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Jaden 編輯|Cong
2003 年,東風汽車集團與日産汽車組建了合資公司東風有限,在此後的二十年的時間裏,乘着中國汽車産業蓬勃發展的快車,東風有限迅速走上發展壯大的通道,連續多年銷量超百萬輛,累計銷售汽車近 2150 萬輛。
尤其是 2018 年,日産在華創下銷量巅峰,全年銷量 156.40 萬輛,同比增長 2.9%,超越豐田中國和本田中國。其中,東風日産乘用車全年銷量 130.11 萬輛,同比增長 2.8%。多年來東風日産都被稱作中國汽車産業優秀合資典範之一。
11 月 11 日,在 20 年的新起點上,東風汽車在武漢舉行了 "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新戰略發布會 ",發布 " 啓 DNA+" 最新戰略,開啓探索合資新時代發展新征程。
在 " 啓 DNA+" 戰略中,D 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首字母,N 是日産汽車公司 Nissan 的首字母 , A 是 Advancing 的首字母,解釋爲前進并領先,而 + 符号,意味着煥新叠代和全面升級,緻力于以中國資産、中國速度、中國标準,開創全球汽車行業新格局。
按照新戰略的規劃,在東風和日産兩大股東的支持下,東風汽車将發揮新能源汽車時代本土化研發的優勢,結合外方在全球市場的品牌與營銷實力,實現合資公司在平台、研發、生産,以及品牌、營銷等領域的全面融合,将其打造爲中國汽車走向全球的優質平台。
協同互補,合資企業在本土尋求新商業模式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前十個月,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達到 55.6%,批發市場份額 60.1%。比亞迪、奇瑞、長安、吉利等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本土新能源車正在快速改變着中國汽車市場格局。
但這也給東風有限這樣的合資車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衆多合資車企一樣,自 2019 年起,日産在華銷量出現下滑,2021 年在華銷量同比下跌 5.2%;2022 年同比下滑 22.1%;2023 年的數字進一步下滑,今年前十個月,東風日産乘用車累計銷量僅爲 58.58 萬輛,同比下滑 25.86%。
當然,不僅僅是日系品牌,美系和德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同樣都在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外資車企與合資車企都開始積極調整在中國市場的節奏,開啓新能源戰略,探索更多可能的商業路徑,比如主動與本土新能源車企合作。僅僅今年下半年,行業中先後有大衆汽車入股小鵬汽車、豐田與廣汽達成合作、Stellantis 集團入股零跑汽車等等重大舉措。
在東風有限新戰略發布會後的媒體采訪中,山崎莊平表示中國市場的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本土産品非常強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侵蝕着日系車企的市場,這也是爲什麽日産必須要做出變革,選擇不同于以往的商業模式,更多地采用中國的而不是國外的供應商,這是目前符合中國車企發展的主流趨勢。
山崎莊平透露說,到 2026 年年底前,東風有限将向中國市場新投放 10 款由本土開發的新能源汽車。首款自主研發的日産品牌新能源汽車将會在 2024 年的下半年投放市場,其中還包括 4 款日産品牌的新車。這将是合資車企成立 20 年來,東風有限第一次以本土研發的形式投放日産品牌車型。
而眼下,在 " 啓 DNA+" 新戰略之下,合資公司的重點之一,在于如何更高效地對合作雙方進行優勢互補,從而發揮更大協同效應。
按照規劃,東風有限将聚焦乘用車價值鏈上下遊,對事業闆塊進行優化整合:對日産和啓辰品牌進行品牌差異化定位,采取不同産品策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級需求;鄭州日産聚焦皮卡和 SUV 研發和生産,通過技術創新和産品優勢,滿足消費者對于皮卡和 SUV 的新需求。
此外,東風零部件集團将完成零部件供應從商用車到乘用車的轉變,通過整合資源和技術優勢,實現在乘用車領域的供應鏈延伸。
" 站在合資公司的經營者的角度,東風有限在中國已經深耕 20 年,有深厚的技術開發能力和經驗。" 東風汽車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陳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日産和東風都會毫無保留地爲合資公司提供支持,如果都沒有就再去開發,非常靈活。"
先滿足中國市場,再走向全球市場
" 啓 DNA+" 新戰略的另一個重點在于如何推動合資公司開拓全球化市場,即在整車市場方向,合資公司将在東風集團和日産全球的支持下,主動開展出口業務:東風有限将從 2025 年開始啓動國際市場的開拓,第一步設定的出口銷量目标爲 10 萬輛,其中包含 4 款日産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并且将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加大出口數量。
在技術方向,東風有限也将同時向全球市場輸出自主研發的電動化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加速技術 " 走出去 ",讓科技創新帶給全球消費者愉悅的出行體驗。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高歌猛進,也讓其在全球市場的外溢效應越來越明顯。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我國汽車出口繼續走高,連續 2 個月超過 40 萬輛。今年前 10 月,我國汽車出口 392.2 萬輛,同比增長 59.7%,全年有望接近 450 萬輛,遠超年初的行業預期。除了比亞迪、吉利等的一些傳統車企在海外市場表現亮眼,蔚小理等本土新勢力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包括東風有限等在内的諸多合資公司也加入了這一浪潮中。盡管東風有限并沒有公開未來 10 萬輛會進入海外哪些市場,但在陳昊看來,東風有限的全球化是自然發生并一定會成功的,因爲除了技術的優勢,東風有限還有 " 非常廣泛的全球的渠道,有豐富的海外運營經驗,這與純本土車企相比是無可比拟的優勢 "。
在 " 啓 DNA+" 時代,東風有限的開放合作,證明了合資模式已進入 2.0 時代。合資企業已經具備從研發到生産,并營銷拓展全球的實力和能力。
不過,陳昊也強調東風有限當初選擇合資的方式有它的時代背景,因爲在 20 年前中國自己的産品和技術還不足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希望通過合資的方式來引入國外先進市場的技術和産品。但作爲一個本土生産和銷售的企業,東風有限實質上就是一個本土企業。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和學習,如今東風有限也能做自主研發的優秀産品了,比如啓辰。
" 我覺得要先培育好自己的能力,滿足中國消費者的訴求,再走向海外,就這是作爲一個紮根于中國的汽車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情。" 陳昊說道。
未來車企取勝的關鍵是差異化
在燃油車時代,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叱咤風雲,令本土車企望塵莫及。但如今,當本土車企開始引領技術浪潮,合資車企的市場份額被不斷壓縮、曾經的榮耀不再時,有關合資車企的生存發展引起了大衆極大的關注,其中不乏唱衰合資車企的聲音。
陳昊坦承合資車企在中國這一輪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的确反應慢了一點,導緻發展遇到了一點小問題,但這并不是全盤否認合資車企的理由。
" 合資車企在中國出現了 40 年,東風有限也成立了 20 年。這 40 年的時間裏,合資車企不僅帶來了技術,還有很多先進的管理工具、方法,以及經營哲學,我們都受益于此。合資車企對中國汽車工業有巨大的貢獻和價值。"
而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積累,無論是資金、管理、全球體系、技術,尤其是盈利能力,合資車企依舊還保持着巨大的優勢,這種優勢也是支持車企能夠打持久戰的資本。陳昊認爲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長的周期,一時的得失并不能決定生死,合資車企隻要能夠堅定地紮根中國,未來還有很大的機會。
" 汽車是一個長研發周期的産品,汽車企業一定是奉行長期主義的企業。開發一款車最快也要 2 - 3 年,車的品質好還是不好,可能要 36 個月、48 個月甚至更久之後才能夠感覺到,它是長期主義的東西," 陳昊解釋道," 大家不要因短期的困難否定合資企業。"
經過 20 年的合資孵化,東風有限發展培育了完善的整車研發能力。目前,東風有限已經通過東風日産研發中心和鄭州日産研發中心形成了完善的整車研發能力,通過聯友公司形成了先進智行科技的研發能力,合資自主品牌啓辰的穩健發展,便是東風有限自主研發能力的證明。
在 " 啓 DNA+" 的戰略下,這一能力不但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并且會放大使用。東風有限将堅持由合資企業來主導新能源整車研發,在研發速度、研發成本、技術叠代和科技儲備等領域實現突破,推動整體研發實力到達一個新的高點。
山崎莊平高度贊揚中國供應商的産品品質、成本和速度都是全球最優,東風有限也盡可能地使用本土産品來造車,但市場總是在變化的。如同二十年前的商業模式是國外設計中國生産,現在就已經不适用了。而現在中國主導設計生産的這種商業模式,在二十年後是否依舊适用,市場格局是否依舊如此,也是不一定的。
" 現在中國每個月都會有 20- 30 款新能源車上市,在這種激烈競争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差異化,去提供其他人不能夠提供的新技術,我覺得這是關鍵。" 山崎莊平說道," 日産和東風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當我們将這些技術用于合資公司,就能生産出差異化的産品,這也是未來合資公司能夠在競争中獲勝的關鍵點。"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