,同比下滑 116.65%。尤其是扣非這一數據,說明長城汽車今年一季度,單單靠造車主業是虧損的。
對于業績下滑,長城汽車在财報中給出的解釋是,當前的報告期仍處于産品結構調整期,基于 2023 年新産品上市節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設及研發投入所緻。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表示," 一味的追求市場,不盈利,不能持續長遠發展;一味地要利潤,不要市場份額也不行,所以我們要平衡的有質量的市場份額。"
一季度,長城汽車累計銷量 22.00 萬輛,同比下滑 22.41%。按照長城汽車公布的 160 萬輛年銷目标計算,一季度目标完成率爲 13.7%,完成銷量任務似乎已難如登天。其中,哈弗、魏牌、歐拉、坦克均出現銷量下滑,特别是魏牌,銷量僅 3403 輛,同比下滑 76.18%,歐拉品牌也接近腰斬,同比下滑 47.37%。
曾經被譽爲 " 國民神車 " 的哈弗 H6,一季度銷量僅 4.80 萬輛,同比下滑 32.8%,随着國内 SUV 市場競争的白熱化,哈弗 H6 霸榜的時代早已終結,雖然換代更新速度很快,但也造成了産品的堆疊内耗,銷量趨于疲軟。
高端品牌魏牌被魏建軍寄予厚望,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說:" 魏品牌把我的姓氏都賭上了,隻能成功不許失敗。"但魏牌已連續三年成爲長城汽車跌幅最大的子品牌,尤其是自 2022 年 10 月以來,魏牌就已經連續 6 個月銷量腰斬,特别是在去年最後一個月,魏牌銷量僅 1380 輛,是名副其實的 " 拖油瓶 "。除了備受消費者吐槽的 " 奇特 " 産品命名,市場定位的頻繁改動也讓魏牌始終無法在市場上紮下深根。
歐拉是長城旗下唯一的純電品牌,而且專門圍繞女性的視角和需求造車,有着鮮明的市場定位,所以市場銷量的持續下滑頗讓人意外。一季度銷量 1.78 萬台,同比下滑 47.37%,比亞迪海豚等強勢競品的入局似乎是重要原因。
把時間周期拉得再大一點,2022 年,長城汽車總銷量 106.75 萬輛,距離其 190 萬年銷目标存在巨大差距,完成率僅 56.19%。按照原本計劃,長城汽車預計 2023 年實現不低于 280 萬輛的總銷量,但鑒于 2022 年的市場表現,長城汽車将目标下調至 160 萬輛,艱難的處境已表露無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長城汽車的市值更是從 2021 年 11 月初的 6059 億元峰值下跌至 4 月初的 1876 億元,市值跌去了超 4100 億元。
" 如果說 2020 年一季度的虧損是由于疫情原因,那麽今年一季度的虧損,則是因市場結構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盡管長城汽車近年來在智能電動化轉型上投入很大,但卻未能跟上市場步伐。
但是,眼下大肆唱衰長城還爲時過早,長城汽車已經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旗下全系品牌組織架構進行大規模調整,将歐拉和沙龍、魏牌和坦克這四大品牌的管理團隊進行兩兩合并,實施各自體系下的雙品牌運作,專注于純電市場。而哈弗品牌和長城皮卡品牌則繼續保持獨立運作。
長城也在加速推進新能源的步伐。3 月 10 日,長城汽車正式發布了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Hi4。在 2023 上海車展上,哈弗、魏牌、歐拉、坦克、長城炮五大品牌 30 款産品亮相,其中 15 款爲智能新能源産品。
可能短期内長城還是難以扭轉頹勢,但是刮骨療毒的改革已在深入進行,長城汽車的明天或許會由陰轉晴,觸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